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民間金融正隨著市場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逐漸發展起來。我國目前金融體制不健全,不能充分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正規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在區域內存在缺陷。這給民間金融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民間金融具有彌補正規金融不足、促進市場機制發育完善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民間金融;比較優勢;正規金融機構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3-0217-02
民間金融歷史悠久,從原始社會末期就開始出現。改革開放以后,國家逐步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民間資金逐步增多,民營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各類市場主體都對資金的需求逐步提高,在金融機構信貸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民間金融亦東山再起。我國目前金融體制不健全,不能充分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對資金需求,正規金融機構及業務在區域內存在缺陷。這給民間金融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資金的趨利性成為民間金融的第一推動力。
一、當前我國民間金融發展的現狀
在我國,正規金融是指受國家嚴格監管,在職能部門注冊在案,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下運行并且受到保護的部分。而民間金融是相對于正規金融而言的,民間金融是各種民間融資的總稱,即除正規金融金融以外的金融,它處在國家宏觀調控與金融監管之外,不在官方的統計報表中被披露,屬于一種非正規的金融活動。
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市場的主體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為擴大資金供給渠道,他們轉向民間金融。我國政府對民間金融的管制較寬松,相繼出臺政策賦予部分民間金融的合法地位,但由于民間金融發展中出現一系列問題,政府對民間金融組織及其活動進行了整治。進入21世紀后,市場經濟發展迅速,民間金融在市場經濟中作用逐漸增大。2006年,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在全國27個省份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的結果表明,2005年我國民間金融總量約為2.9萬億元左右。中小企業向民間融資占正規融資比重,東部10省區企業、中部8省區企業和西部9省區平均值分別為42.41%、 41.39%和38.31%,全國27省區的平均值為40.7%。民間金融涉及的存貸款規模占正規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的比重,全國27省區為32.34%,東部地區10省區為33.95%,中部地區8省區為30.43%,西部地區9省區為32.24%。吳曉靈在“2005中國宏觀經濟走勢與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說:“經中國人民銀行調研,推算我國民間融資規模為9 500億元,占GDP6.96%左右,占本外幣貸款的5.92%左右。”花旗銀行2004年進行一項研究報告,他們估計,在2004年我國民間金融規模會有9 000億,大約占當年銀行總存款的4%或當年GDP的6.5%。民間金融作為正規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補充,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正規金融不愿涉足或供給不足所形成的資金缺口。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亟待解決的難題。民間金融在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困難方面功不可沒,使中小企業增強了經濟運行的自我調整和適應能力。
二、民間金融存在的比較優勢分析
在一些正規金融的服務不能覆蓋到的領域里,民間金融作為正規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補充,存在著比較優勢。正規金融的正規化使它們因為一些條款、限制條件將很大部分企業和個人排除在他們的對象之外,這使資金的供給和需求出現了巨大的缺口。金融市場是多層次的,市場的參與者多種多樣,資金的供求也存在很大差異。在某些地區,比如一些低收入地區、偏遠山區以及小規模經營的農業地區,正規金融在這些數額較小且十分分散的金融交易中,所花費的成本是十分昂貴的,所以把這些地區排除在正規的金融制度之外。而民間金融可以在這樣的地區發揮作用。因此,民間金融具有彌補正規金融不足、促進市場機制發育完善的積極作用。
(一)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存在比較優勢
融資難問題一直是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建國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金融系統一直存在著較強的金融抑制。正規金融部門受制于行政化的干預,往往將有限的金融資源投資于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優先滿足于事關國家命脈的基礎性產業,具有很強的政策導向。在這種金融抑制下,以及正規金融機構出于自利本性和對風險的控制,正規金融機構主要為國有大企業服務。中小企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可能的道德風險很難從正規金融機構貸到款,而且資本市場的諸多上市限制也使得其直接融資的希望變得極其渺茫。中小企業從正規金融機構融資具有很高的交易成本。作為理性的經濟主體,中小企業可以從民間更容易獲得資金,過程簡單,可以解決臨時資金需求。因此,民間金融在這方面存在比較優勢。民間金融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促進了廣大中小企業的成長壯大。隨著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小企業對融資的需求也會變得更加龐大和急迫。民間金融的比較優勢會更大。
(二)民間金融在信貸方面存在比較優勢
正規金融機構利用信貸配給的約束使其在信貸交易中避免發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這樣就會使得一些資金不足處于創業過程的中小企業得不到貸款。同樣,一些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和居民也得不到貸款。他們對貸款的正當需求不能夠從正規金融機構全部得到滿足,就轉向民間金融。民間金融在信貸方面存在的比較優勢主要有:
1.民間金融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上存在比較優勢
正規金融機構的特點是管理冗雜,管理層級多,人員隊伍大,業務輻射面很廣,客戶數量極多,因此,它們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的風險。而民間金融具有的“草根性”,他們發放的貸款主要是相互熟悉了解的關系型信貸,因此,對于某些借款者,民間金融比正規金融擁有更多的信息優勢。我國是地域遼闊的發展中大國,存在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工業農業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的二元經濟結構,這就使金融市場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民間金融一般在某個區域的小范圍內進行,發生交易的雙方都是在當事人熟悉的人際圈內。民間金融機構管理層級簡單,與借款人彼此互相熟悉,平時能夠知道對方較多的信息,知道他們的經營特點和經營狀況,還能掌握對其有約束的社會關系,因而能夠知道對方借錢用在哪個方面并且知道對方的盈利情況,并能對其行為進行跟蹤。因此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時民間金融比正規金融花費成本低,存在比較優勢。
2.民間金融在信貸抵押品事項上存在比較優勢
在企業進行貸款時,正規金融機構對企業抵押品的質量要求很高,抵押程序有嚴格的規定。雖然企業一般有土地使用權抵押、房產抵押、商品抵押、股權證質押、存款抵押等等,但也要在抵押品手續辦妥了以后商業銀行才同意發放貸款。對信貸抵押品有嚴格要求,這就使一些企業不能夠滿足其信貸抵押品質量要求。就民間金融而言,對抵押品的質量和抵押程序就沒有那么嚴格。他們可高可低,抵押品多種多樣,主要有住房抵押,勞動力抵押,未收獲的農作物抵押,牲畜抵押。甚至家俱和農具都可以抵押;一張普通的經擔保人簽字的文書也可以抵押。抵押手續往往也非常簡便。在某個區域的一個狹小的信貸交易圈內,民間金融主體對信貸抵押品可以放得很開,民間金融機構對這些人際關系和加工品、農產品了如指掌,了解其市場價值、銷售渠道和社會背景,很容易處理這些抵押品。處理這些抵押品的費用也不高,比較容易通過熟悉的途徑得到抵償。所以,在某個區域內,民間金融主體容易確定信貸抵押品,在信貸抵押品事項上,民間金融具比較優勢。
三、發展民間金融比較優勢,推動經濟健康發展
民間金融相對于正規金融具有比較優勢。如果通過兩者的互相發展和補充,民間金融部門的信息優勢可以降低正規金融部門高昂的信息搜尋成本,利用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優勢可以彌補民間金融機構資金不足的缺陷。在菲律賓和巴基斯坦,銀行可以扶持民間金融部門,給其放款,提高了民間金融的放貸能力。在阿根廷,當地的大型銀行和汽車銷售商利用合會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發展汽車按揭貸款業務,提高汽車的銷量。以上案例表明,重視正規金融和民間金融的互補性并加強其合作進而實現共同發展應該作為一條探索思路。
政府應在在大力發展正規金融的同時,根據民間金融自身存在的特點和潛在問題,也應對民間金融區別對待,分類管理,合理劃分。加強法律管制和市場約束,著手創建更好的法制環境來使其健康發展;加強金融監管,建立跟蹤監測體系,使民間金融與正規金融和諧發展,各自分工;完善多層次融資體系,創造一個和諧的金融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漢平,等.當前民間金融持續升溫的原因及對策[J].廣西金融研究,2001,(4).
[2] 康正平.農村金融融資瓶頸與民間信用的替代效應分析[J].金融縱橫,2004,(12).
[3] 周彬.關于中國民間金融的思考[J].北方經貿,2002,(1).
[4] 韓駿.當前農信社不良資產反彈及治理對策[J].華北金融,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