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運用借助畫面、聯系實際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金碧輝煌” “玲瓏剔透”等詞語的意思,并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詞語的品析能力。
2. 在自由讀、合作讀等多種閱讀實踐中,初步感受文章情感,產生對祖國文化瑰寶的贊嘆之情和對圓明園毀滅的惋惜、對侵略者的憤怒等感受,并嘗試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3. 運用給句子排序的方法,讀懂文章的第三自然段,體會作者寫作思路,品析語言特點,幫助積累語言,順利記誦,并能嘗試運用在其他語境中,提高句子編排和合理構段的能力。
教學重點:在多種閱讀實踐中,讀懂課文,感受文章情感,正確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第三自然段內容,感受作者寫作思路,運用恰當方法嘗試背誦。
教學準備:制作教學課件,設計學習活動卡。
第一板塊:課文導入,激發閱讀期待。
師:有這樣一個地方,它被稱為人類的一大奇跡,把一個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匯集一身,它就是我們中國的圓明園。“圓”是“圓滿”之意,“明”有“光明普照”的意思,合起來講這是圓滿光明的皇家園林,是完美至善的宮殿。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卻是——圓明園的毀滅。(和老師一起寫一寫題目吧,提醒“毀”字的筆順。)
師:請你讀讀課題,讀出自己的感受。
(生讀課題。)
師: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你期待從課文中讀到些什么內容?
生1:誰毀滅了圓明園?
生2:圓明園是怎么毀滅的?
生3:我想知道圓明園里有什么東西被拿走了。
生4:我想知道圓明園原來是什么樣子的。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交流閱讀感受。
師:這么多想法,好,帶著你們的期待來讀讀課文。特別有感受的地方要做記號,讀書要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提示:先讀完的同學可以把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多讀幾遍。)
師:讀過一遍后,一定想說點什么吧?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到很惋惜,因為圓明園那么多奇珍異寶都被毀了。
生2:我感到很憤怒。
生3:我非常感嘆,因為圓明園原來是那么漂亮。
師:你的感受和大家有點不一樣。剛才兩位同學說的惋惜和憤怒都特別真實,我看到同學們讀書的時候有的甚至把小拳頭都握起來了。可是這個同學說的是——你剛才說的那個詞再和我們分享一下。
生3:感嘆,圓明園很漂亮。
師:你們在讀的過程中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師:有的。
第三板塊:細讀課文,深化閱讀感受。
師:好,讓我們沉下心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再讀讀,有什么感受?
(生默讀課文。)
師:我們交流一下,又讀了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讀了第三自然段,我雖然沒去過圓明園,但我覺得圓明園特別漂亮,好像就在我眼前出現。
生2:我看到這里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師:你有什么感覺?
生3:我覺得這里的建筑特別宏偉。
生4:我覺得這里的建筑特別漂亮。
師:好,漂亮、宏偉,讓我們見識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板書:輝煌。)
師:這里都有什么?
生1: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
生2:圓明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
生3:圓明園中還有熱鬧的街市,還有田園風光。
師:同學們都讀到了,有這么多風格的建筑。我們把這些句子的順序打亂,按著你自己的思路重新排序。(學生填寫學習活動卡。)
(學生匯報自己填寫的情況。)
生1:匯報的和書上的順序不一致。
生2:匯報的和文中的排序一致。
師:填的不一樣,誰的對呢?老師不作評價。咱們一起再來細細地讀文,我們合作著讀讀,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老師讀每句前面的部分,你們讀后面的部分。)
(師生讀文。)
師:又讀一遍,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有金碧輝煌,有玲瓏剔透,這兩個詞是相反的。
師:還可以說是對應的。
師: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生讀:“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師:他讀出來了嗎?(課件出示,金碧輝煌和玲瓏剔透對比的圖片。)見過嗎?能讀出感覺嗎?
(生再讀句。)
師:有點味道了。
(男生讀前半句,女生讀后半句。)
師:讀得真好。
師:剛才那個男孩說這里是對應著寫的。你們發現了嗎?舉個例子驗證驗證。
生: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師:一動一靜,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生讀句。)
師:后面讀得真寧靜。還有嗎?
生:讀句子“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我找到的是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和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
師:這是怎么對應的呢?沒有前面的那么明顯了。
生:各地名勝是有實物的,而詩情畫意是想象的。
師:太了不起了。這個園子也太了不起了,這里既有各地名勝,還有古人詩情畫意里的景觀,這里都有……
生:蓬萊瑤臺、武陵春色。
師:就這些嗎?課前我聽到你們背古詩了,你們想還有哪些根據古人詩情畫意建造的景觀?
(生說不出來。)
師:我就想如果有個桃花潭該多美啊,要是有個杏花村居多好啊。你想想,你希望有什么?
生:我希望有平凡的山和水,那里有植物來襯托這個山,周圍還有白霧。
師:他是個詩人。他更喜歡山鄉村野。有沒有你想到的古人的詩情畫意?
生:比如有一個人家有一條小河,有人在洗衣服。
師:這是什么詩里的意境呢?
生:小橋流水人家。
師:真棒,太厲害了。不白積累。
生:我想到的是《采蓮曲》。
師:那你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
生:是一大片綠綠的荷葉,采蓮的姑娘唱著歌采著蓮。
師:真有品位。
師:現在想不出來不要緊,課下你再想想,你也設計設計。還有沒有對應的?
生:我找到的“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中國的建筑對應國外的建筑。
師:真好,那我把這句放到前面去,行嗎?我做到對應了。
生:不行。因為民族建筑包括前面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買賣街和山鄉村野,各地名勝什么的。
師:前面都說的是民族建筑,所以句子間誰前誰后都是有關系的。
(出示課件:這就是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觀。)
師:這回你知道了吧,這些句子可不是亂寫的。
師:讀到這,好像有句話給丟掉了,不是寫景觀的。而是寫?
生:寫想象的。
(指名讀句子。)
師:和前面的句子不一樣,它可以換個位置嗎?
生:不行。因為它概括地寫了身臨其境的感受。
師:對啊,我們看著看著,讀著讀著才會不由自主地產生這樣的感受。如果你身在這樣的園子里,你會怎么想?
生:感覺太美了,都不想走了。
師:不想走了,作者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生:有。
生:我想再游一遍。
師:游不夠啊,這就是哪個詞?
生:流連其間。
生:這些景物都在我眼前。
師:你情不自禁地贊嘆道:
生:這里的風景真美。
師:著急了,作者幫你們表達了這種感受。誰來讀讀?
(生讀感受句。)
師:讀出自己的感受了。
(生再讀句。)
師:我聽出了她的激動。漫步、漫游多么悠閑啊!
(生再讀句,讀得更輕柔陶醉了。)
師:誰還想讀?(課件出示背誦內容。)
(指名背誦。)
師:太了不起了,老師都沒給你們練習時間,怎么都背下來了?有竅門嗎?
生1:我們被課文深深地打動了,所以我們背得快。
師:好,動情了,就記住了。
生2:因為這篇課文太美了,所以我們記住了。
生3:因為我們看到畫面了,融入了。
生4:因為老師讓我們填的那些詞句都是對應的。
師:因為我們讀懂了它們之間的聯系了,遵循作者思路,我們背起來太輕松了。誰敢背誦整段呢?
(生背誦全段,課件配樂。)
師:這種方法真的學會了嗎?
第四板塊:嘗試運用,再次體會寫法。
師:用這節課我們學習的方法,把這些句子按著內在的聯系排列好。
(生嘗試完成。)
師:誰先說一句?
生:我喜歡……也喜歡……
師:課下,我們再用這樣的方法寫寫我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包括夸夸我們的語文書。課文中像這樣巧妙的構思還有很多,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