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標準做好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工作,是當前軍隊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的重大政治任務。應從基本要求、基本途徑和機制保障等方面進行努力,確保三進入工作扎實有效。
關鍵詞:《概論》課程;十八大精神;三進入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3-0027-02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是全黨全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軍隊院校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必須及時把黨的十八大的基本思想、基本觀點和基本要求納入課程教學中,深入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系統進教材、生動進課堂、扎實進頭腦”工作(以下簡稱三進入)。
一、深入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的基本要求
(一)注重統籌協調
在《概論》課程中推進三進入,統籌協調具有重要意義。要從全局和整體上統籌謀劃相關工作,避免出現簡單重復等問題。要確保教員及時、動態地更新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說服力,確保學員全面、系統地把握黨的十八大精神,形成十八大精神三進入的合力。
第一,從整體和戰略的高度謀劃設計。要把做好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作為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工程來謀劃,作為保證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鑄魂工程來實施,使其引領和貫穿整個教學工作,確保黨的十八大精神真正成為人才培養的綱、學員成長的根。
第二,要結合實際情況,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必須注重系統學習十八大精神,但又不能不分重點和主次,要針對學員的不同特點和要求,真正把握他們的年齡、經歷、心理、需求等特點,合理確定學習內容、形式、目標和要求,不搞“一刀切”。
第三,要在與實踐的結合中加以推進,處理好學習理論與解決問題的關系。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只有在走進矛盾、破解難題的過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關注實踐、走進實踐將有效提升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的效果,促使學員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把握黨的十八大精神。
(二)體現教員的主導地位
提高教學質量,教員是關鍵。教員的課前準備、授課活動等直接關系著三進入的效果。在《概論》課程中推進三進入,前提是教員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刻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體現教員的主導地位。
一方面,教員作為三進入工作的主要責任者,要以極大的熱情、深厚的感情和強烈的使命感,認真學好十八大精神,原原本本地研讀十八大報告,要對其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觀點,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學習,一個觀點一個觀點地理解,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只有教員研究透、學習好、把握準黨的十八大精神,才能引導學員理解十八大精神的實質內涵、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思想根基,從而確保三進入工作的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教員要充分利用各類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授課能力和授課藝術。教員重在講重點、教方法、給思路,要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員學習興趣、啟發學員思考。教員只有擁有了堅定的政治信念、深厚的理論功底和高超的授課藝術,才能不斷增強《概論》課程教學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確保三進入工作的積極效果。
(三)確保學員的主體地位
學員是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的主體,學員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檢驗三進入工作效果的最重要標準。因此,在《概論》課程中推進三進入,必須以學員為中心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學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引導學員自設問題、自我解惑、自我提高,使黨的十八大精神轉換為學員堅定的理想信念、自覺的行為規范和過硬的政治素養;要確立以學員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重視學員的主體性地位,遵循人才成長的特定規律;要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持續關注學員的思想變化,始終緊貼學員的需求和興趣開展教學,把滿足學員的需求和興趣,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和著眼點,回答和解決好學員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不斷提高三進入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深入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的基本途徑
(一)在更新教學內容上下工夫
在《概論》課程中推進三進入,必須堅持“黨的創新理論每發展一步,學習研究宣傳就跟進一步”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從更新教學內容入手,建立起有助于三進入的教學內容體系。
第一,著力構建“精、新、實”的教學內容。要突出黨的十八大精神在《概論》課程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及時將黨的十八大精神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幫助學員深刻理解、把握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結合學科性質和課程特點,認真制定《概論》課程教學三進入的實施方案,全面更新《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整合優化章節結構和專題設置,確保用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觀點、新部署、新戰略武裝學員頭腦;要抓住“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黨的十八大主題,圍繞“九個深刻領會”構設相關教學內容,引導學員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內涵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第二,著力提高學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在加大黨的十八大精神內容比例的同時,還要重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教育教學,幫助學員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發展關系以及科學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發展關系,真正打牢學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
第三,著眼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要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聯系部隊建設和發展實際,聯系院校實際,聯系學員實際,適時開設一批重點講解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專題講座,作為《概論》課程中推進三進入的重要內容,形成以系統講授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概論》章節內容為主導,以重點闡述黨的十八大基本觀點、熱點問題的專題講座為補充的教學內容體系,力求突出重點、學出實效。
(二)在創新教學方法上下工夫
在《概論》課程推進三進入,必須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激發學員內在的學習動力。
第一,從單向灌輸式向雙向互動式轉變。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不僅要求學員全面了解十八大的基本觀點,更要準確把握其中蘊含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因此,做好三進入,必須要改變傳統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積極采用啟發式、研討式、案例式、情境式、辯論式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啟發學員主動思考問題、表達想法、創新觀念,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動,從而更好地推進三進入工作。
第二,從課堂型教學向實踐性教學轉變。在《概論》課程中推進三進入,要有意識地將傳統的封閉式、課堂型教學向開放式、實踐性教學轉變,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升三進入的教學效果。要充分借鑒社會和部隊的生動實踐、鮮活經驗和教學資源,把相關教學活動延伸到社會和部隊,使學員走出課堂,走向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掌握理論;通過組織學員現地參觀,使學員親身感受我國改革開放及我軍建設發展的歷史進程和巨大成就,使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幫助學員加深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第三,從現實授課向網絡教學轉變。當今時代是網絡時代,網絡以其便利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點深受認可和好評。在《概論》課程中推進三進入,離不開對網絡教學方式的重視和利用。要充分利用全軍軍事訓練信息網、全軍政工網和校園網的網絡平臺,積極探索網上教學的方法途徑,開辟“教授在線”、“論壇交流”等互動平臺,讓教員和學員開展對話交流、觀點辯論,從而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可在網上建立黨的十八大精神學習資料庫,通過“聲”、“畫” 、“動”等形式,把翔實的資料、豐富的內容展現在學員面前;也可建立網絡自學平臺,將教員授課提綱、教案和課件全部上網,為學員的學習提供便捷、長期的平臺。
(三)在完善教材體系上下工夫
教材是學員學習知識的基本依據,也是教員實施教學的基本參考。沒有科學、系統、完善的教材體系,必將影響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的教學效果。要著眼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教材體系,及時做好《概論》課程各類教材的編寫和修訂工作,充分吸收黨的十八大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注重時代性、把握層次性,把黨的十八大精神及時編入到相關教材中;同時,要與開展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結合起來,確保黨的十八大精神進入教材時,不變味、不走樣,最大限度地滿足三進入教學需要。
三、深入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的機制保障
(一)建立責任機制
在《概論》課程中推進三進入,軍隊院校必須加強領導,建立明確的責任機制,切實把三進入工作,納入黨委的議事日程和工作部署,堅持一級抓一級,以強有力的責任機制,確保三進入工作扎實推進,取得實效。
(二)建立激勵機制
在《概論》課程中推進三進入,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將三進入工作的成效與教學工作評估和黨建考核工作結合起來,作為單位和個人立功受獎、晉職晉銜的重要依據,要及時表彰三進入中的優秀教員,大力宣傳三進入中的先進典型,從而增強院校及教員做好三進入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建立轉化機制
在《概論》課程中推進三進入,關鍵是解決學員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真信”、“真懂”、“真用”問題,目的是幫助學員提高用黨的十八大精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注重建立、完善學以致用的轉化機制,將黨的十八大精神轉化為教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整體躍升,轉化為學員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素質能力,轉化為推動部隊建設科學發展、提高遂行多樣化任務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