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字的原型都是生活,只有被表達的生活才成了文字。
對于作者來說,之所以表達,是源于一種渴望,他想將一種現實,蒸騰出一種浪漫,讓它高出生活,在空中飄揚。
表達,并不意味你比別人擁有更多的生活原型,而是你比別人多了一種發現的眼光。生活的常態都是普通,就像每天的米飯、饅頭。為什么我們會吃得津津有味?是因為我們有了美味的菜肴。對于渴望表達的人來說,他嗅到了尋常生活中那一種撩人的味道,于是欲罷不能,他要表達他的發現。
寫詩的人,更是神奇,他能在尋常生活中嗅到酒的香味。他將生活提純再提純,精煉再精煉,終于看似平淡的生活以酒香的形式,飄成了一種境界。而寫散文的人,當他看到稻谷、小麥時,他就想到了白花花的米飯和饅頭,這也是一種升華,只是跟原型有很近的距離。
這么說來,散文詩很像米酒。米酒介于“米”跟“酒”之間,既有米之形,又有酒之香;既有米之實,又有酒之虛。散文詩也是介于散文跟詩之間,既有散文的平實,又有詩的超逸。
每一種生活都能做成詩文,就像每一種糧食都能做成飯,釀成酒。你的生活是高粱,就能做成高粱飯,釀成高粱酒;你的生活是五糧,就能做成什錦飯,釀成五糧液。飯和酒的品質,既取決于糧食也取決于做工,至于火候,至于秘方,那是作者心中的私藏,來自于哪?他自己也說不清。
善于表達的人能賦予日常生活新奇感。日常生活熟之又熟,人們已忘了它曾有的青澀,可人們從文字里找到了新鮮,并驚訝作者何以能尋到,就像吃到別人做出的美味,驚訝地問:這些菜,我天天做,可你是怎么做出這種味來的?人們再帶著這種新奇感去重新打量生活,原來有種味道自己也可以尋到。
我們擁有了現實生活,但并不滿足,因為它畢竟在地上。造化為什么給我們一個天空,就是讓我們飄蕩思想,哪怕只是一些思絮。于是我們用文字為思絮賦形,將大地上的水,蒸騰為云氣。云是水的升華,普通的生活經妙手變成了藝術。一朵云悠然飄來,帶著靈感隨卷隨舒,那是小詩。還有那一朵,那一片,它們都是人們放飛的思絮。于是我們將天當一本書,借著風的手,隨意翻閱。天上的這些云都來自大地。
有時云會化作雨落在地上,那是文字對生活的觀照。云是對大地的超越,但它也時時回訪,既擁抱大地,又保持距離,這就是文字跟生活的關系。
(安徽省壽縣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