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中國的大中小企業都要共同面對嚴峻的市場考驗。競爭無處不在,市場的選擇就是“叢林”法則,在競爭中要想生存就必須提高其自身的競爭能力。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盡可能把財務風險化到最小,化到沒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存活能力,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財務風險;財務管理;風險預警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9-0128-02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原因
市場經濟的特點是以市場為導向,商品的生產和流通都依市場需求為原則,而市場又是瞬息萬變的,所以商品生產和流通往往跟不上市場的變化,這就為財務風險存在的提供了基礎。一方由于財務活動本身的復雜性加上市場的變化莫測,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對稱,對于市場的認識具有滯后性,再有財務管理的可控制范圍相對較小,這就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產生提供了條件。
(一)企業財務管理環境及財務活動的復雜性
企業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組成部分,與政治、經濟、法律、市場、社會文化、資源等外部環境密不可分,時時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這些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政策方針的調整都或多或少會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風險。如果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不能對外部環境變化隨時做出快速反應,那么產生財務風險便是一種必然。
企業的財務活動涉及面較廣,雖以內部活動為主體,但與外部聯系密切,所以問題是又多又復雜,貫穿整個企業活動的始終。比如企業籌資中的自有資金與借款的比例以及相關的負債經營問題,企業投資中的多元化投資問題,企業利潤分配中的比例問題,企業日常資產管理中的存貨管理以及應收賬款管理等一系列的問題。隨著企業的日益發展,與外部聯系越發密切,市場變化瞬息萬變,這些都使得企業的財務活動變得越來越盤根錯節、復雜多樣。
(二)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認識的滯后性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有許多財務管理人員由于文化水平及自身素養的原因,往往風險意識淡漠或根本就沒有風險意識,看不到風險或者看不到風險的本質,缺乏正確的市場風險意識,風險概念狹隘,只注重管好用好資金,看不到未來的風險存在。
(三)財務管理可控范圍的局限性
財務管理過程始終都是以人為主體來管理的,不同企業管理者的文化素養、知識積累、閱歷等因素往往會導致管理過程犯主觀臆想的錯誤,完全憑個人的感覺判斷。因為企業進行財務預測、決策和控制時必然要有所依據,這些依據主要是依賴市場分析、經營分析、財力分析、會計報表等信息,這些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總結都要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會和市場有個時間差,雖然這些信息可能接近真實情況,但卻不可能對事實進行完全反映,管理的依據不可靠性造成了財務風險產生。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全員風險管理,樹立風險意識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各行各業競爭十分強烈,收益越大,風險也越大,高收益高利潤必然如影隨形地跟著高風險,企業在享受著高收益的同時必須樹立風險意識,賞花品月的同時必須要想到暴風雨會隨時到來。企業不能只顧收益而不考慮風險的發生,應注意風險與收益的均衡。企業應建立風險防范和規避機制,完善財務信息系統,使其能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作用。將風險引入企業內部,實行全員風險管理,讓風險責任由管理者、職工、企業共同承擔,發揮團隊防范效應。
(二)充分掌握市場動態,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市場動態雖然變化萬千,但也并非不可捕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應主動積極地進行市場調研,采集來自市場的真實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分析、總結,根據其變化特點,認真分析、研究提出客觀的財務管理方案,掌握其變化規律和趨勢。企業要建立和不斷完善財務管理系統,通過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有效運行,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強財務危機管理。
財務預警系統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它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理論,采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并向經營者示警。
(三)財務決策要科學化,防止產生財務風險
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籌資活動是企業資金流轉的起點,而過度舉債也是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來源。受市場環境變化、銀行貸款利率的提高、資金運用不當等因素的影響,將會導致企業籌資成本加大、所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而產生企業籌資方面的風險。企業籌集資金的渠道主要有兩大類:一是股東、出資人的投資。二是借入的資金。股東和出資人投資的資金,可以被企業長期使用,不存在還本問題,但是其風險存在于投資效益的不確定性和投資者對預期股價和股利的期望值降低方面。對于企業借入資金,在資金使用效益不佳的情況下,會給企業帶來不能償還到期借款本息的風險。
(四)規范內部制度,建立約束機制來控制財務風險
財務內控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財務內控制度的完善能夠有效提高企業財務管理能力,進而促進企業業務的持續發展,推動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
財務控制制度的完善要求企業內部建立相互制衡、相互監督的財務治理機制,通過財務內控體系建設,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財務效率,降低財務風險,理順監督管理人與執行責任人的關系。同時,建立管理職能部門通過政策性和制度性的方式實現對執行責任人監督管理的機制和流程;建立執行責任人自我控制、自我調優的機制和流程;建立在責任制下的項目執行管理體系和組織,配合完善企業財務控制工作的全程審計制度,使得做事的有責權,監督管理的有章法可依,從而形成良性的財務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并對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創新,建立新型的資金供給制度、成本費用控制制度、投資控制制度、分配制度。
(五)加強企業間合作,實現資源共享
科學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網絡共享、信息共有使得科技綜合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成為必然,企業在這個整體的網絡中,必然要相互間溝通與協作,成為其中的一個點,這就要求企業要遵守一定的游戲規則,在一定的規則下生存,否則就會淘汰出局,在這個整體的經濟環境下,企業更要靈活處理和協調企業間的合作伙伴關系,促使企業間合作與競爭的統一,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增強自身風險抵御能力。
在市場經濟和網絡時代的條件下,企業面臨的環境,風險都比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受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也同時有了更多的發展機遇。所以,企業在有效的化解風險規避風險的同時,也要抓住發展的大好機遇,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越過險灘,在激烈而殘酷的競爭中取得勝利,立于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