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參賽論文 作文啟蒙教學 作品來源于生活
戰國末期的儒學大師荀子,在他的《勸學》中精辟地闡述了學習的重要性。他說:“木直中繩,揉以為輪,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揉使之然也?!焙茱@然,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需要天賦,但后天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不難想象,一棵幼苗,如果聽天由命,自由發展,運氣好的話,可能會長成參天大樹,如果運氣不佳,就會被狂風暴雨拍打成殘材疾木。此理對于小孩子的成長而言,也然。
現在的孩子大凡都聰明可愛,但對他后天的培養不可小視。幼兒開口說話,是模仿媽媽呀呀學語開始的。如果母親引導得當,小孩可以比較快地學會講話。小學生寫話和作文,也是如此。如果啟蒙教學抓得好,就能使學生今后的寫作起步快,并且讓他們的作文寫得漂亮。
我們都明白,想在一張白紙上畫畫,假如不懂繪畫的技巧,就畫不出像樣的圖畫來。小學生開始學寫作文時,盡管他有了一定量的知識積累,也讀過一些書籍,但如何把這些素材進行有效、合理的整合與安排,進而寫出一篇有具體內容、有主題思想,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文章來,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慢慢的啟發,耐心的誘導。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平臺,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加深感受,發于內心而言去寫作。
記得在我的學生時代,我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下,用心寫了一篇題目自擬的記敘文《?!贰R驗槲沂且粋€農村孩子,每天跟牛打交道,早上和傍晚都要在野外放牛,有時一邊放牛,一邊騎在牛背上唱歌,玩耍。還時不時地觀察牛走路、吃草以及犁田的神態,對牛的生活習性了如指掌,更知道,牛對于我們農村人來說,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寶貝。正因為我對牛十分熟悉,所以我在《牛》一文中,有很多很多話可以說,對牛的描寫非常入神,同時將牛被人類利用的價值上升到更高的思想境界來加以論述:牛,為人類耕田犁地,而吃的卻是雜草。它一生任勞任怨,從不言苦,也從來不向人類索取報酬。人類就應該學習老黃牛那種只作貢獻,不圖索求的奉獻精神。由于我這篇作文寫得比較出色,所以被老師當做佳作在全校師生中傳閱。老師的鼓勵和同學的贊譽更激發了我寫作的濃厚興趣。由此可見,教師是“拐杖”,學生依靠它邁向文化知識的道路;教師是橋梁,學生靠他通向成功人生的彼岸;教師是航船,學生靠它遨游在知識的海洋。
現在,我自己也在講臺上站了幾十年。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我以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指導小學生學習寫作。
1.實踐體驗。籠統地講就是生活實踐,讓學生積極參實際生活。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一種投入情感積極參與的意識。具體地講就是在具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體驗性的活動,具體觀察某些事物,參與某種活動,比如跟著媽媽學炒菜,或者看媽媽炒菜,在生活中觀看他人完成一項具體工作等等。寫作之前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事情經過的每一個細節,當事情出現了某個自己未曾見到過或者未曾聽到過的情節時,自己的心里是如何想的,是好奇、驚喜、還是生氣?通過這種體驗性的活動,為學生說話、寫話積累感性信息。像我寫《牛》之前,我就仔細觀察了牛的外貌:高大的形態,長著長長的尾巴,四條粗壯有力的腿,頭上插著兩根尖尖的角,腦門上的毛發卷著漩渦,頭的兩側配著一對大大的眼睛,碩大的嘴巴吃起草來,上下牙齒不停地左右磨合。這就是我平時對牛的細致觀察所得到的印象。
2.課堂口述。在進行這一步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把感性體驗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這是認識上的升華,把自己感觸最深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再一次為寫話積累理性資料。比如跟著媽媽學習炒菜時,需要經過那些工序,媽媽每天不辭辛勞的為全家人做飯,給家人帶來歡樂和享受,累不累呀?你對媽媽的勞動很感激嗎?通過觀察,你學會了炒菜嗎?
3.文字表達。經過以上的口頭敘述以后,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見聞用文字描繪出來,指導學生既要把看到的寫出來,同時也要把自己當時的思想感情也寫出來。寫作時盡量將平時已積累的字、詞、佳句等語文基礎知識恰到好處的應用出來,這種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不但是自己已有情感的一種釋放,又是學生自身的一種知識創造的過程。而且能夠使寫出的文章不像記流水賬,讓人讀了以后,感覺生動形象,有滋有味,如臨其境。在我的習作《?!防锩?,我寫到牛一輩子為人類辛勤地耕作,而他每天吃的卻是雜草,并沒有向人類提出一丁點兒要求,我就想到要是我們每個人也能夠像牛那樣具有任勞任怨,不圖享受的奉獻精神,那這個社會該會有多么的美妙啊。
4.反復朗讀。有感情的朗讀,能增加作者對文章的感悟,可以增強文章的渲染力度。體會出自己所寫的與當時事情發生的情景是否吻合。首先是自讀、自品、自悟、自改;其次是和同學讀。據說古代大詩人杜甫,每次寫完一篇作品以后,都會念給別人聽,請他人談談對文章的感受和看法,這樣有利于自己對作品的進一步修改。還可以起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作用。訓練自己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
5.師生評議。在互讀習作的基礎上,評評別人習作的優劣所在,并針對具體的問題發表自己修改的意見,幫助同學修改,共同學習、提高。教師有意抽出幾篇寫得比較好的作文進行講評,這樣做既能使大多數學生慢慢領悟寫作技巧,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對那些寫得較好的學生是一個極大的鼓勵。讓他們有一種初戰告捷的欣慰之感。一個學生的作文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賞,往往是他今后走向成功創作的動力和起點。
6.自行修改。即在前面師生評議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修改自己的習作,或和別人合作共同就某篇習作進行修改,不斷提高習作的質量,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意識,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修改方法和技巧,也是訓練學生的語感。使他們發現語句要怎樣說才更貼切,語句更加符合邏輯,更能恰如其分地說明事理,更能準確地表達作者的心聲,實現與讀者共鳴之目的。像我在寫《牛》的時候,對牛的品質的評價和贊揚就是修改的時候補充進去的。也正因為加上了這幾句話,使它不僅僅局限于對牛的外貌描寫,而且將文章提升到了一個精神高度。
在低年級的寫話或寫作啟蒙教學中,本人感悟到,以上面幾個步驟作為訓練的主線,學生就不會因為沒有寫作的素材而發愁,寫出的作文內容也不會是干巴巴的“電報式”的。這樣還有利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仔細品味、善于積累、認真寫作、勤于修改的好習慣,為日后寫作水平的提高和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誠然,條條道路通羅馬,搞好學生的作文啟蒙教學,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只要能讓學生盡快掌握作文的寫作方法,就達到了殊途同歸的目的。不過生活始終是創作的源泉,生活是創作的依據,這點恐怕是人們的共識。
(江西萍鄉湘東區特殊教育學校 郵政編碼:33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