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宗教,估計您腦中會出現教堂、神甫、寺廟、僧侶的影像,這些不過是宗教的一些表現形式。宗教包羅萬象,其核心是思想信仰和意識形態,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這種信仰和感情相適應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都是宗教的組成部分。宗教還是一種文化,涉及到建筑、繪畫、音樂、文學等多方面。
小時候看電影,首先要區分好壞人,長大后才懂得了人性的復雜性,明白了角色的表現都有著社會背景的烙印,僅用好壞人來為角色定性是很幼稚的做法。而作為伴隨著人類文明而產生的宗教,一直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遠遠要比一個電影角色復雜得多,簡單地將宗教定性為好或壞,更是一種幼稚的行為。
近百年來,人們習慣認為科學與宗教水火不容,并將科學發展進程理解為科學不斷挑戰和戰勝宗教的歷史,從對客觀世界認知的角度來看,這種理解是有道理的。宗教對宇宙和人類起源等問題進行的是主觀設定,并編造了歷史去附會。而科學是基于經驗事實的,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具有客觀性的知識體系,客觀、邏輯、實證、可重復檢驗等特性保證了科學方法在認知客觀世界方面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科學所向披靡,宗教節節敗退,信仰越來越多地被科學知識所取代。
《NATURE》在1998年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調查了400位美國科學院院士級別的頂級科學家,結果顯示只有7%的人信上帝,而且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其中生物科學家信上帝的比例最低,只有5.5%。這些不信上帝的頂級科學家,很多出生于信上帝的家庭,是后天對科學知識的學習令他們自覺地放棄了上帝,這是個漸變的過程。科普的使命是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幫助公眾掌握正確的知識并逐漸擺脫愚昧,隨著科學素養的提高,走向無神論很自然,但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國內的迷信現象非常普遍,掛著十字架進廟就拜,供上十塊錢求保佑一生平安發大財,這是欺負泥菩薩不能跟他侃價,一廂情愿地搞了個顯失公平的商業合同,簡直就是把菩薩當作了冤大頭。迷信無疑是愚昧的,但宗教信仰與迷信并不是一回事,也常見到法師告誡信徒們不要迷信,迷信的人進了黃大仙廟一樣會拜,把迷信全算到宗教頭上是不公平的。
宗教對宇宙和人類起源的主觀認知是錯誤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觀認知都是錯誤的,“人人生而平等”就不是科學結論,而是宗教的主觀認知,而這條主觀認知已成了全世界公認的人際關系的核心原則,并成為了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階梯。進化論是科學,由其演繹來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根據自然界中的“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來解釋甚至設計人類社會,我很警惕這種主義,不愿意社會生活被叢林法則所支配。
人類文明悠久浩瀚,科學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不懂得基本科學知識的不算合格現代人,不掌握科學思維方式的也不可能是智者。但是,科學所關注的是客觀認知領域,它所做的是真偽判斷,除此之外,人類還有道德領域的善惡判斷,藝術領域的美丑判斷,生活方式的價值判斷……不能在所有領域內都堅持唯科學標準。真正懂科學的人都懂得“適用范圍是科學理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道理,任何科學理論都是有明確的適用范圍的,超越范圍使用就是一種偽科學行為。
有一些科學愛好者,蔑視除科學之外的其他文明,主張消滅宗教,并自以為這是在促進社會進步,這種想法并不罕見,當年紅衛兵也有過相同的主張。有個基督徒讀科普文章后自覺開竅了,轉而篤信科學,開始信仰“無神論”了,但他對“無神論”中核心的理性思維模式一竅不通,其實還是個教徒。崇尚科學并不是要信仰科學,“罷黜百家,獨尊科學”就會變成了“科學教”,就會與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