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語課堂上,合適的教師評價語不僅使課堂精彩紛呈,更讓學生受益匪淺。但透視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很多老師在這一平臺上做得不夠理想,普遍存在輕視評價語的現象。本文筆者從分析“輕視評價語”的現狀,并探究其深層原因,再具體從“營造和諧,幽默的評價”、“充滿真情,實意的評價”、“ 洋溢關懷,機智的評價”、“ 體現精彩,多元的評價”來探討教師評價語也是一方不容輕視的真情空間。
【關鍵詞】小語課堂 評價語 現象 對策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已經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提高教學效率的手段,它可以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課堂評價語言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準確、合理、得體的評價語,定會讓課堂教學更精彩,更有效!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評價語”卻遭到我們老師自己有意或無意地輕視。針對當前小語課堂教師“輕視評價語”的現象,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教師評價語自身獨特的價值,提升評價技巧,以提高評價的有效性,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精彩有效。
1 失衡:透視當前小語課堂,分析“輕視評價語”現狀
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評價語”的作用我們教師都很清楚。然而,認識歸認識,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老師可沒有真真正正重視“評價語”,從沒有像研究教材那樣研究“評價語”。我們不難發現,失當的教師評價語俯拾皆是。
1.1 不置可否
課堂中,我們常看到有些教師面對學生的發言,不假思索,無所用心。學生的回答究竟是對是錯,教師未作任何評價,或以含糊不清的“哦”、“嗯”來回應學生的精彩發言。課堂上,有些學生的回答確實不好評點,有的教師采用回避式,把這個同學冷落一旁,對他的答案不置可否,而去征詢其他同學的答案。有的教師讓學生課堂發言如同點將一般,只是無目的地說“你說”“他說”,漠視學生的學習表現,而大講特講自己設計好的標準答案。這樣就失掉了評點的針對性,也使回答問題的同學身心受到傷害。如一位教師上《搭石》時,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當問到從“伏”字感受到什么時?學生回答有“感受到年輕人很尊敬老人;感受到老人行動不便;感受到年輕人很善良,很體貼。”可老師面對學生的回答未作任何評價,只是“恩,坐下;哦,坐下。”
1.2 簡單籠統
時下,我們發現,語文課堂上教師的評價語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千篇一律,籠統而空泛,更沒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而一味地用“標準式”的“不錯”“很好”等簡單、籠統的語言來評價。這些看似肯定的評價語,其實都是籠統、模糊的、單調的,煽動不了學生激情的,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指引方向”的作用。教師的評價針對性是評價語的靈魂,沒有“靈魂”,即使花樣再多,評價語也是蒼白無力的。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冷淡,感到無趣是自然的事情。如一位老師教學《尊嚴》一課時,師:當大家都狼吞虎咽吃起來時,這位年輕人一個人例外,他和杰克遜大叔的對話該用怎樣的語調讀出來呢?同桌之間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鼓勵一組學生邊讀邊表演給大家看,一組學生表演畢。) 師:讀得不錯,有哪一組同學能比他們讀得更好?(另一組學生表演。)師:很好!還有哪一組同學再來讀一下?(第三組學生表演。)師:好。(詢問扮作年輕人的學生)你讀時,語氣該怎么樣?生:堅定。師:真聰明!那你能帶著這種“堅定”再讀一遍嗎?(生讀。)師:不錯,再讀一遍。
1.3 泛濫廉價
現今的課堂上,為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很多老師的評價以鼓勵為主,出現了大量廉價的表揚:“好”、“真聰明”、“你真棒”、“你讀得真有感情”,這些常掛在嘴邊的即時性口語評價甚至已成為教師的口頭禪,不經意間就會脫口而出。評價語普遍存在價值導向不明,方法語言單調,或平淡無味,或華而不實。錯誤地認為一旦否定了學生的答案,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其實,這些缺乏激勵性、不求實際的“廉價表揚”,總給人“有口無心”之嫌。非但不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增強學習的動力,反而會把他們引向思維的歧途,致使步入誤區。
1.4 定位不當
課堂上老師的評價語應力求準確性,可環顧我們的語文課堂,有些老師任意的夸大表揚或不切實際的表揚經常聞之:“你的字比老師寫得還漂亮”,“你太聰明了,比任何人都強”,“你講得太好了”,“再沒有人比你出色了”,“你是全班讀得最棒的!”。尤其是對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更是注意著教師的一言一語,如果老師只是如此不切實際的表揚,只會降低教師評價的“威信”。同時,這樣的表揚容易造成學生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甚至容易使學生形成自以為了不起的作風,使表揚貶值了。其次,教師一味地盼望學生進步,害怕學生犯錯誤,學生由于沒有很好地準備或過于緊張 而一時語塞,便不顧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尊心,對學生給予諷刺挖苦打擊,這種評價帶來的后果是教師不僅失去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和上進心,很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意識。所以,真正的表揚必須是真心誠意、實實在在的。這樣表揚才具有自然、真切與和諧之美,才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親和力。
2 追問:探究“輕視評價語”的深層原因
審視當前語文課堂上教師輕視評價語的傾向,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
2.1 課標指出,我們的語文課堂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但受“兒童中心主義”思想影響,“教師要尊重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運用充滿鼓勵性語言”等這些句子,是實施新課程標準以來,我們耳熟能詳的。有的教師沒有真正理解“尊重學生感悟”的內涵,以為“尊重感悟”就是尊重學生的一切想法,怕傷害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面對學生的發言,就是脫離文本空談感受,教師們也滿嘴涂蜜,也不敢提出批評和指正意見。
2.2 課堂上我們老師還沒有學會傾聽,沒有學會關注。我們的教師可能在課堂上根本沒有仔細傾聽孩子的發言,沒有聽清學生說的話,自然不敢妄加評論。加上現在的老師雜務都特別多,真正放在鉆研教材上的時間和精力都大大縮水,課前匆匆瀏覽,囫圇吞棗,模模糊糊進入課堂。因此,在課堂上,當時教師眼里盯的是教案,腦中想的是下一個環節是什么。至于學生的回答,自然不假思索,隨隨便便,簡單應付。這種沒多少價值常掛在嘴邊的即時性口語評價已成為教師的口頭禪,不經意間就會脫口而出。
2.3 我們大多老師雖然知道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于課堂教學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在心底里并沒有真正重視過他,平時利用有限的時間忙于熟悉教材,鉆研教材,設計教案,哪還顧得上學習研究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呢?再說,教師的課堂評價語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學習、研究和沉淀,才會在瞬息萬變的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脫口而出。試問,我們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其次,我們每年要參加的培訓和理論學習,幾乎沒有聽到有關教師課堂評價語的講座。缺少權威的指導和指引。
3 匡正:教師“評價語”的理性回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已經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提高教學效率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每個學生的感受,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每一次評價都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生動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3.1 營造和諧,幽默的評價
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是思維的火花,智慧的結晶,是教師才能長期積累的結果,詼諧幽默的評價語言能恰到好處地推動教學過程,使教學信息的傳導風趣而高雅。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使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更可以使人的精神放松,使課堂氣氛和諧,增強師生間的親密感。其次,往往會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都是一個具有幽默感的教師。課堂中的幽默則令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記憶,更好的進行情感交流。所以每當學生表現不佳時,教師不能以一句“還不是很好!”、“再努力!”來評價學生的回答,不妨幽默一把。如:有一次,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小壁虎借尾巴》中的一個段落——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有一位同學讀得不是很理想。我沒有平淡如水地說不好,而說:“你是一只多么可愛的‘小壁虎’,如果你能再禮貌一些,把請求的語氣讀出來,你這只‘小壁虎’就更讓人喜歡了。”經過我這么一點撥,學生把小壁虎那種迫切想借到尾巴的感覺讀出來了。
3.2 充滿真情,實意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呼喚目中有“人”,而且是大寫的“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讓我們教師的評價,使師生間充滿了“真情實意”。教師激勵性的語言猶如催人奮進的號角,鼓舞人心,是滋潤學生心田的雨露,是撫慰學生心靈的春風。相反,教師消極的評價語言會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童年世界是情緒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響兒童的情感。如果對學生的任何回答都給予了正面的評價,那學生對善惡美丑就分不清楚,學習將一無所獲。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以及朗讀默讀的水平進行真實而正確的評價。
3.3 洋溢關懷,機智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應充滿濃濃愛意,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情關懷。作為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在課堂回答不出來或錯誤的回答抱以寬容的態度。在學生出現思維障礙時的適時巧妙點撥,就要運用自己巧妙、機智的語言來鼓勵、糾正學生的回答,不顯山不露水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折射出智慧的靈光,才會充滿生機,活力無限。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案例:在《望廬山瀑布》一課中,一位學生站起來吟唱。由于緊張和不熟練,他的音調走調了。此時同學們有的竊竊私語,有的暗暗發笑。老師對此視而不見,故意問一位笑得最歡的學生:“你在笑什么?”他回答道:“他走調了!”“沒有啊!”老師故作驚訝,“你不知道,走調那不是因為他太投入,情感豐富的表現嗎?”學生們聽此一說,紛紛鼓掌向那位學生表示祝賀。再看剛才那位吟唱的學生,原本低垂的腦袋,終于抬了起來,臉上洋溢著笑容。
3.4 體現精彩,多元的評價
語文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評價則呈多元化態勢。所謂的多元性評價是相對于一元性評價而言的,指的是容納學生不同的、然而卻是合理的認識和思想,允許學生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建構生成新的知識的一種靈活的評價方式。靈動的評價語是在傾聽的基礎上融合自己的體驗而產生的與學生心靈的真誠對話。對學生而言,即意味著開放,讓學生感到親切,感覺每根神經都很放松。這時候他們思緒在流淌,激情在噴涌,就是這樣的評價語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度,孩子們變得敢于表達,樂于表達,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如:在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即將結尾之際,我問學生:你喜歡小柳樹還是小棗樹?為什么?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生1:我喜歡小柳樹,因為小柳樹柳枝又細又長,穿著一身淺綠色的衣服。淺綠色剛好又是我喜歡的顏色。師:小柳樹確實長得非常美,你是喜歡它的外表美。生2:我喜歡小棗樹。小柳樹一開始這么笑話他難看,它沒有說半句小柳樹的不是。師:你已經體會到了小棗樹的寬宏大量,它的高尚品格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生3:小柳樹和小棗樹我都喜歡。小棗樹能結棗子,給人們帶來快樂。小柳樹聽了小棗樹的話之后改正了。師:老師非常贊同你的觀點。小柳樹知錯就改,我們仍然喜歡它。對于每一樣事物,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不偏離文本的價值取向的同時,對學生不同的觀點都應該加以肯定,尊重他們的想法。評價語是與學生智慧的交流,是凝結教師智慧的語言。精彩的教學評價語是離不開教師精湛厚實的功底支撐的,要想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學生的思維中間,成為學生前進的領航人,還需要我們不斷錘煉。相信我們在課堂上關注和體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學會認真傾聽,
在反思中增強研究意識,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努力提高口語素養,為教育、教學創造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參考文獻】
《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倪文錦主編)
《讓教師的課堂評價語成為學生前進的風帆》 郭立敏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