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建立各種制度,學校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政府和社會各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全社都來關注和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
【關鍵詞】留守兒童 教育 對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打工族”的隊伍在不斷擴大,他們走南闖北去打工賺錢,為的是謀求更好的生活。但同時他們的孩子也成了社會上一群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這群孩子大約95%以上是他們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管養,大約5%以上是托付給親戚朋友代養。于是這群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情感價值等方面都出現了很大的偏差。見于這種情況,我們學校非常重視對這群孩子的教育,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育體系。
1 建立各種制度
1.1 家長與子女的溝通制度
作為家庭,首先要解決沒人管的問題?!案改甘呛⒆拥牡谝蝗卫蠋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孩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經常與孩子交心,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向,特別是加強孩子校外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時時給孩子敲警鐘,將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影響。有專家認為,在孩子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占75%以上。一位教育心理學家說:沒有親情的教育是一種殘缺的教育,而父母的關愛是其他任何東西無法替代的?!梆B不教,父之過”。撫養孩子是父母應盡的職責,教育管理孩子也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們學校通過開學報名或開家長會等渠道弄清楚留守兒童父母的電話和打工地址,給每位留守兒童的父母致一封告家長書的書信。其主要內容是:建議父母盡可能做到多多關心孩子,把自己的電話聯系方式或通信地址告訴孩子,讓孩子主動與自己進行交流,父母也要經常打電話或以寫信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一般來說,一星期至少通一次電話,以便及時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困惑等思想動態,及時為他們排憂解惑,給予精神思想上的幫助。
1.2 家長與孩子委托監護人的聯系制度
孩子有時并沒有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或思想表現如實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往往由于種種原因,隱瞞了事情的真相。因此家長不妨與委托監護人及時進行交流,在學習上、生活上、思想上,進行仔細詢問,以便發現蛛絲馬跡,及時進行思想教育。例如:四年級的高晨博同學,父母在家時表現良好,成績在班里也不錯。可是父母外出打工后,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結果成績一落千丈。該班班主任范老師為了弄清原因,及時進行家訪,爺爺奶奶告訴老師,自從他的爸爸媽媽外出打工后,這孩子天天放學回家很晚,不做作業、不看書,有時還與人打架。爺爺奶奶年邁體弱,無法顧及。老人打電話與其父母講,結果孩子說,沒這回事,是爺爺奶奶瞎說,父母信以為真。因為父母在家時,這孩子平時表現很乖,父母給他的零用錢及壓歲錢都舍不得用,他們不相信他會變得這么快。過年回家,父母才發現孩子的異常行為,為此對他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
1.3 教師與家長聯系制度
我們學校建立了老師與家長、家長與老師聯系制度,教師經常和留守兒童家長取得聯系,家長也經常與老師取得聯系,這樣使留守兒童的家長隨時了解孩子的基本情況,通過這種聯系制度,拉近了老師、家長、留守兒童的距離,達到了共同教育留守兒童的目的。
2 學校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
2.1 開展樹榜樣,學榜樣活動
留守兒童當中,有一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我們為了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克服不良品德行為、不良學習行為、不良生活行為和心理障礙等問題,把這部分優秀學生作為留守兒童學習的榜樣,并請優秀留守兒童在留守兒童會上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的經驗,教育自己的同伴,與自己共同健康成長。
2.2 舉辦“空中家長學?!?/p>
父母始終是孩子的監護人,孩子雖然委托給臨時監管人,但父母的教育責任是不能推卸的,父母的親情更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解決了家長的思想問題,讓他們人在遠方,心系孩子,擔當起家長的教育責任,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問題。我校主要利用現代通訊設備,通過給遠方的家長寄發“告家長書”、利用校訊通平臺群發短信等方式宣傳家庭教育知識,教育家長賺錢不忘教育子女,教育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更要關心孩子的行為和品德,不僅只給物質上的東西,更要關注孩子精神和情感問題,動員家長盡可能地跟孩子多溝通、多聯系,使他們懂得:哪怕多一次探望,對孩子的學習進步和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
2.3 架設“心橋”,加強親子間的溝通和交流。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無法取代父母之愛。我們的家長恰恰忽視了這一點。他們往往千里迢迢給孩子寄來錢或許多價值昂貴的物品,卻長年沒給孩子一個電話、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饑餓。我校通過牽線搭橋,動員家長多關注孩子的情感問題,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并為親子溝通提供條件。
(1) 讓電話傳情。學校為“留守兒童”設立公共電話,開通“親情熱線”,讓親子間能夠隨時隨地進行溝通交流。
(2) 讓鴻雁傳情。學校通過組織學生“與遠方的家長說說心里話”和“提倡寫思念日記”等活動,讓他們把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發泄出去。這樣既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又解決了他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所有這些方式,加強了親子間的溝通,解決了家庭教育和孩子們感情的饑餓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 學校領導、班主任老師深入留守兒童,與留守兒童交心談心活動
有一部分留守兒童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缺少情感和心理的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不愿與外界接觸或接觸很少,因此形成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不同程度的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留守兒童由于缺乏道德約束,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道德品行方面都出現了偏差。我們學校領導及班主任老師就這些問題分別進行個別談話,通過交談溝通找到了這些學生形成偏差的原因。他們從語言上給予孩子們鼓勵,在生活上給予孩子們幫助,在學習上進行個別輔導,使他們樹立起了學習生活的信心。這群孩子當中也有許多成了人人豎大拇指的好學生。我們學校還利用集體朝會,請這些孩子現身說法,在留守兒童當中起到了正面引導作用,通過調查了解,留守兒童反饋回來的信息是: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愿意以優秀學生為榜樣,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為幸福的生活而勤奮努力地學習。
3 政府和社會各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我們學校聯合鎮村居民組成立了相應的組織,如發揮老教師、老干部、退休老職工、老黨員的力量,把那些“自己管自己”的孩子扎扎實實的監護教育起來,定期或不定期地上門關照鼓勵,引導他們積極進取,不斷上進;同時大力配合“留守家長”共同引導、教育好“處于半放任與半監護狀態”的孩子,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總之,只要全社會都來關注和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一定能得到較大的改觀。
【參考文獻】
[1]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的成因 《科教文匯》 2009年18期
[2]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研究述評 《韶關學院學報》 2009年05期
[3]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科教文匯》 2009年03期
[4] 流動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素質教育論壇》 2008年1S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