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自主預學——合作導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旨在體現信息時代和個體終身學習對教育的要求。在學法指導、學習指導的基礎上,著力構建旨在優化學生學習素養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合作精神。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優化發展。這一模式的建構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關鍵詞】自主預學 合作導航 模式建構 模式操作
1 模式建構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在某種環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形式,構建“自主預學——合作導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旨在體現信息時代和個體終身學習對教育的要求。在學法指導、學習指導的基礎上,著力構建旨在優化學生學習素養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合作精神。構建的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合作欲,重在培養學生的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自主預學——合作導航”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優化發展。
當今建構主義認為,認識不是主體對于客觀實在的簡單、被動的反映,而是主體以自己已有經驗為依托所進行的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皮亞杰認為,學習是一種能動的建構過程。結合建構主義觀點和時代的要求,在課改實踐中,我自主構建了“自主預學——合作導航”教學模式,其結構圖如下:
這一模式的建構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師只充當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這一模式的運用應考慮以下幾點:
1.1 加強“四培養”。
(1) 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達到一點目標的內驅力,它在由各種動力因素組成的非智力因素中起主要的動力作用。因此,我們在教給學習方法之前要激發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動機。
(2) 培養有效的合作學習技能;
要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教師應培養學生三方面的技能。
① 聽的技能:
培養學生善于聽別人發言的習慣,在聽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別人的發言,邊聽邊想,吸取他人之長,充實自己。
② 說的技能:
要培養學生敢說,愿意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要求條理清楚,語言簡煉且重點突出,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
③ 交往的技能:
要讓學生明確在與人合作時,要尊重別人,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一些操作性合作任務時要合理分工,不能憑自己的興趣參與等等。
(3) 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力爭認識某種學習對象并參與某種活動的傾向和動力,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課堂教學中推動學生探索知識的一種催化劑。具體到教學中可采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動手操作,調動興趣;開展游戲,引發興趣;利用電教,誘發興趣;鼓勵求異,培養興趣。
(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數學學科而言,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主要包括:預習的習慣、讀書的習慣、傾聽的習慣、復習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系統總結的習慣等。習慣對于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至關重要。
1.2 突出四條原則。
(1) 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發現的主體。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切記自己是數學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學生才是主角、主體。因此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時空留給學生,把愉悅還給學生。
(2) 探索性原則;
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地進行探索,真正地實現自我發現。教師和學生要建立一種新的關系,從以前的“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3) 創新性原則;
教師為學生的探索創新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足夠的時空,教師應使學生樂于并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
(4) 靈活性原則;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意思是說,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有其基本的的教學模式,但不能模式化。我們應根據小學數學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板塊的相互聯系,靈活運用“自主預學——合作導航”教學模式。
2 模式操作
這一模式在操作中堅持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精神,加強各模塊的整合,注重模塊間的變通,從而增強模式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目的性、有效性。加強各模塊的整合,周密的考慮教學中各模塊之間的關系并有機整合。
2.1 課前預習,獨立嘗試。課前預習是預學導航,實現課堂高效的先決性條件,學生預習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課前預習,我們遵循可行性原則,強化四方面的工作:培養預習習慣;教給預習方法;精選預習內容;落實預習交流。
2.2 小組互助,合作探究。這是打造高效課堂、快樂課堂的重點環節,夯實“雙基訓練”,突出教學重點,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形式化的合作往往導致課堂教學情境不穩定,探究學習較為低效。在這個環節上努力遵循有序性原則,突出強調四點:科學預設內容;堅持目標導航;加強分工協作;實施分層評價。
2.3 精講點撥,交流解惑。課堂上精選講授內容,突出重點、難點、疑點、易混點以及知識內在聯系,精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但不是面面俱到,堅持“兩不講”:學生已經學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
“疑問是發現之母”,“創新來源于質疑”。“交流解惑”教學策略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質疑、反思,轉化疑問,到最終解決疑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本教學策略的實施,改變了以往被動接受學習的情形,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4 鞏固提升,當堂檢測。緊緊圍繞課堂學習要點,堅持達標練習與提升練習相結合,注重訓練形式的多樣性。嚴格要求學生當堂練、當堂清,以便檢測到真實的學習效果,發現真實的問題。針對共性問題,當堂評講,不讓學生帶著錯誤離開課堂,個別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隨訪式指導。以實效性為目的,著力做好三點:圍繞要點,拓展遷移;當堂檢測,反饋實情;抓住問題,查漏補缺。
2.5 回顧反思,拓展延伸。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學會反思總結,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突出反思總結的意義,大力培養學生反思的品質,讓學生理清課堂學習的重點、難點,找出自己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效果進行反思,對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過程和效果進行思考和評價。要求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學習內容;反思學習方法;反思學習態度。
學生的身上充滿了創新、求異的因子,作為數學活動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師,要依靠自身智慧、適時點燃學生探究的火花,營造充滿生命活力的探索氛圍,優化探究學習策略,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