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社會的就業壓力一直比較大。作為中國人口大省,河南面臨的就業壓力具有代表性,故以河南省為例研究影響就業的因素。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各個因素進行重要性比較,得到城鎮化水平、居民消費水平、能源消耗是影響就業的前三甲,而財政支出和實際利用外資對就業的影響相對小。最后,給出就業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就業因素;灰色關聯度;影響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763-291X(2013)23-0146-02
2012年11月12日,在十八大新聞中心記者會上,人社部副部長楊志明指出,經濟增長放緩對就業的影響開始顯現。數據顯示2012年1月到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 02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城鎮新增就業增幅從4月份以來有所下降,崗位需求有所減少,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本文選取了1998到2011年的9個因素指標的數據進行分析,考察其對就業是否存在顯著的影響。
一、理論分析與指標選取
1.就業指標。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勞動年齡內,依法從事某種有報酬或勞動收入的社會活動。就業人口是指在16周歲以上,從事一定社會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以就業人數作為衡量就業的指標。
2.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它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財富,是衡量經濟狀況的最佳綜合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對就業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影響,是根對葉的影響。地區生產總值增加了,表明經濟發展了,就業的機會增加了。
3.財政支出。財政支出是指國家為實現其各種職能,將國家集中的財政資金向有關部門和方面進行支付的活動。財政政策是中國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經濟手段,利于穩定和協調經濟發展。中國財政支出中的消費支出和投資性支出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作用。投資性支出包含經濟建設支出和社會文教支出,是支出的主體。由于中國特殊國情,財政支出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比如:通過財政撥款興修水利、進行基礎設施等進行經濟刺激,增加就業機會等。所以財政支出與就業有相關關系。
4.工資水平。工資是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中國采用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勞動報酬制度。工資即是勞動的報酬,反過來工資的高低對勞動的積極性有影響,高工資刺激就業,低工資會造成自愿失業。所以,工資水平對就業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5.第三產業,指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即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亦即服務業。第三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于吸納廣泛勞動力,擴大就業,緩解就業壓力有重要作用。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的不是很充分,彈性大,而且吸引勞動力的潛力巨大,勞動力往第三產業轉移的傾向比較大。第三產業作為勞動力的蓄水池,它發展的完善度對就業有關鍵性的作用。
6.外商直接投資,指外國企業和經濟組織或個人按中國有關政策、法規,用現匯、實物、技術等在中國境內開辦外商獨資企業、與中國境內的企業或經濟組織共同舉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或合作開發資源的投資,以及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的項目投資總額內企業從境外借入的資金。河南省統計局資料顯示,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數量的不斷增加與外商投資企業中的中方就業人數有正相關關系。改革開放20多年來,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的就業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特別是外商投資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中國就業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7.經濟增長速度反映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的持續性。經濟發展速度快,說明各個行業對就業的需求量比較大;經濟發展速度緩慢或下降,表明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量不大或者是有下降的趨勢。所以,經濟增長速度的快慢、穩定與否對就業有著直接的重要的影響。
8.城鎮化率是通常用市人口和鎮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來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過程和聚集程度,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城鎮化的核心就是要把農村人口變成城市人口,對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持續提高及建設為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表明了城市化水平對就業的促進作用。
9.居民消費水平的高低影響生產規模的大小,生產規模的大小影響就業人數的增減。居民收入的增加,增強了消費信心,擴大了消費的能力,刺激了產品的生產,導致生產規模擴大,對勞動力的需求就擴大,又增加了居民收入刺激消費。由于居民消費與就業之間的這種關系,故選擇消費水平作為因素。
10.能源發展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經濟發展迅速,對能源的需求就會加大,從而不僅能源需求行業的就業人數會增加,而且能源生產行業的勞動力的需求也會增加。所以,能源需求的消耗對就業具有雙重要影響。
二、實證分析
灰色系統理論是對兩個系統或因素之間的關聯性的大小進行度量,描述系統發展過程中因素相對變化的情況。通過確定比較序列和參考序列計算出灰色關聯進而計算出關聯系數。
原始數據來源于河南省統計網,對原始數據進行初始化處理,得到參考序列和比較序列的標準化數據,并計算關聯系數和關聯度。
表1 關聯系數計算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每個因素的關聯度均大于0.5,說明每個因素對就業的影響都很大。其中城鎮化率對就業的影響最顯著。這是因為河南作為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農村的人口居于絕大多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的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對農村的勞動力需求量不斷的下降,農民工越來越多,但是農民工的技術與科學知識的不足導致農民工就業的困難。城鎮化率的提高,加速城鎮化進程,將更多的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農村勞動力就業難的問題。
表3 關聯系數大小及排序
其次是居民消費水平。消費作為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居民消費作為消費的主體,它的高低不僅影響著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而且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持續。就業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是社會為題。居民消費與就業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
最后是能源消耗。能源消耗的總量反映生產能力與規模,以及對勞動力的需求程度。河南作為資源大省,資源的開采利用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不可忽視。而大規模的開礦設廠冶煉需要廣大的勞動力。
三、促進就業的建議
1.穩步推進城鎮化進程。由于特殊的河南省的省情,城鎮化進程對河南省的就業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但是推進城鎮化進程得依照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進行,實事求是。
2.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民生是省之大計,居民消費關乎千家萬戶,關乎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與就業有相互的影響。
3.增加政府的財政支出。市場經濟的運行離不開宏觀調控,財政支出作為重要的經濟手段,對于經濟大發展和就業的穩定有著一定的意義,要合理規劃財政支出。
4.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河南作為農業大省,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比較薄弱。第三產業的發展對于增進經濟的活力,吸納廣泛的勞動力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
5.完善地方勞動報酬制。工資是刺激就業的積極手段,合理完善地方的勞動報酬制度,利于規范地方就業環境,提高工作的積極性,減少自愿失業的人口。
6.合理有序地引進外資。外資對就業的作用有限但是不可忽視。可以增加勞動機會的多樣性,而且外資的引進增加了就業機會,為更多的勞動者提供了選擇的機會與可能。
參考文獻:
[1] 徐國祥.統計預測與決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2] 楊金梅,胡冬梅,張楠.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研究[C]//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
[3] 鄭寶祥.湖北省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2).
[4] 河南省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