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崇尚一種境界,優雅地面對教學,欣賞自己的教育事業,把每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重要位置,滿心興致地欣賞自己的學生。未來的某一天,我滿身輕松地走進教室,取下了多年來套在頭上的緊箍咒……
當我還是個年輕教師的時候,我崇尚一種境界,優雅地面對我的現在和未來,欣賞自己的事業。這份優雅就是在生活歲月的淘洗中始終守候的那份堅韌,就是對人生目標默默追求的那份專注。我夢想著有這么一種姿態:優雅地拿起課本,我已經非常有經驗了;優雅地上好每一堂課,對我的教學已經了如指掌;優雅地面對我的學生,把每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重要位置,而不是追逐名利,任考試制度牽著鼻子走,滿心興致地欣賞自己的學生。
體驗小學語文教學20年了,我先是懵懵懂懂知道要教好語文這本書,讓學生喜歡語文課;然后膚淺地思考我們的語文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做什么?帶著問題實踐探索,我漸漸發現語文教學承載著“價值引領,打好人生底色;習慣培養,獲得學習能力;興趣激發,引入讀書殿堂”三大使命。有了這樣的認識,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究竟我所做的哪些事,是對學生發展有幫助的;哪些事情純粹是在搞應試教育。經過解剖,我發現,自己的很多教學行為,的確是為了應試。焦慮的心情大都是因那些中下游學生的應試能力而起。發現這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是繼續這樣在束縛與開放的路上掙扎徘徊,還是沖破應試教育,把目光盯向未來,走自己的路?心中那美好的夢想日漸清晰,期盼在今后的教學日子里實現自己教育夢想從潛意識中凸顯出來。
未來的某一天,我滿身輕松地走進教室,取下了多年來套在頭上的緊箍咒----不能讓一個孩子學習考試掉隊,評學生看分數,評學校看升學率,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現在小學關注學生的素質和興趣特長,不只看分數。因此,我們能容忍孩子的各種錯誤,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滿足自己的癖好。堅信時機一到,孩子會成為有用的人。這里的老師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孩子,和校長一樣,不干涉孩子的成長,不向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自由生長著,但自由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如果影響了其他人的生活,就要受到規則的約束。我們有一本厚厚的手冊,包含172條規則,甚至包含干壞事的罰款建議。這些規則是每周的學生會通過的。
我走進教室,看了看生性善良、天真活潑的35位孩子,我為他們慶幸,因為學校開發了足夠大的空間,足夠多的項目來適應孩子的發展。現在是學校適應孩子的發展,而不是孩子適應學校發展。學生甲,如果按以前的評價標準,我會恨鐵不成鋼,然后要求家長配合老師占用他一切空閑時間,軟磨硬練,讓他會做語文試卷的所有題目,會寫像樣的作文。但現在,我和他的父母商量后,他只上語文的識字和閱讀課,會認字,會寫字,會讀整篇文章,一學期朗讀10本課外書,考試就考這一級別的識字寫字,朗讀,閱讀體會。其余的語文課時間和課余時間他去學校上他喜歡的象棋課和長跑課。每個人身上都是帶有能量的。健康、積極、樂觀的時候帶有正能量,學生甲這時就帶有正能量,和他交往能將正能量傳遞給你,令你感染到那種快樂向上的感覺,讓你覺得“在學校學習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學生乙是位女生,數學解應用題能力讓老師頭痛,她申請選擇不考應用題的試卷。學期結束,她用自己擅長的繪畫及手工測試得分按比例納入“綜合素質報告單”中。總之,文化課不是強項的孩子除了爭取必須的語文數學基礎學分外,都在根據自己愛好和特長選擇興趣班課程補充學分,爭取“綜合素質手冊”上最后得分是100分。因為綜合得分達到100分的同學有資格去參加一次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或冬令營。
我開始上課了,這節課,我們上閱讀課。我喜歡將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簡樸、真實的教學情景之中,讓他們在輕松的思考、坦誠的交流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我們閱讀了語文書上的課文《觸摸春天》,幾遍下來,我們疏通了字詞,提出了質疑,但無法真切地感動。我沒有多解釋,和孩子們一起讀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接下來兩天的語文課及課余時間我們都在讀這本書,沒有其它作業,讀書就是作業。孩子們有的借,有的買,有的打印網上的電子版。個個讀得津津有味,交流時,有表演書中場景的,有寫信給“安靜”(“觸摸春天”一文中的主人翁)的,有寫信給海倫凱勒的,有談讀后感想的,教室里好不熱鬧。我聽著他們不太成熟但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欣慰地笑了,因為孩子們懂得了擁有健康健全的人體器官就是幸運,就是幸福。
在學校,老師不必為學生文化課成績而傷透腦筋,也不用削尖腦袋比職稱,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付出。教師智慧的表現在為學生創設一個激發創造的“場”。用心做事、做事用心。用心和僅僅用力是很不同的,用心是一種對自己的要求,更是一種境界,是把自己融化在成長的追求中的一種忘我的狀態。用心做教育就需要我們留心觀察、細心品味、專心實踐、恒心堅持;用平常心去面對譽毀成敗,用童心和感恩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工作。教師工作成績認定來源于教師每學期的述職報告視頻,視頻中要有平時工作代表性的畫面;來源于校長信箱中家長對老師的匿名評價;來源于孩子品德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的認定;來源于興趣特長發現和養成。
夢想中教育的一切是那樣的真切,那樣的優雅和諧。我們為孩子送上一陣清風,撐起一片天空。三尺講臺,舞臺雖小,但我手捧愛心,憧憬明天。一間教室,視野雖短,但我熱愛事業,辛勤勞作。讓夢想成為信仰,感悟生命,享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