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娃娃已經揮起高爾夫球桿;不到6歲的兒童要在3個月內學習美學、建筑學、邏輯學……這樣的事情近幾年頻繁在國內一些兒童培訓機構上演,盡管其一年的培訓費用常常高達萬元以上,但一些家長依然趨之若鶩。
為何要進行這樣的培訓?培養超常兒童是一個重要的噱頭。“只要經過一年的調教,100%讓每個孩子變為超智兒童,孩子將變得能言善道……其綜合智商提升至130或以上?!庇袃和嘤枡C構竟然如此聲稱。
在我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種根深蒂固的思想,部分家長為此不惜任何代價,也絕不甘心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問題是,培訓機構真的能夠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超常兒童嗎?筆者要給各位家長潑上一瓢冷水:打造超常兒童根本就不現實,智力超群的兒童根本就不是培訓出來的。
有培訓機構可能會舉出反例:經過他們一年的培訓,可以讓孩子認識中英文字各2000~3000個、詞語3000~5000個、有英語對話能力、能背中文及英文詩40~50首……這些內容,足夠一個正常兒童在小學里學上三四年的了。達到這樣能力的孩子,難道不算超常兒童嗎?
對此有權威教育專家表示,智商和知識的培養根本是兩碼事,知識累積得多,并不代表智商就能提高。而最新研究也表明,越聰明的大腦發育時間越長,而對孩子進行天才培訓,使其大腦成熟得越早,以后的發展空間反而越小。
其實,“提高智商”這一說法極為不妥,因為現在即使是權威專家也無法判斷幼兒時期孩子的智商處于什么水平、該以哪種標準來衡量。另外,一個嬰幼兒的智商發育與后天的生活環境、飲食結構、大腦發育速度等一些因素都具有很大的關系。絕對不是短期的培訓就可以迅速提高智商的。
而一個處于幼兒時期的孩童,他的大腦還在快速發展過程之中。研究發現,教育0到6歲的兒童,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情感認知,這一點比智力培育重要得多。而在這個方面,母親將擔當著重要責任,這也是任何培訓機構所不能比擬的。
這些年,國內外也都流傳著不少“神童”的故事,如果把“神童”界定為智力超常兒童,神童在廣大孩童中還是有的,但是需要意識到的問題是,這些“神童”各自的特點與稟賦并不相同,他們并不能成批量地復制。遺憾的是我們的很多家長包括很多精英階層并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參加超常兒童培訓時,步入了誤區,忽視了在刻意的教育之下是培養不出神童的。
如今,社會上所謂的超常兒童教育或者是“神童”教育機構并不在少數,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幾乎可以用泛濫成災來形容。但是作為孩子的家長,必須要明白的是,對任何一個培訓機構而言,自身的利益永遠是最主要的,兒童培訓只不過是賺錢的一種手段。
專家表示,所謂的超常兒童培訓,其實是只看重書本知識的畸形教育,使孩子幼年時就處于一種高壓控制之下,這會讓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從而產生很大的負面作用,并對一些孩子產生災難性的后果:其正常的發展發育進程因此而被打亂,最后不僅沒有成為“神童”或者“天才”,反而成了心智不成熟的問題孩童。
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走出“制造天才”的誤區,對幼兒的教育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拔苗助長參加被培訓機構鼓吹的超常兒童培訓或者是智力開發。而這,才是對孩子的未來真正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