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部分高等院校承擔著少數民族預科教育的任務,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進步、學生基礎的提高,如何在高校的育人環境中根據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的特點,更加科學化地開展工作,給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高等院校;少數民族預科生;輔導員;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3-0278-02
少數民族預科教育是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制度,是加快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的有力支持,是培養少數民族人才進行國家建設的重要形式。國家在指定的高等院校設立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培養基地,學生均為少數民族,由于生源地教學條件和水平的各異,導致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給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筆者就高校環境中輔導員對少數民族預科學生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工作予以探討。
一、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少數民族預科生大部分來自偏遠地區,信息相對閉塞、基礎知識薄弱等情況,要求輔導員應扎實、細致、認真、務實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解決學生的思想、觀點、政治立場問題,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思想覺悟。換言之,就是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得少數民族預科學生在大學校園中既要獲得相應的基礎知識,又要在思想覺悟上達到為國家和社會主義事業奮斗、奉獻的境界,讓學生認同自己是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骨干。培養他們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個人理想升華成為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的神圣使命。
(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因材施教和客觀評價
在對少數民族預科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輔導員對學生要“因材施教”,找出個別同學思想政治工作難以開展工作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學生的思想引導也類似于授課,在同一種授課模式下,未必能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正確的引導?!芭R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睂τ趥€別難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生,找出他們在思想上抵觸的原因,并在找到關鍵原因以后,在“求大同存小異”中以智慧的方式去化解、去調劑,客觀地剖析事件的利弊,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積極主動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辯證觀。
(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中華歷史知識、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小部分來自偏遠地區的民族預科生對民族歷史還不甚了解,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時,要適應當今世界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大力開展時代和民族精神的主題教育,使少數民族學生提升民族認同感和國家使命感,能夠真正承擔起時代所賦予的重任;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使少數民族學生能夠堅定不移、團結一致地為國家、為人民奉獻青春,奉獻智慧和無窮的力量。
(四)要將綱領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體化
關注少數民族學生的具體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才能經由各種教育渠道進入學生的視野,才能促進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去接受和踐行,教育的形式也要根據其心理需要組織設計和開展教育活動。比如,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參加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辯論、情景模擬活動;參與社會調查與實踐;開展軍訓與義務勞動;參加校內外的青年志愿者活動;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及學校形式各異的主題活動等等。輔導員可以利用手機短信、電子郵件、QQ等形式促進與學生的溝通。只有因勢利導,才能真正使學生自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成長的營養,真正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質。
二、安全穩定工作
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由于其數量相對集中以及自身生理、心理特點和生活環境的特殊性,使得他們面對危險因素時采取何種應對措施顯得極為重要。
(一)政治安全
在當前國際國內復雜的形勢下,敵對勢力同我們爭奪青年學生,利用青年學生的斗爭依然十分尖銳;民族分裂分子打著民族團結的幌子,在少數民族集中地區滲透的“民族分化”和“大民族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歷來就把爭奪青少年作為他們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的一貫手段,千方百計向教育領域滲透。對此,教育者不能掉以輕心,站在實現和維護各民族利益的高度,加快民族教育發展步伐、增強民族團結和諧、維護國家安定統一。 “穩定壓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保障高校安全,保護人才資源”,輔導員要“少數民族無小事”的態度,認真開展工作。
(二)日常安全
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各種形式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飲食安全方面的基礎知識教育。同時也應該通過開設專題講座,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櫥窗以及召開案件事故分析會,辦學習班等形式向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應與時俱進,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注意切實端正學生的安全態度,強化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進而減少危險事故的發生。
三、嚴格學生的日常管理
(一)找好學生干部做助手
學生干部作為普通學生中的一員,與廣大同學在一起學習和生活,他們對廣大同學有最真實和最直接的了解,最能夠把同學的思想意識和動態匯總起來,最能夠切實代表廣大同學的根本利益,反映廣大同學的心聲和愿望。學生干部又是學生中的特殊一員,他們一般是團干部、班干部或黨員,他們都比較積極要求進步,成績優良,工作中關心同學,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望和影響,是師生之間重要的橋梁、紐帶。輔導員要把少數民族學生干部培養成自己的信息員、情報員、聯絡員。
(二)關注學生宿舍管理
少數民族預科學生來自的地區比較廣,有著不同的民族、飲食、地域文化和宗教信仰,有著不同的民族語言,輔導員應該關注學生宿舍情況,協助學校宿舍管理部門和樓層生活老師抓好學生宿舍管理。
首先,抓宿舍文化。以學生為主體,以宿舍為空間,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核心,開展以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活動。其次,關注宿舍人際關系。輔導員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舍友關系,互相尊重民族習慣、飲食習慣和宗教信仰,生活中多理解多包容,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生活和成長,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奠定基礎。再次,關心學生的生活。輔導員要經常深入宿舍與學生談心,關注學生思想動態,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關心愛護學生,真正地幫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
(三)強化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是一個整體,學生要在這個集體里學習生活,要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顯示自己的力量和風貌,就必須要有一種精神,一種蓬勃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爭先創優、勤奮好學的敬業精神,表現在班級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建好班級的法寶。因為民族特點和文化的影響,他們為人處事比較講義氣,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比較熱衷參與各項與他們相關的活動。輔導員對少數民族學生要給予肯定與充分信任,讓學生參與管理自己的事務,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體現班級文化的規范作用、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凝聚作用。
(四)嚴抓班級學風建設
學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校風建設的重中之重。根據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的3種形式分層教學、“補”“預”結合和在學校時間短(1年或2年)、學生學習松懈的特點,嚴抓學生的軍訓和入學教育,健全班級管理制度,規范日常考勤和操行評定,通過正反典型教育學生,通過家庭情感教育感動學生,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落后就將被淘汰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同時,通過入學摸底考試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以考風促學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盡快適應預科生所在高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基本要求。
四、加強黨團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二課及社團活動,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
少數民族預科學生大都是當地品學兼優、思想政治過硬的學生,其中不乏優秀的中共黨員、預備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以黨建帶團建,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和模范帶頭作用。 少數民族學生才藝級文體特長開展黨團建設,結合其學生自身的特點加以開展。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黨團活動讓學生的課余時間充分安排起來,真正做到“三幫三做”。即幫思想,做解開同學思想疙瘩的鑰匙;幫學習,做帶動同學學習進步的齒輪;幫生活,做滋潤同學心靈的露珠。
五、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對學生環境不適應、家庭問題、學習壓力大、情感的挫折、人際交往、貧困生問題和情感困惑等,輔導員都應該密切關注。引導學生科學地分析問題,看清問題的主次方面;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合理規劃,處理學習工作交往等方面要統籌兼顧;珍惜所擁有的一切,要對社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輔導員要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做他們高尚品德形成的引導者,心靈發展的疏導者,生活選擇的參謀者,學生成才的指導者,人際交往的鼓勵者和工作的支持者。
六、密切關注沉溺于網絡的學生
少數民族預科學習上還是比較松懈,重視不夠,加上有些地區網絡發展滯后,學生對網絡充滿好奇心。輔導員要對沉迷于網絡的學生進行疏導,使學生端正態度。
首先,對于已經沉迷于網絡的學生,不能一概否定,應當時常對其給予關心和幫助,為學生心理困擾,想方設法轉移對網絡的依戀,做生活上的好朋友。對于重癥成癮者與家長溝通后到心理治療所進行科學治療。其次,與家長溝通。家長可以充分協助老師解決學生的問題。要讓家長和學生感覺到你是真正想幫助他走入正軌,讓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最后,多參加學校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校園二課活動及學生社團活動,通過活動擴大人際交往范圍,充實課余時間,豐富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 趙存生.關于弘揚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幾個問題[J].高校理論戰線,2004,(4).
[2] 張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學教程[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
[3] 胡錦濤.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5.轉貼于中國論.
[4] 段雪輝.對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幾點思考[J].文獻料,2007,(5).
[5] 韓延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 鄭洪利.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