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山茶油為原料,利用容量分析方法測定其酸值及皂化值。山茶油樣品經氫氧化鉀-甲醇法甲酯化后用GC-MS法對脂肪酸組成和相對含量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山茶油中含有9種脂肪酸,主要為反式油酸、棕櫚酸、硬脂酸,其中反式油酸含量最高,達79.71%。
關鍵詞:山茶油;脂肪酸;酸值;皂化值;GC-MS
中圖分類號:O657.63;S75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7-4205-02
Analysis of Fatty Components in Camellia Oil by GC-MS
CHEN Fu-bei1,LIU Hong-xing2,CHEN Shao-dong1
(1.Department of Petrol-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xi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Nanning 530001,China;
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paper, acid value and saponification value in camellia oil were determined by capacity analysis metho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content were analyzed after MeOH-KOH methylation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9 kinds of different fatty acids were found, and the main compounds were elaidic acid, palmitic acid, stearic acid, in which the content of elaidic acid was the highest, up to 79.71%.
Key words: camellia oil; fatty acid; acid value; saponification value; GC-MS
收稿日期:2012-11-09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學校科研資助項目(200103YB173)
作者簡介:陳福北(1970-),男,廣西岑溪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天然產物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電話)0771-3825378(電子信箱)
chenfubei@126.com。
山茶油又稱為茶子油、茶油等,是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成熟的種子中壓榨得到的脂肪油,得油率約占山茶子干重的25%~35%,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油狀液體[1]。山茶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油酸是一種食療雙效的食用油,它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效果,可以預防動脈硬化,但它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則沒有降低作用[2]。
山茶油脂肪酸極性較大、揮發性差,因此必須經衍生為易揮發的脂肪酸甲酯,然后再進行分析[3,4]。為了進一步闡明山茶油的成分尤其是脂肪酸的成分,為山茶油的深度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本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產山茶油為原料,利用容量分析法測定其酸值及皂化值,并經氫氧化鉀-甲醇法對樣品進行甲酯化后,用GC-MS法測定其脂肪酸組成和相對含量。
1 材料與方法
1.1 主要材料和試劑
1.1.1 材料 山茶油,產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為壓榨法取得的毛油。
1.1.2 試劑 所用試劑除特別標明外,均用國產分析純試劑,用時按標準溶液配制方法溶解或逐級稀釋至所需濃度。無水乙醇、正己烷、甲醇、0.1 mol/L 氫氧化鉀、0.5 mol/L 鹽酸溶液、0.5 mol/L 氫氧化鉀-乙醇溶液、1%硫酸溶液、酚酞指示劑。
1.2 主要儀器
Agilent GC6890N/MS5973N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電子天平(AL204/79-102);50.00 mL酸堿兩用滴定管、25 mL移液管、回流冷凝管、250 mL磨口錐形瓶,以及恒溫水浴槽、電熱板等。
1.3 測定方法
1.3.1 皂化值的測定 按GB/T 5534-1995《動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測定》方法[5],將油脂在回流條件下與過量的氫氧化鉀-乙醇溶液進行皂化反應,剩余的氫氧化鉀以鹽酸標準溶液滴定。
1.3.2 酸值的測定 按GB/T 5530-2005《動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測定》方法[6]進行。
1.3.3 脂肪酸GC-MS分析中所用的甲酯化方法 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可分為3大類:酸催化法、堿催化法和三甲基硅重氮甲烷(TMS)法,三甘油酯型脂肪酸可采用酸催化法或堿催化法[4,7-11]。本研究采用氫氧化鉀-甲醇溶液法。具體方法如下:
取0.5 mL油樣,2 mL正己烷,1 mL 0.5 mol/L 氫氧化鉀溶液,70 ℃水浴10 min,冷卻移至有刻度試管內,加入10 mL蒸餾水,超聲、離心,取上層清液,待測。
1.3.4 GC-MS測定條件與方法
1)色譜條件。色譜柱:HP-5MS,5%苯甲基聚硅石英毛細管柱(30 m × 0.25 mm × 0.25 μm),載氣為高純氦氣。進樣口溫度230 ℃,程序升溫:初始溫度60 ℃,以15 ℃/min 升至220 ℃,保留2 min,柱后280 ℃保留3 min。各組分的相對含量采用峰面積歸一化法進行定量。
2)質譜條件。電子轟擊(EI)離子源;電子能量70 eV;接口溫度280 ℃,離子源溫度250 ℃,四極桿溫度150 ℃。調諧方式:標準調諧,質譜掃描范圍33~500 amu,電子倍增器電壓1 153 V。獲得的質譜數據通過NIST05質譜圖庫進行檢索。
2 結果與分析
2.1 酸值、皂化值的測定結果
采用“1.3”所示的容量分析法對山茶油的酸值、皂化值進行測定,山茶油的酸值為1.428 mg KOH/g,皂化值為195.06 mg KOH/g。
2.2 GC-MS分析結果
將山茶油甲酯化處理后,按測定條件對油脂中的脂肪酸組成及相對含量進行分析,所得各組分的相對含量以峰面積歸一化法定量,質譜數據通過NIST05質譜圖庫進行檢索,結合人工分析、鑒定,結果如表1所示。
3 小結與討論
1)從脂肪酸甲酯化后的氣質聯用分析結果來看,共鑒別出9種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為反式油酸甲酯達79.71%,其次為棕櫚酸甲酯14.33%,硬脂酸甲酯為4.48%,說明山茶油的主要成分為反式油酸、棕櫚酸和硬脂酸。
2)構成食用油的脂肪酸從結構上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從對人體健康的角度出發,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食用油必然成為人們的首選之油類[12]。而從酸價及皂化值測定結果來看,山茶油的酸值為1.428 mg KOH/g,皂化值為195.06 mg KOH/g,符合食用油標準。營養界把油酸稱為“安全脂肪酸”[13],油酸的含量多少是評定食用油品質的重要標志,由此可見,山茶油是一種品質優良的食用油。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78.
[2] 毛方華,王鴻飛,周 明.山茶油的功能特性[J].食品科技,2010, 35(1):181-185.
[3] 戴 軍.食品儀器分析技術[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7-41.
[4] 唐 芳,李小元,吳衛國,等.山茶油脂肪酸甲酯化條件研究[J].糧食與油脂,2010(8):36-39.
[5] GB/T 5534-1995, 動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測定[S].
[6] GB/T 5530-2005,動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測定[S].
[7] 蔻秀穎,于國萍.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26(2):46-47.
[8] 回瑞華,侯冬巖,李鐵純,等.棉籽油中脂肪酸不同的酯化方法與氣相色譜-質譜分析[J].質譜學報,2005,26(2):91-92.
[9] 姜顯光,侯冬巖,回瑞華,等.馬蘭籽油中脂肪酸的不同甲酯化方法與GC-MS分析[J].食品科學,2009,30(22):253-255.
[10] 曹 蕊, 楊 瀟,蔣珍菊,等.紅花椒油和青花椒油中脂肪酸組成的GC-MS的對比研究[J].中國調味品,2011,36(8):102-105.
[11] 范亞葦,鄧澤元,余永紅,等. 不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對共軛亞油酸分析的影響[J]. 中國油脂,2007,32(1):52-55.
[12] 羅美莊.如何吃食用油更利于健康[J].基層醫學論壇,2010, 14(25):845-846.
[13] 張規富,謝深喜,薛 華,等.油茶營養成分的分析測定[J].甘肅科學學報,2011,23(3):48-51.
(責任編輯 胡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