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興趣決定的。尤其是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要使小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狀態,教師就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境。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
生活背景 模擬情景
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用所學語言進行對話表演,把課堂教學融于真實的生活,使之貼近于生活,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字母教學是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音基礎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想象,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傳統教學,氣氛就顯得十分呆板。相反,如果采用形象趣味的教學方法就會產生截然相反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C、T、V這幾個字母時,可以通過中央電視臺的英文縮寫“CCTV”來教授。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央電視臺的英文縮寫嗎?”生:“CCTV。”教師利用日常生活中他們所熟知的知識引出字母,既生動又有吸引力,學生很感興趣,甚至還會受啟發從而說出他們知道的其他縮寫,如:肯德基的縮寫是KFC,美國的縮寫是U.S.A等。
實物演示 展現情景
心理學研究證明:實物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看過或親自接觸過某些與詞義有關的實物,便能較快地理解和記憶這些單詞、句型和對話。形象的記憶要比純粹的文字更容易被人記住。利用這一道理,教師可以在小學的課堂中展示更多的實物、模型,或者圖片和幻燈片。
小學階段所學的單詞是英語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詞匯,而且大多數是表示具體事物的詞匯,這些詞最適宜用直觀教具進行講解。日常用品、文具書刊、食物、玩具、球類等都可以以實物呈現在學生面前。用直觀手段解釋詞義,可以使英語單詞直接與實物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用外語思維的能力。
如:EEC教材一年級下冊講授水果一課,蘋果、梨、葡萄、香蕉等水果都可以很容易買得到,老師不妨把實物帶到課堂中來,以實物展示給同學們,比老師單純說出漢語意思更直觀,更容易記住。
音樂藝術 渲染情景
歌曲以其優美的韻律、明快歡樂或抒情的節奏吸引并打動學生的心弦,教師有充分的理由把英語的教授和音樂的魅力結合起來,在美妙的音樂中,唱唱跳跳,輕輕松松學英語,學習的樂趣不言而喻。歌聲不僅能使孩子們集中注意、提高興趣、樂于求知,又能鞏固和加速記憶所學知識。創設情境,同樣可以用音樂來渲染氣氛。
教單詞時,通常也可以把同類詞結合在一起串成串,然后譜上兒歌的曲調教。如職業、花名、國家等可明確分類的詞語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優勢進行教學。
角色轉入 進入情景
英語教學是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完美結合。傳統的教學情境強調教材的單一因素,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學生、內容、環境4個因素的整合。在英語教學中,應讓學生廣泛參與表演,真正體現其主體作用。
如:在講授國家名稱和相應句型時,教師可以先編一個故事說明兒童節就要來臨了,我們要給遠方的朋友送賀卡,老師可以準備一些卡片,寫好一些名字,請同學們隨機抽取介紹自己的朋友。同學們先問“Where are you from?”然后他介紹自己的朋友:“I have a friend.His/Her name is….He/She is from ….”如此,請學生轉入角色,進入情境,真切地體會究竟該何時、何地、怎么使用這些單詞和句型。
游戲活動 活躍情景
兒童與游戲有著天然的聯系。在課堂上適當地有意識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戲,創設豐富的游戲情境,使孩子們覺得好玩,從而延長注意的保持時間,更有效地參與教學。
如:在教授“Where is…?”“Where are…?”句型時,在課堂上設計一個“Guessing”的游戲,將學生的學習用品放在不同的地方,讓他們猜一猜物體所在的位置。學生練習問:“Where is your …?”“Where are your …?”學生對于這樣的游戲非常感興趣,必定個個爭先恐后地發言。這種游戲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參與欲望,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輕松地學習“in、on、under、behind、between”等介詞的用法,課堂學習的效率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總之,只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學”這一重要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就能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強烈愿望,使他們喜歡學、樂于學、善于學。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目的。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