1 提高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專業化水平刻不容緩
早在2006年,國家教育部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第一次明確指出:“班主任崗位是具有較高素質和人格要求的重要專業性崗位。”“做班主任和授課一樣都是中小學的主業,班主任隊伍建設與任課教師隊伍建設同等重要。”隨后,8月31日,國家教育部又出臺了《關于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培訓計劃的通知 》(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從2006年12月起,建立中小學班主任崗位培訓制度。今后凡擔任中小學班主任的教師,在上崗前或上崗后半年時間內均需接受不少于30學時的專題培訓。
這兩個文件的出臺,標志著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將逐步試行班主任持證上崗制度,而班主任資格認證制度的建立;也標志著對班主任工作專業性的認可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農村中小學的班主任工作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經驗、感覺、慣例仍然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依據,高壓政策和行政命令等科層管理的方式成為最常見的班級管理方式。造成農村班主任工作這種局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師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教書的“副業”,既不看重這項工作,也不注重業務水平的提高,“兼一兼”、“代一代”、“熬一熬”、“幫一幫”的情況還相當普遍,導致廣大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為了徹底改變目前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工作低水平徘徊的狀況,農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應當把班主任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出臺的《意見》和《通知》兩個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班主任崗位培訓制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班主任隊伍管理。當然,更重要的是,中小學教師要認真學習領會《意見》和《通知》兩個文件精神,重新認識班主任工作的性質,增強班主任工作的專業意識,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專業素養。
所謂專業意識和素養,是指以科學的教育理念做指導,以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為理論武器,去教育解決千差萬別的“這一個”學生實際問題的一種能力和本領。比如,學生遲到了,不是青紅皂白地訓斥一頓,扣上一堆“自由散漫”、“不受紀律”、“破壞集體榮譽”等一羅帽子,然后責令“下次不準”、“如若不然就請家長”云云,而是弄清學生為什么遲到,是客觀原因還是主觀原因,主觀原因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有意是屬于心理問題還是違紀問題,然后,從學生進步發展的目的出發,用不同方式去解決。有的很簡單,有的要復雜一點,最后達到學生心悅誠服,改正不足的目的。這便是用專業意識處理問題。這說起來似乎很復雜,但如果我們處處事事用這種思維方式、這種專業意識去思考、去操作,久之就純熟了,熟能生巧、習慣成自然了。如是,我們的工作水平、教育效益會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對象——學生的發展、進步也可提速,同樣我們自身的工作水平也會大大提升。
2 提高班主任工作專業化水平策略的思考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如何增強專業意識,提高專業素養,切實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呢?根據本人多年來擔任班主任的實踐經驗,提出以下幾條思路,僅供班主任參考。
2.1 涵養師德,加強班主任職業道德
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應是學科性與教育性、學術性與師范性、學科專業知識能力與道德教育專業知識能力的統一。因此班主任專業化素質的內容應當包括對其職業道德的要求。
新時期加強班主任職業道德,首先應當以胡錦濤同志對教師提出的四點希望為依據,切實加強師德的自我修養。2007年第23個教師節前夕,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對教師提出了四點希望,這四點希望實際上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基礎的教師職業道德準則,是廣大教師加強自我修養的基本依據。概括起來第一是愛崗,要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第二是勤奮,要刻苦鉆研,嚴謹篤學;第三是創新,要勇于創新,要奮發進取;第四是樂業,要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愛崗、勤奮、創新、樂業是國家對教師的期望,也是教師自我修養的準則,廣大班主任理所當然應當以此為依據,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
其次,作為班主任,和一般科任教師相比,其職業道德素養應當更加充滿關懷生命的人文精神。班主任是全面關心學生發展的老師,包括關心學生的生活、健康、學習、心理、道德,等等。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關懷學生就是關懷生命。班主任是全面關懷學生生命發展的主要的教師,即包括關懷學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包括價值生命)。精神關懷內容是很廣泛的, 關心、理解、尊重、信任是關懷情感的基本表現,也是學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而也是班主任專業勞動的基本內容;因而學會關心、理解、尊重、信任學生,是對班主任專業化的必然要求。
2.2 狠抓理論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
提高班主任專業知識技能是實現班主任專業化素質的關鍵環節。從了解和掌握教育科學知識和專業知識方面來看,班主任比一般科任教師要更加廣泛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德育原理”、“班主任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需要基本掌握“班級管理學”和“班主任工作行為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并逐步運用到學生教育和班集體建設與管理之中,形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風格。
從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方面來看,班主任要比一般科任教師更超前,更熟練,班主任應該具有熟練地運用網絡開展德育工作的能力。
從專業素養結構方面來看,班主任要比一般科任教師更加深入地、更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班主任工作基本規范知識和技能;班集體建設與管理知識和技能;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知識和技能;學習理論與學法指導知識和技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知識和技能;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知識和技能;教育政策法規知識和技能。
不斷充實和完善自身專業知識結構的惟一方法是理論學習。幾乎所有優秀班主任的成長歷程,都反復證明,善于學習理論,不斷充實和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提高班主任工作專業化水平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3 在實踐中探索,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結構
專業知識不等于專業能力,但二者密切關聯。合理的專業能力結構,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保障。
人的能力可以概括為三個層面。首先是心理能力,即認知能力,它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同運作所表現出的能力,這是人的最基礎的能力。第二層面的能力,是在心理能力基礎上,通過訓練和實踐所形成的外顯的的操作能力,亦即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技能。第三層的能力,是專業能力,也就是從事某種專業所需要并具有的能力。
這三個層面,形成人的能力結構。對于班主任來講,前兩個層面的能力,應該在求學階段,奠定基礎,工作以后,不斷豐富和完善。而最重要的,是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專業能力。關于班主任的專業能力結構問題,目前尚無定論性的文獻資料,有待于進一步進行研究。班主任要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
實踐證明,注重教育科研,做研究型班主任,是班主任專業能力自我發展的有效機制,也是班主任走向專業化的更高平臺,還是班主任專業培訓從低層次的經驗演進式步入高層次的科學規范的必由之路。引導班主任將常規班級管理工作與科研工作有機結合,學會“在研究狀態下工作,在工作狀態下研究。”是提升班主任專業能力水平最有效、最關鍵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