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理論研究和實際調研的基礎上構建生豬供應鏈的整體結構,進而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視角分析生豬供應鏈運作模式。結果表明,(1)從空間視角來看,生豬供應鏈存在5種運作模式,即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準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緊密型生豬供應鏈)、半緊密型生豬供應鏈、松散型生豬供應鏈和市場型生豬供應鏈;(2)從時間視角來看,生豬供應鏈將經歷純市場交易、合同形式、合作社、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等運作模式;(3)中國未來的生豬供應鏈模式—上縱下橫集團聯盟生豬供應鏈,即上游縱向一體化或準縱向一體化(龍頭加工企業+農戶)+下游橫向一體化(龍頭加工企業+物流公司+銷售商),是一種分工協作下利益集團聯盟之間的競爭。
關鍵詞:生豬供應鏈;運作模式;時間;空間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7-4152-04
The Operation Mode of Pig Supply Chain Based on Time and Space Perspective
GAO Kuo,GAN Xiao-qing
(Jiujiang College, Jiujiang 332005, Jiangxi,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ed live pig supply chain based on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research, then from the time and space perspectives analysed the operation mode of live pig supply cha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from the spatial perspective, live pig supply chain had five modes of operation, such as vertical integration pig supply chain,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integration of live pigs supply chain (close live pig supply chain), half close together model pig supply chain, loose pig supply chain and market live pig supply chain; (2) from the time point of view, live pig supply chain might experience the pure market transaction, contract form, cooperatives,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horizontal integration mode of operation; (3)the future pig supply chain mode in China might be the longitudinal transverse group alliance pig supply chain, namely the upper longitudinal integration or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integration (leading processing enterprise + farmer ) and down horizontal integration (leading processing enterprises + logistics company + sales), and it would be a kind of Labor Union competition between interest groups under cooperation of division.
Key words: pig supply chain; operation mode; time; space
收稿日期:2013-03-29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962002,7116202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2YJC630050);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資助
項目(12GL10);江西省教育廳2013年度科學技術研究項目(GJJ13727)
作者簡介:高 闊(1981-),男,江蘇新沂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研究,(電話)13970271158(電子信箱)hitmangk@163.com。
隨著客戶需求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轉變及科技創新帶來的產品頻繁更替,使得在產業間或產業內,節點廠商彼此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他們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產品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于是節點廠商紛紛建立有效的持續性供應鏈關系來提升競爭優勢[1-3]。由于供應鏈模式的不同,節點的分工和協作不同,節點間的利益聯結方式不同,制度安排不同,導致供應鏈的績效也存在分野。因此應建立有效激勵機制的參照系,建立起標桿節點分布、分工協作模式、利益分配機制、風險共擔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及制度安排等供應鏈基準體系,進而能夠全方位、多角度而有效地衡量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能力和比較優勢,完善供應鏈。
生豬供應鏈上游節點主要有遺傳供應商、飼料供應商、防疫供應商、種植農戶。生豬養殖節點主要由兩種類型單位構成,即生豬養殖公司和養殖散戶[4]。生豬養殖單位之間的關系一般存在3種:即①相互獨立;②“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模式;③養殖協會模式[5]。生豬收購商及生豬經紀人共同尋找貨源并將生豬從養殖戶輸送到定點屠宰企業,定點屠宰企業對生豬進行宰殺,部分豬肉流入到深加工企業進行深加工,部分豬肉以鮮肉形式流入市場,在農村以攤販形式在集市上銷售,在城市以超市、農貿市場及專營店形式銷售(圖1)。從圖1中可以看出,生豬養殖單位之間存在多種類型關系,有的大型生豬養殖單位還充當生豬經紀人和收購商的角色,與此同時還具備定點屠宰的資質;有的企業在供應鏈中處于核心企業位置,其產業向供應鏈的上下游延伸,因此存在不同類型的生豬供應鏈運作模式。
本研究將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視角來分類分析生豬供應鏈運作模式,分析其節點構成與分布、分工協作模式、利益分配機制、風險共擔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及制度安排等,繼而歸納其內在機理。
1 基于空間視角的生豬供應鏈運作模式研究
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在同一時間截面,區域內或區域外存在以下幾種生豬供應鏈運作模式,即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準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緊密型生豬供應鏈)、半緊密型生豬供應鏈、松散型生豬供應鏈和市場型生豬供應鏈。
1.1 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
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即某核心企業和集團在供應鏈上向上下游延伸其產業結構,最后囊括了整個生豬供應鏈上所有節點的業務功能,但其仍然具備在整條生豬供應鏈上的核心功能和競爭力(圖2)。目前中國存在很多此類企業或集團,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1.2 準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緊密型供應鏈)
準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與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的區別在于其定點屠宰及深加工生豬和豬肉是否全部來源于自養及自養比例的大小。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的定點屠宰及深加工生豬和豬肉全部來源于公司自己養殖。準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的定點屠宰及深加工生豬和豬肉的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來源于其他中小型養殖公司和散養戶,這一類企業如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等(圖3)。
1.3 半緊密型生豬供應鏈
半緊密型生豬供應鏈是生豬供應鏈核心企業與養殖戶之間存在一定組織關系但還未到準一體化程度的生豬供應鏈(圖4)。半緊密型生豬供應鏈節點之間一般簽訂意向合作合同,但是在信息共享方面透明度比較低,對食品的可溯源性等不夠,技術合作方面不夠深入,價格隨行就市,合同履約率不高。這一類供應鏈的大型企業如雙匯集團,中小型企業如九江博萊農業集團等。
1.4 松散型生豬供應鏈
松散型生豬供應鏈是生豬供應鏈核心企業通過中介組織如生豬養殖專業協會等與養殖戶建立關系(圖5),生豬養殖專業協會一般普遍存在縣、鄉兩級區域,是一種相對松散型的組織單位。生豬養殖專業協會的產生一般存在3種情況:一種是縣、鄉兩級區域的生豬養殖戶意識到生豬養殖周期長、生產和交易風險比較大,自身的養殖技術水平、融資水平、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而自發形成的組織;一種是生豬供應鏈核心企業為了融入地方生豬收購渠道而成立的組織單位;一種是政府行為,一般由地方政府、畜牧相關單位聯合當地養殖大戶和一般散養戶組織成立。松散型生豬供應鏈比較廣泛存在于縣、鄉兩級區域,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萍鄉市泰華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等。
1.5 市場型生豬供應鏈
市場型生豬供應鏈是生豬供應鏈的所有節點都是一次性的市場交易行為,節點均以個人及組織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決策行為(圖6)。分散經營、信息閉塞、區域性強的生豬散養戶根據有限的信息決定與生豬經紀人和收購商的交易行為,生豬收購商、定點屠宰企業和分銷商均根據個人利益最大化來決定其行為準則和行動標準。
圖中,F1,F2…F■代表生豬養殖戶, A1…A■代表生豬收購商,S1…S■代表生豬定點屠宰商,D1,D2…D■代表豬肉分銷商,R1,R2…R■代表豬肉銷售終端。其中,nf≥na≥ns,nr≥nd≥ns,即生豬養殖戶的數量多于生豬收購商的數量,生豬收購商的數量多于生豬定點屠宰商的數量;豬肉銷售終端的數量多于豬肉分銷商的數量,豬肉分銷商的數量多于生豬定點屠宰商的數量。
2 基于時間視角的生豬供應鏈運作模式研究
農業供應鏈組織模式、組織變遷及穩定性一直是國外專家學者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農產品供應鏈組織方式也隨之變遷,一般呈現出從簡單的供應鏈模式—不穩定復雜供應鏈模式—穩態復雜供應鏈模式,主要經歷了純市場交易、合同形式、合作社、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等形式(圖7)。
20世紀5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初期的現代農業供應鏈管理,隨后迅速傳入西歐、日本、加拿大等農業發達國家,同時國際上成立很多相關的研究機構和協會,如國際食品和農業關聯企業管理協會,農產品供應鏈理事會和農協等。這些研究機構或協會對農業供應鏈運作實踐及經驗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并在成員間分享經驗和成果,提高供應鏈運作效率。目前這些國家農業供應鏈發展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在農業機械化、信息化程度比較高的美國,絕大部分養殖農戶都是企業,基本上形成“企業+企業+企業”的農業企業化、供應鏈橫向一體化模式。從這些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業供應鏈發展歷程和經驗看來,農業供應鏈管理的內容包括以下5個方面:農業專業化和集中化,利益分配機制合理化,服務社會化,農工商一體化及政府的推動作用。
Mighell等[6]最早提出“縱向協調”,即從農業供應鏈的上游原材料、飼料、遺傳、獸藥和防疫供應,到種植和養殖、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活動在內的貫穿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全過程。從西方農業發達國家農業一體化進程和經驗來看,縱向一體化合作多發生在加工企業和分散養殖或種植的農戶之間,而橫向一體化合作多發生在加工企業與銷售商之間。加工企業和分散養殖或種植的農戶之間的縱向一體化合作又分為完全縱向一體化(也稱之為垂直一體化—Vertical Integration)和不完全一體化(也稱之為垂直協作—Vertical Coordination)兩大類型。完全縱向一體化主要是指農業供應鏈所有節點活動嚴格地在企業內部完成,分散養殖或種植的農戶只需按照加工企業的要求進行生產,分散養殖或種植的農戶已經完全或部分歸屬于加工企業。Rigatto[7]認為,當企業所需的初級原材料70%以上來源于自己的農場,則可以認為企業采取的是完全縱向一體化形式。
近年來,國外學者的研究重點在農產品供應鏈的食品安全控制(Ross[8],高闊[9])、信息化管理(Moerman等[10])和價值鏈分析等方面。
國內很多專家學者對農業供應鏈開展了研究。關于生豬供應鏈的未來模式,胡凱[11]提出了兩種可能模式:(1)“公司(龍頭企業)+養殖小區/合作社+農戶(專業養殖戶)”模式(圖8);(2)“上游供應商+規模豬場/養殖小區(合作社)+屠宰加工企業”模式(圖9)。
在上述國內外生豬供應鏈模式理論及實踐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生豬產業實際情況,本研究認為中國未來的生豬供應鏈模式應是上游縱向一體化或準縱向一體化(龍頭加工企業+農戶)+下游橫向一體化(龍頭加工企業+物流公司+銷售商),是一種分工協作下利益集團聯盟之間的競爭,簡稱為上縱下橫集團聯盟生豬供應鏈(圖10)。
由圖10可見,這種供應鏈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供應鏈的上游呈現縱向一體化或準縱向一體化,即規模養殖戶和散養戶向龍頭企業(加工企業)內部化或者部分內部化。龍頭加工企業向養殖戶提供仔豬、防疫(獸藥)、飼料等,同時向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制定豬舍的建設標準(養殖戶自建豬舍),生產流程標準化,并回購養殖戶生產的生豬。生產流程標準化的作業和生產過程可以保證生豬的可溯源及食品安全等,穩定市場供應,提高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對于散養戶來說,可以解決技術問題及市場問題,降低交易成本,在獲得勞動力報酬的基礎上,獲取部分固定資產投資收益(豬舍投入)。對于龍頭加工企業來說,減少了固定資產投資,降低了投資風險和市場風險,同時可以獲得相對穩定安全可靠的生豬供應源。此模式有效地解決了“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2)遺傳供應商、營養(飼料)供應商、防疫(獸藥)供應商各自橫向一體化、集團化發展,并與龍頭加工企業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聯盟。遺傳供應商、營養(飼料)供應商、防疫(獸藥)供應商分別向龍頭加工企業提供飼料、獸藥、仔豬及防疫服務。
3)龍頭加工企業和物流服務商及銷售集團分工協作、橫向一體化,形成戰略聯盟。物流服務商為龍頭加工企業提供專業的運輸、配送、倉儲等服務,特別是冷鏈服務。銷售集團利用其專業的銷售團隊及網絡場所為龍頭加工企業銷售產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產品品牌美譽度。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視角對生豬供應鏈運作模式的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從空間角度來看,即在同一時間內,區域內或區域外存在5種生豬供應鏈運作模式,即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準縱向一體化生豬供應鏈(緊密型生豬供應鏈)、半緊密型生豬供應鏈、松散型生豬供應鏈和市場型生豬供應鏈。
2)從時間上來看,生豬供應鏈經歷了純市場交易、合同形式、合作社、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等運作模式。
3)提出中國未來的生豬供應鏈模式為上縱下橫集團聯盟生豬供應鏈模式,即上游縱向一體化或準縱向一體化(龍頭加工企業+農戶)+下游橫向一體化(龍頭加工企業+物流公司+銷售商),是一種分工協作下利益集團聯盟之間的競爭。
參考文獻:
[1] PRIMO M A M.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s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utcome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2,20(1):33-52.
[2] JOHNSTON D A, MCCUTCHEON D M, STUART F I. Effects of supplier trust on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 supplier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22(1):23-38.
[3] GRIFFITH D A, HARVEY M G. Social exchange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ing benefits of procedural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6, 24(2):85-98.
[4] 高 闊,甘筱青.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豬綠色供應鏈研究——基于低碳經濟視角[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5):9272-9273.
[5] 甘筱青,高 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豬綠色供應鏈利益分配[J].南昌大學學報(理工版),2011(3):296-301.
[6] MIGHELL R L, JONES L A. 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agriculture[J].USDA-ERS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port,1963,19:74-125.
[7] RIGATTO P A. Differences between supply-chain structures within a given industry: insights from the Brazilian peach canning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Systems and Management,2005,1(4):311-330.
[8] ROSS J E.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ext, Cases, and Readings[M]. Boca Raton,Florida:USA CRC Press,1999.
[9] 高 闊.基于食品安全保障的我國豬肉價值鏈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1(10):79-80.
[10] MOERMAN N, VAN DAM F S, MULLER M J, et al.The amsterdam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information scale[J] .Anesthesia Analgesia,1996,82(3):445-451.
[11] 胡 凱.生豬供應鏈節點間的行為策略與契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7.
(責任編輯 曾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