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業教育被專家學者稱為繼學術性和職業性之后的第三本“教育護照”,目前國內還未形成相對成熟、系統的創業教育模式。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業院校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問題,并對農業院校開展創業通識教育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創業教育;通識課程;農業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3-0152-01
創業教育被專家學者稱為繼學術性和職業性之后的第三本“教育護照”。在農業院校開展創業通識教育,通過創業通識教育幫助農業院校大學生提高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以產業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當前,農業院校中有創業意愿和需求的大學生較多,但真正掌握創業知識和技能、熟悉創業過程的則寥寥無幾,亟須通過創業通識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業能力。
一、目前我國農業院校創業通識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2002 年,清華大學等9 所高校開始大學生創業教育試點,國內高校開始重視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教育部等相繼出臺鼓勵大學生創業優惠措施。十七大后,中央提出“以創業帶動就業”擴大就業新戰略;2012年教育部頒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但目前還未形成成熟系統的創業教育模式,特別是農業院校創業教育尚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大多數農業院校創業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創業教育實踐場所,極大地阻礙了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加強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通識研究,是當前形勢下農業院校必須面對的緊迫課題。
二、必須把創業教育納入農業院校人才培養計劃體系
創業教育在歐美發達國家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美國自1947年在哈佛商學院開設第一門創業學課程以來,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本科教育的創業方向課程以及創業教育碩士課程。德國創業教育源于20世紀50年代,以職業院校模擬公司為經濟類大學生提供實踐教育場所。英國政府將創業教育作為優先發展領域,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和規范。法國則把創業教育作為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措施在全國普設創業教育計劃培訓中心。新加坡、日本、韓國等也都建立了具本國特色的創業教育體系。針對當前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需求,必須從適應農業經濟發展競爭力的角度,重視對農科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力加強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創新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具有開拓性、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創業型人才,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
三、農業院校開展大學生創業通識教育的對策建議
在農業院校大學生中開設創業教育類通識課程,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培養,有利于提高農科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就業創業競爭力。
首先,必須明晰目前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通識課程設計及教材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究如何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大學生成長需求,完善課程目標體系,規范課程管理,優化師資隊伍;并通過創業通識課程的具體實施,引導教師對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的思考和改革,重視并完善教材建設。初步建立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通識課程目標體系,提出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通識課程教材建設基本思路。
其次,對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通識課程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從創業教育活動提升到創業教育課程,需要嚴格按照課程設置和建設的科學程序與規范。科學遵循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需要,合理設置課程目標體系,實現從簡單的知識拓寬轉變為學生素質的內化提升。
最后,重視對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通識課程的教材建設。教材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識教育教材必須適應需要,體現特色,具有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只有從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通識課程的實際需求出發,緊密結合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提出教材建設基本思路,規范促進并完善教材建設,才能滿足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通識課程的學習需求,提升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