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倍嗄陙?,雞西市和平小學躬身實踐,探索總結出了一系列科學系統、扎實有效的閱讀經驗。本期雜志,我們推出了長篇通訊《最是書香能致遠——聚焦在閱讀中前行的雞西市和平小學》,以期給讀者帶來一些有益啟示。
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其閱讀史。和平小學從建校之初,就把閱讀作為辦學立校之本,毫不懈怠地堅持下來。在傳承中,每一任校長都在賦予閱讀更好更深的內涵。如果說這是學校的“閱讀史”,那么他們在內容的選擇上,則更加注重“精神發展史”的逐步培育和創新。從最初背誦《論語》《大學》,發展到溝通東西的現代經典閱讀;從閱讀為了豐富學生知識面,提升到確立“閱讀即思考,閱讀即育人”的“大閱讀”理念;從“童蒙養正”的傳統閱讀,到拓展為閱讀文本、聲音、圖畫、自然和社會等領域,和平小學的閱讀在逐步滿足學生多元、立體的學習需求的同時,也呈現出在閱讀思考上從“書本”到“精神”層面的理性發展歷程。
要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閱讀就不能僅僅局限于班級中、課堂上,這一點不僅取決于教師,也取決于家長。為此,教師全員讀書,在和平小學是硬任務,而且校長帶頭參與其中。讀書、背書、考核……堅持始終,學校給教師的最大“福利”也是共同分享一本好書。借助家長委員會的力量,開展“書香家庭”的創建評選。隨著家長讀書量和家庭藏書量的增加,形成了健康的閱讀理念、自由的閱讀時空和良好的閱讀指導能力,增強了家校合作的正能量。課上課下、校內校外,學生始終都徜徉在書香四溢、充滿睿智詩意的學習成長之中。
“虔誠閱讀,明理力行”是和平小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目標。他們帶領學生走向鄉村、工廠、軍營,讓學生親自閱讀自然,親身體驗社會,在大課堂上,讀懂生活這本“無字之書”??档抡f:“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為人?!焙推叫W以每周的“閱讀微課程”作為載體,又把學生從日常對“身外”的閱讀,升華成了閱讀“身內”的自我,使之成為學生純凈心靈的精神力量。這是閱讀的創新,是在每個人靈魂深處對閱讀的再內化、再提升。
有專家把當下青少年閱讀的現狀概括為“三多三少”:功利性閱讀多,情趣性閱讀少;“淺閱讀”多,“深閱讀”少;圖像閱讀多,文字閱讀少。把閱讀課程化、系統化,是和平小學破解這些問題的關鍵。他們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段特點,自編了不同方面的閱讀校本課程,探索了“閱讀·活力”課堂教學模式,開展了常規性的學生閱讀能力評價,使閱讀由單一的活動,變成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支撐,由此增強了學校的辦學活力,也讓學生因為“大閱讀”豐厚了生命的底蘊。
能夠熱愛閱讀并能懂得怎樣閱讀,是一個學生最大的財富。曾有名人言:“閱讀是生命的光合作用。因為閱讀,生命才春意盎然?!焙推叫W的閱讀,是生動鮮活的,是豐富厚重的。他們大為可貴之處在于,不僅通過自身的實踐回答了在當下學校的閱讀教學中“讀什么”的問題,解決了“怎么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校園里的人們,因為閱讀生命而充滿了春意的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