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NBA隊友之間通常都會發生些爭執,這感覺和生活中親人、朋友以及情侶之間的情況非常相似——幾乎每天都是對著那么幾張面孔,總有“無名火起”之時,雖然看起來劍拔弩張,但其實卻并不意味著什么。
可是,情況卻也有例外的時候。起碼在史蒂夫·科爾看來,他18年前和邁克爾·喬丹揮拳相向的那次就絕對是真的,也是他職業生涯最難以忘懷的畫面之一。
NO.1
時鐘撥回到1995年秋天。當時,在剛剛結束不久的1994-95賽季里喬丹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退役后復出——他總共打了17場常規賽,雖然場均能夠得到26.9分,但總投籃命中率卻只有41.1%,遠遠低于他職業生涯前九個賽季的51.6%,而等到了季后賽,公牛也在東區半決賽中被魔術以4比2的總比分淘汰。于是,就在賽季結束后坊間開始流傳出這樣一種論調:“最好的邁克爾·喬丹,他已經離開了籃球場。”可以說,自從在1984年進入到NBA之后,外界對于“飛人”的質疑從來都沒有像這時這樣苛刻、猛烈過,而他在籃球界的統治地位看起來似乎也有些搖搖欲墜了。

我們知道,喬丹一直以來都是個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他當然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即便是當時已經32歲,但在他心里卻始終都憋著一口氣——希望能夠再次用實力證明自己,進而讓那些質疑者們閉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在1995年的那個夏天和季前賽訓練營里練得可謂是格外賣力,對每一次球權的爭取也都是全力以赴。
還記得就在1995-96賽季開始前一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訓練中,喬丹不知道為什么火氣顯得特別大,分組對抗時,位于主力隊的他不斷和替補隊的史蒂夫·科爾對噴垃圾話。最終,二人之間的這場“嘴仗”在一次對球權進行爭奪時完美升級,演變為了一場“肉搏”。當時,喬丹先是用自己的肘部狠狠在科爾胸口上頂了一下,緊跟著,科爾又將喬丹雙手推開,這時,其他隊友們見狀趕緊都紛紛跑過來拉架,而就在被拉開的同時科爾又趁亂連續給了喬丹好幾下。
“我真的不知道邁克爾那天是怎么了,從訓練一開始他就不斷對我說各種難聽的話,忍無可忍之下我便回了他幾句,我想大概就是因為這個他生氣了吧。至于后來的事,我現在想想都還覺得不可思議,我想自己可能是靈魂出竅了,居然和邁克爾——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打起來了。不僅如此,當時我甚至還很具有“競爭精神”,邁克爾只是打了我一下,但我卻還了他好幾下。”如今在TNT擔任現場評論員的科爾在回憶這段經歷時笑著說道。
曾經看過科爾打球的人應該都還有印象,這位1997年總決賽第六場的絕殺功臣球員時期看起來十分瘦弱——身高1.91米但體重卻只有79.4公斤,和喬丹(1.98米、98公斤)遠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但他又緣何敢于跟“籃球之神”大打出手呢?對此,科爾本人也給出了解釋——“我知道,不論是從名氣還是從身體素質上來說,我似乎都不該這么‘愚蠢’,如果邁克爾真的拉開陣勢和我打的話,只要他想,那么就肯定能把我給殺了。可盡管如此,當時我卻還是迎上去了,那是因為當時我們還不熟,我不想讓他輕視我,我要用拳頭來贏得他對我的尊重,這也是我的性格使然,如果不是有這種沖動一直驅使的話,我想恐怕后來我也不會取得那樣的成就。”
NO.2
的確如此,1995年秋天,當時科爾才不過和喬丹一起做了半年多時間的隊友而已——公牛的第一個三連冠期間科爾并不在隊中,而等他來到芝加哥,又恰逢喬丹第一次退役,因此他們是真的不熟。還記得就在兩人發生“武斗”的當天,時任球隊主教練菲爾·杰克遜曾在訓練結束后把喬丹單獨留下,并告訴他當晚一定要把這件事與科爾講清楚。結果,就在離開球館一小時之后,科爾就接到了喬丹的道歉電話,第二天再次來到訓練場,兩人又像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有說有笑的交談了很久。

這聽起來有些難以置信——以科爾所描述當時的狀況來看,他們之間這絕不是一次隊友的普普通通斗氣,怎么能這么快就冰釋前嫌呢?“不管你信與不信,那時的公牛隊內都充斥著一種富有魔力的化學反應,它感染著每一個人。”當時的球隊替補中鋒比爾·溫寧頓在接受采訪時一語道破天機。“而這種氛圍的培養又全都要歸功于菲爾教練。就在邁克爾和史蒂夫發生沖突的瞬間,幾乎所有在場的人都第一時間就跑過去拉架了,但菲爾卻沒有,他只是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直到風波平息后才跟邁克爾說了幾句。我想這可能也是他執教哲學的一部分吧——面對決斗,他不能讓當事人中的任何一方退讓,必須要拿出勇敢的心去面對,而等到沖突之后,再用善言去化解這場爭端,他真的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溫寧頓又繼續說道。
面對挑戰,拿出一顆勇敢的心——這就是“禪師”當年對弟子們的要求之一,科爾在這次沖突事件當中做到了。而或許也正是因為這顆“勇敢之心”,讓“飛人”自那以后開始對科爾刮目相看,他們的關系也進入到了一個全新階段。隨后的橋段想必大家早就已經爛熟于胸了——喬丹在比賽中越來越信任科爾,而科爾也很少辜負“飛人”的信任,三座沉甸甸的總冠軍獎杯,宣告了喬丹的王者歸來,同時也宣告了公牛王朝的再次復興。
其實,關于那時公牛隊內這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我們從“禪師”的著作中亦可見一斑。比如在《十一戒》那個關于1995-96賽季標題為“籃球詩情”的章節中就有這樣一段話——“當三角進攻能夠被一絲不茍的執行,看這群小伙子們打球也就成為了一種享受。與此同時,在這支公牛隊中還存在著一種充滿魔力的化學反應,能成為其中一份子,并親身感受到這種能量絕對是‘難以置信的體驗’。”除此之外,“禪師”當時的助手吉姆·克里蒙斯也說:“現在,邁克爾已經是無可爭議的‘籃球之神’了,可殊不知,就在他走在通往這座巔峰的路上時也曾和我們一樣普通。他會有迷失、有急躁,也會失去理智……不過幸好他在芝加哥,公牛隊和菲爾給他的這些種種找到了一個最合理的宣泄點。事實上,就在史蒂夫對其揮拳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屬于邁克爾一段新的傳奇即將開始了。”
NO.3
1995-96賽季,喬丹在自己第一次復出后的第一個完整賽季里帶領公牛在常規賽取得了72勝10負的傲人戰績,堪稱是創造了一個NBA里的神話。可殊不知,就是關于這個偉大賽季,“禪師”在《十一戒》中特意指出:“邁克爾的這一偉大賽季,其實他第一個應該感謝的人是史蒂夫。”
為什么呢?因為在“禪師”看來——正是科爾在訓練營里給喬丹的那幾拳打醒了“飛人”,然后他才能帶隊締造這一紀錄并最終重新捧起了總冠軍獎杯。試想一下,倘若沒有科爾的那幾拳、沒有那次訓練營糾紛,公牛王朝還能崛起的如此之快么?至少在“飛人”看來答案是否定的。“當年和史蒂夫的那次‘武斗’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它讓我又重新審視了自己,其實在從棒球場歸來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是處于迷失與自我否定的狀態中——我過分的執著于自己,以至于忽略了要隨時和身邊隊友保持步調一致這件事。你們知道那次風波后菲爾教練留下我都和說了些什么嗎?他當時說的是:邁克爾,整件事情中你就是一個大傻蛋,你的做法非常愚蠢。我回去之后反思了下,覺得教練說得很有道理,這才撥通了史蒂夫的電話并向他道歉。”喬丹說道。

看來,那次和科爾的打架事件的確是對“飛人”起到了積極的警醒作用,可是,它的作用卻又遠遠不止于此。眾所周知,在前一年季后賽失利后,1995-96賽季公牛隊做出了許多改變——他們招募來了性格乖張的丹尼斯·羅德曼,并勸說羅恩·哈伯變換了位置,還把托尼·庫科奇拿到板凳上成為了第六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處理好人際關系、保持球隊更衣室氣氛融洽,其重要性可謂是絲毫也不亞于比賽本身,而這期間榜樣的作用則更是毋庸置疑。就在喬丹和科爾在訓練館里大打出手之后,“飛人”的所作所為也被隊友們都看在了眼里,他的及時醒悟、他的知錯就改在拯救自己的同時也深深感染了其他人——天賦異稟的喬丹尚且如此,何況我輩?就這樣,一股融洽的隊內氣氛彌漫在了聯合中心的頂棚之上,并貫穿于整個賽季。這一年,在公牛的更衣室里沒有傳出任何不和諧的音符,而他們在常規賽中也沒有遭遇過哪怕是一次連敗。
“邁克爾在這個賽季與之前那一年的表現截然不同。”當賽季的年度最佳第六人庫科奇說,“1994-95賽季他有時顯得非常狂躁,但這個賽季就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而這種變化的分水嶺就是那次訓練館打架事件。自從和史蒂夫針鋒相對以后,邁克爾對待比賽和對待隊友的態度都轉變了,他又重新回到了正軌,這幫助了他自己,同時也幫助了球隊。”
俗話說得好:一名偉大的球員,他從來都不會去刻意回避與隊友間意見的不合,而在出現分歧時,他需要做的就是去創造出一片讓爭執能夠和平解決的土壤。這一點喬丹做到了——與科爾的那次沖突,他沒有讓其變為球隊四分五裂的導火索,而是讓它成為了連接城堡之間細縫最牢靠的混凝土。
NO.4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飛人”身邊給他當隊友也的確是不易,因為你幾乎時時刻刻都必須要接受他的鞭策,而有些鞭策甚至還嚴苛到讓人難以忍受。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是喬丹,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好勝心有多強。
還是在1995-96賽季,記得有一次溫寧頓在訓練時劈頭蓋臉的給了喬丹一記“火鍋”,自那之后喬丹便想盡一切辦法要在當天的訓練中和溫寧頓形成一對一攻防并投籃命中,還挑釁后者再來封蓋自己。“自從我蓋掉邁克爾的一次投籃后,挑釁我就成了他那天訓練的惟一目標。”溫寧頓在回憶時說,“我想他必須要在我頭上再攻進至少五六個球才能解氣。你知道么,當時教練安排我防守的人是盧克·朗利,結果邁克爾每次拿到球都要特意找到我,然后邊進攻邊喊:來呀,來蓋這個試試。”
當然,倘若你要是每天都能接觸到這一切時,也就習以為常了,尤其是當你明白這完全是出于喬丹對勝利的渴望時。甚至于,有時這種經歷多了你還會慢慢喜歡上他,變成他的好朋友,科爾就是其中之一。
“跟邁克爾交朋友并不容易,因為你很難跟他像和其他人那樣插科打諢、整日廝混在一起,他的專注都集中在了籃球上面。”科爾說,“恐怕他身邊人最少的時候,也就是他在球場上打球的時候,所以我非常明白他生活的特殊性,也很尊重他在場下的私人空間,并理解他為什么不論去到哪里身邊都要帶著一大群保鏢。對邁克爾來說,他是寧肯在家里穿上西服和一幫牌友打牌,也不愿意到外面去拋投露面的。你能明白我的意思么?就是說,把其他人換做是他的話,恐怕也會這么做的。邁克爾后來逐漸知道了我對他的這些理解,而我們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并在球場上對彼此越來越信任,這讓我覺得很榮幸。”科爾又繼續說道。
看來,給喬丹這樣一個能吸引全球眼球的大牌做隊友確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尤其是對于那些沒名氣的球員們來說——這很容易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而當時在公牛隊給這些球員緩解這種壓力的人則是“禪師”。
總之,對于一支NBA球隊來說,想要讓更衣室氣氛融洽,其實并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秘訣可遵循。因為在每個更衣室背后,都有著每支球隊獨特的氣質,有每名球員獨特的品格,也有每個教練獨特的辦法。有時,可能正是因為那些平常訓練時我們所看不到的點點滴滴,那些我們所無法知曉的內部小爭執,反而能讓一支球隊變得更加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