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適應科學發展觀的需要,體現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經濟發展的目標和要求,因此要求發展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宏觀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不僅對于經濟發展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于國家整體規劃和長期發展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目前無論是對于經濟領域還是生態環境領域都提出了循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它對于實現經濟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論基礎。同時這一理念也是適應新時代下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
關鍵詞:宏觀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戰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9-0269-03
前言
宏觀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提出不僅有利于中國的經濟發展還為中國的整體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論基礎。宏觀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宏觀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發展的創新理念,同時對于生態和城市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和諧發展的目標。宏觀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僅是中國發展的創新模式也是世界人類經濟發展的進步與發展。它開創了人類在未來發展中所要注重的生態意識的覺悟和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發展宏觀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節約型和環保型社會的建立。
一、循環經濟概述
循環經濟最早是由美國的經濟學家波爾丁所提出的。宏觀循環經濟主要的目的是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也是對于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理論上的實踐安和發展,資源有很多種類,有可生和不可生的資源。對于那些不可生的資源在使用之后就會產生資源短缺甚至匱乏的狀態。這對于人類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威脅,因此要將有限的資源進行最充分的利用,實行宏觀循環經濟就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基于人類的發展離不開資源這一必須的物質條件,所以對于資源的利用就成了非常必要的問題和現狀。
目前,循環經濟的模式主要有四個環節:資源的第一次利用—產品的生產—生活生產的廢棄物—廢物的再次循環。這四個環節大大地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它將使用過的物質資源的能量進行了充分的釋放,在不斷的循環過程中挖掘資源的利用價值,將資源的利用變得更加合理和持久。使用有限的資源消耗和最低的環境成本,得到較大的經濟效益和附加值,例如社會效益等。循環經濟不是單一的經濟結構,它集合了多種元素,包括經濟、生態、環境、社會等發展因素。它的本質就是這些因素的集合體,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生態經濟的發展。
宏觀循環經濟它有自身遵循的原則和標準,主要是:量的控制(減量)、利用率的提高(再利用)、循環模式(再循環)、反思與總結(再思考)。循環經濟適應了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中國戰略計劃的一部分,在追求經濟效益、社會發展的同時引入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不僅是一種制度的創新,也是發展的進步。中國的宏觀循環經濟理念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引進的。它具有自身獨特的特征,它不僅是一種經濟管理方式還是一種對生產和消費的能量轉化的一種創新模式。宏觀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以生態資源的利用為主,兼顧經濟效益的開發和獲取,由最初的生產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經濟發展追求的不只是單純的經濟效益還有與經濟效益有密切關系的生態環境效益。由上可以看出宏觀循環經濟是對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理念的一種創新和發展。
二、宏觀循環經濟發展的效應特征
(一)宏觀循環經濟系統的多樣性
循環經濟系統論思想要求看待事物的角度不能只局限于單個方面,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生態發展都要全面地看問題,循環經濟的理念就是運用聯系的觀點去處理發展和生態的關系。循環經濟的復雜多樣性體現在它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元素,首先宏觀循環經濟它不同于經濟、社會、自然的發展,它是三者的有機結合體,是一個以經濟、社會、自然復合統一的整體。經濟只是發展的一個方面,在循環經濟中追求的不是單純的經濟效益,它還要兼顧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以及資源的利用開發。循環經濟的多樣性也就確定了它的目標不是單一的,在實現社會、經濟進步發展的同時還要權衡與自然生態的發展,實現三方面的平衡發展與進步。發展循環經濟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要以整體為出發點,權衡三者的輕重,再具體問題問題具體分析,只有充分考慮到它的多樣復雜性才能更好地認識宏觀循環經濟,從而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和諧、資源充分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最終計劃和目標。
(二)宏觀循環經濟系統的環境性
所謂的宏觀循環經濟的環境性就是指循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環境這一主要的因素,它的本質就是一種生態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要實現經濟的發展還要處理好與環境的友好關系,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循環經濟運用生態發展理論中的一些重要的發展規律來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方案,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活動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只有遵循生態環境中的自然規律才能確保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的供應,如果違背了生態環境的規律那么社會經濟發展就缺少發展的外在條件。環境性決定了宏觀循環經濟發展的好壞與順利與否。宏觀循環經濟就是利用了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充分地控制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和環境容量的大小,從而為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發展由單一的經濟化向生態化轉變。從而達到環境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循環。正是由于它具有一定的環境性,因此它比傳統的循環經濟更加全面與進步。傳統的循環經濟追求的是物質財富的最大化,它的循環發展模式僅僅限于單方面的,由最初的資源利用到產品的生產再到廢物的產生,只是單方位的發展,對于資源循環產生廢棄物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這就產生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不僅影響經濟還危害環境,資源也造成了浪費。單純最求物質經濟效益的循環經濟是不科學的,它與循環理念相違背。而宏觀循環經濟則是從環境的角度出發,正視了環境在整個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廢物產生后加入資源的再利用,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經濟的鏈條。無論是在社會生產還是產品流通、銷售等環節都要重視資源的利用和對環境的保護,將對環境的破壞盡可能降到最低。實現循環經濟的“自然—經濟—社會”的合理發展模式。
(三)宏觀循環經濟系統的多元化
宏觀循環經濟系統是一個復雜多樣的系統,從系統的構成來看,可以將循環經濟可以分為四類:生產型循環經濟、流通銷售型循環經濟、生態自然型循環經濟以及社會性循環經濟。首先是生產型循環經濟,它參與的主體一般有企業、生產工業的主體等。它主要依據的就是生態發展中的鏈條式的發展模式,在生產過程中也有自身發展的一條工業發展鏈,在企業、產業和一些工業園區之間。他們之間從事著物質的交換和生產活動,但是在生產的過程中都必須遵循生態循環的目標,保證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其次是流通銷售型循環經濟,這類循環經濟主要是從銷售流通領域來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的。它主要是充分發揮市場流通的巨大影響力,限制不必要產品的流通和及時地回收廢舊產品,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將循環經濟的減量、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落實到流通服務的領域中。從而實現市場經濟的宏觀循環經濟的發展。再次是生態自然型循環經濟,生態自然型循環經濟就是指充分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發展的統一協調。在生產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能忽視生態效益。最后是社會性循環經濟,社會型體現在許多方面,所謂社會型循環經濟不光指經濟活動,還包括政府行政活動、醫療活動、學校的建設等。這些社會生活方面都需要循環經濟的理論來實施。例如在醫院醫療的活動中要體現環保綠色的理念。醫療器械都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學校的建設也要注重環境的因素等。
(四)宏觀循環經濟的動態性
宏觀循環經濟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變化的,宏觀循環經濟在不同的階段發展也存在著差異,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水平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如今一些循環經濟的技術不僅可以推動產業的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為環境保護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手段。循環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它處于不斷的進步與發展完善中。但是它的主要目標還是促進社會經濟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發展。
三、可持續發展概述
可持續發展戰略也是中國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不僅是對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也是對宏觀循環經濟的發展的深化。宏觀循環經濟主要追求的是資源的再利用和生態的協調統一,而可持續發展則是對循環經濟更加深入的發展,可持續發展體現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它具有三個屬性:社會性、經濟性和自然性(生態性)。它所研究的對象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位的,將社會、生態、環境、資源、經濟、人口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在尋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體現生態的平衡和社會公平,把科技進步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另外還要注重規律的指導約束作用,不僅要遵守自然規律、生態規律,還要注重人文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不是一個獨立的體系,無論是經濟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還是生態科學,都不可能全面科學地概括可持續發展的體系,也正是這種獨特性才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性。可持續發展政策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區域復合系統進行系統分析,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以協調系統的整體良性發展。無論是傳統的經濟發展還是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都制約了經濟的發展,不完善的制度體系會嚴重阻礙社會的進步。為了改善這一現象于是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計劃,它不僅可以完善制度的協調度還能創新發展。另外還對區域化發展也起到一定的現實意義。
四、宏觀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局限性及分析解決要點
(一)存在的局限性
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中存在許多的不足與缺陷,這些因素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第一,資源消耗與再生能力的矛盾。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資源,資源是人類生存必須的要件。然而資源的再生能力有限,對于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的利用要十分關注,資源的利用率也影響著資源的消耗,在現如今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口的增加也無形中加重了資源利用的負擔,為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促進經濟有效全面的發展,因此提出的宏觀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建設理論,但是由于資源利用的嚴重現狀,導致了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完善,僅僅只是流于形式,而非真正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時常出現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現象。
第二,推行宏觀循環經濟建設的力度不夠。宏觀循環經濟發展的理念是20世紀90年代才引入中國的,其理論基礎不是很完善,沒有實踐經驗可以借鑒,因此在推行宏觀循環經濟理念的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困難,進度很慢,效果也不明顯。由于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發展模式的更新,循環經濟的建設就存在許多的現實問題。它的推動力度小,使得宏觀循環經濟的執行力度也不足,不能很好地實現既定目標,嚴重危害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第三,經濟成本與收益不協調,增加了循環經濟的成本。如今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是市場經濟,企業主要是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在宏觀循環經濟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成本問題。作為新的發展模式,其實施的成本比普通的建設成本要昂貴,需要的技術含量較高,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宏觀循環經濟的實施壓力。由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局限性,因此現階段宏觀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實現的難度較大。成本與收益的不協調直接影響到制度的實施和完善。
(二)分析解決的要點
宏觀循環經濟就是要處理好人類社會經濟和自然生態的協調統一。因此要從人的社會生產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出發,認真分析和研究人類社會對自然資源的利用需求關系、自然生態的調節和供給能力、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另外還要遵守自然生態規律、人文規律、市場發展規律等。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宏觀循環經濟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能僅限于形式上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提高資源利用率,用最小的消耗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總結
宏觀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都是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它不僅體現了經濟發展的規律,還體現了生態發展的規律,是兩者協調發展的有機結合統一體。完善發展模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以及環境的保護,是自然、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多貴,牛文元.系統學開創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新方向[J].系統辯證學學報,2011,(1):2-20.
[2] 馮之浚.循環經濟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任勇,吳玉萍.中國循環經濟內涵及有關理論問題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4):131-136.
[4] 黃少鵬.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煤炭生態工業園區建設[J].中國煤炭,2009,(7):16-17.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