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英語課程改革實驗的深入開展,英語教學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我認為小學英語應該從一開始,就讓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英語課堂、動聽的英語童謠、教師耐心的指導、以及在多層次的課內、課外語言學習環境中輕松愉快地學習。
1 培養興趣,愉快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是學生接觸英語的啟蒙階段,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其從小就樂學樂說英語,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進行愉快的教學,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得出了以下結論:
1.1 通過教師自身的情緒感染學生的情緒。
教師上課時,必須精神飽滿,全身心投入,充分而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創設語言環境和渲染語言氣氛,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每當我以這樣的方式上完一節課時,感覺學生學得特別輕松,教學效果是事半功倍,自己也教得格外輕松自如。
1.2 通過及時肯定、表揚來調動學生的情緒。
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表揚在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將會逐步轉化為興趣。肯定、表揚的方式很多,如老師變換著方式口頭表揚;給予實物獎勵;黑板上畫紅花小紅旗等表示獎勵;讓全體學生為某個學生答對了問題而集體鼓掌或齊伸拇指,并齊說:“Right, right, you are right!”“Great! Great! Great!”“Very very good!”等。
1.3 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保持學生的情緒。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之保持長時間的興奮狀態,也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如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上教學“sit, stand, jump, sleep, walk, run”等動詞,甚至可以組織一堂生動有趣的英語體育課。在學習英語數數時,可以進行跳繩、踢毽子等體育游戲。
教學《牛津小學英語》3A中的水果,我把水果帶進課堂,讓學生條件許可的也帶來一些,如:“apple, mango, pear, orange, peach, watermelon”等,用“I can see ...”或“This is a/an…”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牛津小學英語》3B中的食物時,我把講臺鋪上桌布,擺上餐具,布置成餐桌模樣,出示“cake, egg, milk”等實物,然后讓若干學生到講臺上來,通過“Show me a/some ...”的指令性語言,讓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牢牢記住了以往跟讀半天也依然只有一知半解的單詞。
1.4 采編歌曲(謠),幫助記憶
為了讓學生能夠切實地記住英語單詞的發音和意思,我還會采用編歌曲(謠)、順口溜等方法來幫助學生記憶。如“看黑板用eye,認真聽用ear,勤思考用head,講英語用mouth,拍皮球用hand,踢足球用foot,練舉重用arm,跑得快用leg”等等。每當我稍作提示學生就馬上可以背出一連串的順口溜來,效果好得往往出乎意料。
2 聯系實際,提高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為主,并逐漸向邏輯思維過渡”。對于英語的學習也不例外,同樣還是以模仿為主,但這種模仿如果詮釋不好的話,便會讓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厭倦,覺得枯燥,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將課堂中的模仿搞得有聲有色,還要將課本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孩子們平時的生活用語在英語課堂中出現。
在一堂課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盡量用英語去表達。也許一開始,學生并不能適應也不知道意義,但在聽與說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神情、動作等肢體語言去傳遞信息,讓學生去感受與接受教師的課堂語言。
如“Hi,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教師可以向學生揮揮手,然后面帶微笑的去與學生握手)“Well done!”(伸出大拇指)。課外也應該習慣用英語跟學生打招呼“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將類似于“I’m sorry!”“Thank you!” “ You’re welcome!”等這樣的日常交際用語的使用率提高,讓英語在孩子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形成一種良好的語言氛圍。
當然,學習僅限于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畢竟離豐富多彩的真實生活仍有很多距離。為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增加新知識。如小學四年級英語教材中有人物職業類的單詞,并要求學生學會父母親的職業名稱,生活中人們的社會分工不同,職業亦各不相同,可書上只有教師、學生、醫生、護士等單詞。教師可以增加單詞,如policeman/policewoman警察, postman郵遞員,manager經理, worker工人等,以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讓生活離他們的學習更近。
3 生活再現,情景激趣
小學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喜歡聽故事,喜歡講故事。那是因為故事里有他們熟悉的動物和人物,故事里有動人的情節,故事將多彩的世界展現在他們的眼前。因此,針對學生的這一特征,我們在英語教學也可以將課堂在故事中呈現,讓學生在故事里學習。
3.1 利用直觀模型、圖片和簡筆畫等創設情景
如學習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時,我不是簡單采用中英文對譯的方法來教學,而是拿著實物或圖片進行操練。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境界,爭相演說其中的對話。
3.2 利用掛圖講故事,扮角色
小學英語教材是以對話為主的,每個對話都有特定的場景。我通常將書中的情景搬到課堂里去,結合掛圖,請同學分別擔任不同角色進行會話表演,如“Shopping”“I’m hungry”“Let's go to the park”等等。
3.3 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身臨其境
隨著社會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深入,先進的教學手段越來越顯示出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為了多角度、多層次地調動 學生的積極性,我便常常把現代教學手段引進課堂,讓學生不再感受課堂離生活太遠。如《牛津小學英語》4B中的Unit8 Open day.我就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將課文中的任務動起來,讓學生隨著動畫人物一起去參觀教室、圖書館等場所,讓他們身臨其境,學習起來也就更容易投入。
3.4 應用所學,讓學生自由發揮
英語教學僅僅讓孩子掌握零星的單詞,那不是英語教學的目的,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交際。在一次師生問好中我得到啟發,互相問好結束后,我讓學生“Sit down, please.” 然后,一個學生抱了張椅子跑上來對我說“Sit down, please.” 當時我非常激動,連忙說“Thank you very much.”然后就坐下了。此時有個調皮的學生站起來說:“Stand up, please.”然后我又像學生一樣,站起來,接著整個班都沸騰起來了,有的說“Miss Liu, draw an apple.”“Raise your hand.”…我都照他們說的做了。之后,我就用新課前10分鐘的時間進行Free talk創設這樣一個情境:你有什么話要對Miss Liu和同學說呢?讓學生來用一用學過的知識。由于學生都喜歡\"炫耀\"自己所會的知識,所以發言都非常積極,而且每堂課、每個人的發言都很富有創造性。
其實教師在英語課堂外也還是可以提供一定的語言環境,讓英語教學深入到每天常規的各個環節,這些都是形成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渠道。
“Life is sweet.”(生活是可愛的/甜美的),讓英語也在生活中變得可愛變得甜美,綻放它的光彩!讓孩子們因為English而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