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投資計劃是對企業投資方向、規模、節奏的工作部署。企業的內涵和外延主要通過投資活動來實現,因此投資計劃是企業戰略實施的主要手段。投資計劃管理應以企業戰略為方向,圍繞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投資規模與節奏,并通過對項目投資的全過程管理確保投資收益實現。針對企業投資計劃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對投資計劃管理方法的優化與提升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投資計劃;戰略規劃;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3-0202-02
引言
一般而言,投資計劃管理是投資管理體系的龍頭,也是確定企業投資方向、布局、節奏的重要管理計劃之一,是企業PBA經營績效管理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企業通過管控投資行為達到實施企業發展戰略的目的。本文中的投資活動,指企業以獲取未來收益為目的,以現金及等價物、實物和(或)無形資產出資,形成固定資產或持有相應產權(股權)的行為。主要包括新建、改擴建固定資產投資、產權收購和長期股權投資等活動。
本文基于投資計劃管理實踐,總結出投資計劃管理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針對問題制定出優化解決方案。
一、企業投資計劃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投資管理體系尚未健全,投資管理未形成有效閉環
投資項目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包括投資計劃(規劃)、立項評審、投資決策、投資實施、投資后評價、投資退出6個環節。目前,多數企業尚未形成健全的投資管理體系,多數企業缺少投資管理的部分環節,或者各環節管理責任邊界不明晰、業務流程未理順,未形成投資管理的有效閉環,導致項目投資決策效率偏低、投資管控質量與投資收益偏低,無法實現項目預期收益。
(二)投資計劃與企業戰略脫節,規劃、計劃兩張皮,組織機構不匹配
經調查分析,國內多數企業以財務管控為主,投資計劃管理與企業戰略管理分屬于兩個職能部門,戰略規劃部門負責企業戰略、中長期規劃目標、3年滾動規劃制定,財務部門負責投資計劃、財務預算的制訂。多數企業將投資計劃編制等同于投資決策分析或企業預算管理,僅以企業短期財務支撐能力為邊界條件確定投資項目。投資計劃編制缺乏企業戰略規劃的有效輸入,規劃、計劃未形成有機銜接,而是各行其道,沒有形成規劃指導計劃,戰略指導投資的效果、投資計劃編制未能有效支撐戰略落地,未有效實現投資的戰略價值和項目財務效益,導致年度資源配置與企業遠景規劃脫節。
(三)投資計劃編制方法不合理
多數企業采取自下而上的預算匯總方式,根據各下屬公司上報投資計劃情況,集團按照企業財力當年可承受的投資總額對各下屬公司投資計劃進行一刀切。一刀切導致無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部分投資機會和優質項目因為投資總額限制導致項目無法實施,企業發展規模與企業規劃相偏離。
二、完善投資計劃管理的對策與辦法
(一)建立健全投資管理體系,優化完善投資計劃管理流程,構建投資計劃管理閉環
建立健全企業投資管理體系,從企業、項目兩個層面建立投資決策管理標準體系。在企業層面,以企業健康經營、持續發展為目標,依據企業的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設定投資規劃(一般為3—5年)、投資計劃目標,以企業財務、人力、管理等資源約束為邊界,通過投資計劃和全面預算管理對投資總量進行框定,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緩解投資機會與企業能力的矛盾,協調投資與發展的關系。同時,結合對中長期經濟發展周期及產業發展預期的研判,形成總體投資規劃。在項目層面,以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判斷為輔,從項目經濟性、項目風險可控性、資金保障及合法合規角度對項目投資進行分析。
在投資管理閉環系統建設上,以投資規劃為起點,分解年度投資計劃,通過立項評審、投資決策環節對投資計劃內項目進行篩選;進入項目投資實施環節后,以項目管理方式關注項目的進度、質量、投資三方面風險;項目收尾后,對連續幾個運營周期進行全范圍分析評價,形成投資后評價,與項目立項目標進行對比,分析形成投資的經驗與教訓,重視投資后評價結果在后續投資項目中的應用。最后,強調項目投資必須有進有退,建立投資退出機制(含低效資產清理),六個業務流程共同構成投資計劃閉環管理系統。
(二)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導向,將投資計劃作為企業戰略實施重點與戰略緊耦合
所謂戰略,布魯森·亨德森在《戰略的起源》中提出,企業戰略是引導并推動一家企業獲得成功的一體化選擇。因此,將資源部署到所選擇的活動上的過程即為業務規劃、投資規劃形成過程。而規劃是主動地去尋求一種能夠發展可持續競爭優勢并將其不斷擴大的行動計劃,投資計劃是企業經營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企業以戰略目標、資產布局調整目標作為投資計劃指導原則,保證投資計劃與戰略方向、規劃目標的一致性。
第二,投資計劃采用“W”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制定方法,將企業戰略自上而下貫穿到各下屬公司,并要求下屬公司以企業戰略目標、規劃目標對標,及時調整本公司投資計劃,即通過集團整體規劃指引各單位發展規劃,通過上下貫通的戰略規劃確定投資的方向和重點,以有益于保證集團及業務部門的目標、資源配置及支持機制保持統一,實現戰略規劃對投資計劃的指引與約束。
(三)加強投資計劃管理方法研究,建立科學的投資計劃管理方法
第一,定量、定性分析相結合。打破傳統投資計劃制定以定性分析為主思路,以定量、定性相結合方式展開。定性分析即對宏觀經濟、政治環境、企業戰略符合性、項目合法合規性等進行分析,定量分析即以數據分析為主,建立多種分析模型,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確定模型邊界條件。建立投資項目經濟性模型,對項目經濟性(如IRR、NPV)進行指標分析;建立投資結構分析模型,確定資源配置結構和區域布局;建立投資規模優化模型,根據規模與效益的敏感性分析識別最優投資規模;建立項目學習曲線模型,根據項目學習曲線確定項目投資計劃及資金安排。
第二,推進投資計劃管理精益化。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根據企業管理成熟度水平逐步實現精益化管理。年度投資計劃逐步做細,要求投資計劃逐步分解至季度、月度,提升投資計劃編制準確率。推動企業3年滾動投資計劃編制,提升長期投資預測的準確性,控制企業整體投資方向與節奏。
第三,提升投資計劃管理靈活性,鼓勵企業捕捉市場機會。將企業投資總額分為計劃內投資與備用資金兩部分,在計劃內投資總額外預留一部分備用資金。與之對應,投資項目分為計劃內投資項目與計劃外備選項目兩類。計劃內投資與備用資金的比例劃分依據所在企業投資計劃管理成熟度確定,成熟度高的企業可適當放大備用資金比例,允許企業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及項目研發情況及時調整投資計劃,提升投資收益。
第四,引入項目管理方法進行投資計劃管理,加強投資風險分析。企業投資計劃管理不僅是投資計劃編制環節,更需遵循“PDCA”(計劃、執行、驗證、改進行動)流程。搭建信息化平臺,建立投資項目管理信息庫,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監控。加強投資項目風險分析,采用盈虧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對項目的不確定性進行深入分析,根據企業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應性投資項目。
結語
實踐表明,基于對投資計劃管理方法的不斷優化與改進,能夠有效規避投資計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企業戰略落地,提高企業投資收益。
參考文獻:
[1] J.David Hunger,Thomas L.Wheelen.戰略管理精要[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 馬小丁.綜合化與多元化的投資項目前期管理模式[J].中國投資:投融資研究與實務,2011,(9).
[3] 宋海燕.構建“以全面預算為核心的財務戰略管理體系”[J].中國總會計師,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