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搖籃,是提高實踐教學水平的重要保障。實訓基地的建設對促進學科專業建設,帶動整體的實踐教學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當下,由于種種原因,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在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方面發展相對遲緩,校外實習基地的作用難以發揮,直接導致高職經管實訓建設成為制約當前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所以,積極分析并解決實訓基地建設的存在原因以及難題,發現并堵塞實訓管理上的漏洞,構建實踐教學新體系,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職院校;經管類;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3-0170-03
一、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開展的重要意義
1998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步入快速發展階段。而高職教育中的實踐教學發展,也將成為高校教育有突破性進展的重要因素。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開展的重要意義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決定了用人單位必須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實踐技能,而源于此,在無形之中也提高了社會大眾對高職教育的要求。在此契機之下,我們高職院校只有通過不斷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才跟得上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經濟發展。
其次,在對于學生方面,作為高職教育中十分重要組成部分的實踐教學,學生可以更容易地以積極的學習態度投入學習過程中去,有更多的機會獲得理論指導中無法體會到的實踐經驗。眾所周知,寶貴的實踐經驗,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更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后,在實行教學時,我們發現經管類專業具有雙重性,需要在進行實踐研究的同時也進行理論研究。基于此,經管類教學也是需要雙重性。對于教師來講,怎樣合理地開展實踐教學,如何加強經管類特色專業的建設,進而突出經管類專業教學的雙重性,已成為了高職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高職院校經管類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
如果說實踐教學是當今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將是高職實踐教育的保障。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轉型與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由原先單一的設置發展到現在的多元化,專業的建設也不斷趨于成熟。以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經管類專業已經發展到擁有會計學、市場營銷、商務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投資與理財、物流管理6大專業,高職類教育中經管類專業蓬勃發展,毋庸置疑的,經管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一般來說,我們將經管類實訓基地分為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主要為學生實訓課程提供實訓場所,而校外實訓基地則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場所。總的來說,高職院校經管類實訓基地建設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遲緩,實訓室利用率不高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比較遲緩最直接原因是高校經費緊張,而通常被認為是文科的經管專業,實訓基地就會因此被延遲建設。既便是已建好的實訓基地,通常也會由于實驗員相對比較缺乏,從而導致實訓室開放性差,進而造成實驗室的利用率比較低。此外,也可能因為課程設計不合理或培養目標不明晰而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當然,部分實訓室只能為某一特定實訓課程服務,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實訓資源的浪費。
2.不夠重視實訓軟件建設,實訓課程過于靜態化
眾所周知,經管類的實訓內容大多是以學習使用軟件為主,然而目前適用于高職院校的財務軟件、管理軟件等卻較為缺乏。由于品種有限,加之軟件的價格較高,更加導致學校有意無意地忽視軟件建設的重要性。此外,在實訓教學中,我們發現大多實訓是基于軟件的基礎上,實訓步驟是固定的,比較靜態化。即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只需照搬實驗指導書的步驟,就可以得到最終結果。但是一旦外部環境發生改變時,哪怕只是改變一個因素,大部分的學生就不能隨機應變提出解決方案。然而,當今社會,溝通能力、團隊意識、職業道德恰恰是用人單位和社會十分注重同時畢業生理應具備的能力。
3.校外實習未達到預期效果
很多高等院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建立了若干校外實訓基地。初衷是非常值得推崇的,然而運轉的結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也就是說,校外實訓基地通常沒有發揮學校預期的效果。學生在校外實習期間普遍感受到,由于公司的自我保護原則,學生很少或者根本不能接觸其核心部門,更別提處理一些有關管理事務,加之實習內容以及實習的時間有限、學生思想上不重視的影響,從而導致校外實訓基地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
4.實訓課程資源缺乏整合
對于大多數學校來講,肯定會對專業課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但很少有學校對實訓課程資源整合。這樣一來,學生就無法按照自己的愛好或是興趣去選擇對自己有用的課程,就像是會計的學生很難上到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實訓課,反之,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生要想上到會計的實訓課也絕非易事。此外,教師之間的實訓課件、實訓案例、實訓課的多媒體資源大多也是沒有實現共享的,即使是學院內部之間的學術交流都十分罕見,學校外部之間的更加是少之又少了。
三、經管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建議
1.整合各個專業的需要,建設可供多個專業使用的綜合實訓基地
由于高職經管類專業在專業課程、專業教學、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著共性,且高校的經費有限,那么,是否可以考慮在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整合各個專業的需要,建設可供多個專業使用的綜合實訓基地,合理地將不同專業的實訓統一安排,提高基地的運轉效率,避免浪費。在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訓教學中,職業心理素質實訓室就由物流、市場營銷、商務英語等多個專業共用。ERP實訓室除會計專業在實訓以外,還有物流專業。
2.購買適合的實訓軟件,建設一體化實訓場所
首先,學校應該從根本上意識到經管類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絕不是理工類專業實訓教學的附庸品,接著,才能從市場應用的角度,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從學生學習能力的角度,以及教師教學的角度充分考慮并加以權衡,購買適合的軟件進行教學。對于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實訓過于靜態化的問題,可以考慮建設幾個一體化實訓場所。所謂一體化實訓場所,是指包括實訓區、討論區與教學區的實訓室,學生在教學區完成教學任務,在實訓區完成實訓任務,在討論區解決實訓時的疑難困惑。教學區配備相應的教學設備,方便教師進行實訓前的指導,布置實訓任務。討論區是方便同學老師交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其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麗水職業技術學院也開始積極籌備建設一體化實訓室,學校堅定地認為:應該以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合理地建設實訓基地,科學地配置實訓設備,才能為職業教育服務。
3.選擇適合的企業,共建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
為應對校外實訓基地消極應對學生實習問題,可以與企業簽訂互惠協議,企業將接收實習時表現最為優秀的學生畢業后入職,校方也可以邀請企業指定相關人員擔任學生的校外實訓指導老師,參與校外實訓課程的打分,方便其找到最適合的員工。
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建立一些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這里就涉及到如何選取一個適合的企業進行合作的問題,不僅需要我們耐心和長久地考察和考驗,還應注意以下兩點內容:第一,不盲目的追求當地的企業龍頭或大型企業,轉而注重企業的崗位需求是否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符;第二,尋找適合的切入點和紐帶,實現雙方勢互補,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機制。以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的市場營銷專業為例,在校內建立麗水特色農產品展銷中心,營銷服務中心,電子商務實訓室等的經營性實訓基地,承接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為學生提供營銷實戰平臺。既鍛煉學生的推銷能力,又提高企業的營業額,最終實現雙方互利互惠、利益共享的理想結果。
4.整合實訓教學資源
學校可以建立校級實訓中心或者建立實訓室網絡綜合管理平臺,并可以借由該中心或者該平臺統一管理各個實訓室,并且統籌安排實訓課程,以便學生進行跨專業的實訓學習。加強和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定期開展實訓公開課。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在這點上還是比較重視的,每學期末都會公開評選最佳實訓課程,最佳實訓指導老師,最佳實訓教材。從而提高實訓指導老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其進行相互學習,相互交流。
四、經管類專業實訓基地管理建議
作為一個全國優秀高職院校,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擁有環境工程分院、機電信息分院、財貿管理分院、人文藝體分院四個分院,全日制在校學生約7 000人。該院屬于規模大、學生數多、專業多的學校,并且專業特色突出,所以在實訓室管理方面,學校選擇采用院系二級管理模式。由教務處指導實訓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學管理工作,再由分院的實訓辦對實訓基地和實訓室的設備耗材、維修維護、安全衛生等常規工作分類管理。雖然二級分散管理模式是現下十分先進、比較科學的管理模式,但是,作為一個管理模式總會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方便各系的資源調配和管理,調動各系的主觀能動性去建設完善專業建設;當然,同樣也存在著一些弊端,故對經管類實訓基地的管理提出些建議。
1.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中,如果說合理、科學的前景規劃是建設好實訓室的基礎,那么制定適合的規章制度就是管理好實驗室的保障。在這方面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已初步建立并且健全了各項管理規定,并將之完善,確保校內及校外實訓基地的管理趨于科學化、制度化。
2.建立實訓網絡綜合服務平臺
建立一個實訓網絡綜合服務平臺,可以使學校的實訓管理趨于開放化、效率化,即開放學校的實訓課程,提高實訓室的使用效率,學生也能選擇自己喜愛的實訓課程,學到實用的知識。
3.開放管理實訓室
所謂開放實訓室,不僅是指課余時間上的開放、工作人員上的開放,而且更多的是指實訓內容上的開放。這樣,可以盡可能多地開設一些綜合性、實用性的實訓,以便學生觸類旁通,增強單獨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4.建立實訓室績效評估
建立實訓室績效評估,即評估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以及其管理水平,對其業績進行定期考核,并把評估結果與管理人員的績效獎金掛鉤,以此來保障并激勵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5.為建設實訓基地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
為了保障資金定期投入實訓基地的建設中,學校可以專門設立一個實訓基地建設專項資金,由財務處以及校產設備處統一管理。二級分院每年根據其實際需要,以項目申報的形式申請建設經費,并由校產設備處核實、批準、監督。
目前,經管類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在浙江省內高校中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經驗,不僅要靠學校自行摸索、自行完善,更需要企業、社會多方面協同努力。當今社會,就業難問題日益凸顯,而2013年的夏季更是被譽為史上最為艱難的就業季。在如此艱巨的形勢下,學校更不能為了實踐而實踐,應根據形勢轉變培養思路,辦出經管類專業的特色,思索如何從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素質出發去建設經管類實訓基地,以便拓展經管類實訓基地的素質教育功能,從而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技能掌握、競聘上崗,最終滿足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 郭玉梅.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
[2] 程艷.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探討[J].高職教育,2012,(1).
[3] 李勝明.示范性高職院校實訓室科學化管理的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6):12-13.
[4] 范恒君.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實踐[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
[5] 李二波.基于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工學結合模式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