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年級寫話是基礎,也是習作教學的起步階段,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對于今后的語文作文教學至關重要。因此,要從低年級重視寫話教學。
【關鍵詞】低年級 積累 激發興趣 模仿 引導提高
小學低年級段的寫話是習作教學的啟蒙階段,也是打基礎的階段。訓練的如何,對小學生一生的習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影響。我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深感肩上的擔子之重。作為起始年級的語文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是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問題。平時,在學生的寫話中,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句子寫不通順,言之無序 ,言之無物等,讓老師非常頭疼,怎樣讓學生有話可寫,寫得通順具體,有條有理呢?結合自身教學體會,談幾點粗淺看法:
1 加強積累、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
1.1 積累詞句,增強信心學寫話。學寫話不能急于求成,要讓學生知道寫好話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進步的過程。讓學生樹立寫話的信心。我是這樣做的:每天讓學生摘抄十個好詞,五個好句和一段精彩文章片段。每天早晨學生用十分鐘的時間,讀和背這些詞句。為學生寫話準備好材料。
1.2 加強閱讀,增加能力學寫話。我不僅讓學生讀和背文本中的兒歌、童話、詩歌 ,還把學生手中都有的新課標注音版書推薦給他們讀,如《十萬個為什么》,《西游記》,《上寫五千年》,《兒童童話世界》,《白雪公主》等。每天讀一兩篇文章,讀完后想想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吸取什么樣的教訓等。通過這些活動,逐漸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材料,也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經驗,為下一步寫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運用多種練習形式,培養寫話能力
2.1 從拼音教學入手,由字擴展詞,進而擴展為一句話。
例如:在教學漢語拼音“x”時,學生結合圖片說出“西瓜”這個詞,再用“西瓜”這個詞說一句完整的話 。“我喜歡吃西瓜。”“昨天,我爸爸買了一個大西瓜。”然后把這個句子寫出來并加以修改。
2.2 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文本作用,給學生發展的空間
新課程中的每篇課文都淺顯易懂,貼近生活。有童話、詩歌、童謠等。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也為他們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文本,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生有了高漲的情緒,教師這時可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我和學生所處的家鄉到處是山。例如:學了《水鄉歌》后,我讓學生仿寫《山鄉歌》,“山鄉什么多,山多,東一座,西一座,青山一座連一座 。”“山鄉什么多,花多,千朵花,萬朵花,花兒朵朵增色彩。”
3 激發興趣,培養學說話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對一、二年級學生提出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說、愛說、敢說。而以往低年級的寫話訓練,大部分教師根據教材提供的畫面,往往只是老師示范說,學生跟著說和寫。學生照葫蘆畫瓢,簡單地重復訓練。剛開始還可以,但時間久了,便乏味了。不能激發學生寫話的熱情和興趣。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所寫出的話就成了一個模式,導致忽略了其他線索和信息。我認為應該把寫話訓練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仔細觀察真實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寫話訓練。在學寫《植樹》寫話時,我先讓學生認真的觀察圖,理解圖意。然后我根據圖畫設計了一些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問題。例如:“圖中畫了那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植樹的時間、地點及參加的人,大家都在干什么?”“具體是怎樣做的,運用上表示順序或時間的詞,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去寫。”這樣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把圖畫中的情景寫具體。
4 創造機會,體會成功的快樂
低年級學生很容易從成功習作中品嘗到勞動的快樂。根據這一特點,我想方設法滿足學生的寫作欲,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樹立必勝的信心。我的做法是:
⑴ 因人而異,多鼓勵。
根據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選擇寫話內容。要設計到每個學生都要有話說,有內容可寫。讓學生都能夠享受成功。評改時,多用鼓勵性評語。針對習作中的發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集體學習。
⑵ 樹立榜樣,帶動全體。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亮點,把優秀作品展示給大家,并把寫得好的作品推薦給媒體。這樣既鼓勵了好的學生,也為一般的學生樹立了榜樣。
⑶ 進行比較。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學生對自己的進步與否并不清楚。這時,我收集學生的寫話和摘抄的“積累本”。拿出來讓他們自己評議,讓他們不僅看自己的,也看別人的。既看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也看到別人的長處與不足。從而樹立起學生更強的寫話自信心。這樣通過相互學習,會啟迪和誘發自己的靈感,并從中受益。
總之,要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從基礎開始。首先,要培養興趣。其次,加強積累、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再次就是多寫勤寫,養成良好的寫話習慣,為整個小學階段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只要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寫話訓練扎實了,那么他們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參考文獻】
《低年級寫話能力策略》 華東師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