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部控制作為一項復雜的企業運作保障機制,其有效性直接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改善和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性等問題。企業文化是一種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制度依存于企業而存在的共同價值觀念的組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有賴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和維護。主要對國有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與完善內部控制進行研究。
關鍵詞: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018-02
一、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內部控制之間關系
企業文化是一種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制度依存于企業而存在的共同價值觀念的組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有賴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和維護。因為企業文化是培養誠信,忠于職守、樂于助人刻苦鉆研、勤勉盡責的一種制度約束。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行的統一和融合,使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達到有機的結合(根據經驗得知,各項制度都有失效的時候,而當制度失效時,企業經營靠的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中樞神經,它所支配的是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良好的企業文化基礎上所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必然會使之成為人們的行為規范)。好的行為規范將使制度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因此,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正常運營的行為標準,而企業文化則是統一員工思想、價值觀念的粘合劑。內部控制是“法治”,企業文化是“德治”。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經營中的不協調、不統一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和效率。
內部控制制度則是企業中最高的規范制度,企業內部的任何人都無權凌駕于內部控制制度之上,制度執行中應有特殊群體和個人。執行中的一視同仁、公平公道是內部控制制度得以貫徹執行的生命線。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就是企業經營運轉的基本規矩,是檢查治理者、各部分員工工作質量的標準,也是衡量企業經濟效益和治理水平的標準。由此可見,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治理的客觀需要。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執行又與企業文化建設密切相關。企業文化是一種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制度依存于企業而存在的共同價值觀念的組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有賴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和維護。由于企業文化是培養誠信,忠于職守、樂于助人刻苦鉆研、勤勉盡責的一種制度約束。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進行的統一和融合,使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達到有機的結合。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會有效地解決公司治理和會計信息失真的題目。所以,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正常運營的行為標準,而企業文化則是統一員工思想、價值觀念的黏合劑。通過二者的有效結合,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經營中的不協調、不同一的題目,能夠有效地提升企業的治理水平,進步企業的經營效益和效率。這里的關鍵題目,是企業所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必須是公道的,企業文化必須是企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建設,由此所實現的二者結合,才會創造企業發展的奇跡。
二、當前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多數企業缺乏獨特性。企業文化的特點鮮明,主題突出,指導企業各項行為的主要是企業文化,而不是社會文化。由于中國踏入市場經濟的時間短,企業界對企業文化的接受也就剛剛開始,建立企業文化時沒有典型的可以指導企業、員工各項行為的理念,企業文化現象大多來自于社會文化,特點不鮮明、主題不突出,導致社會文化的影響力超過企業文化的影響力,企業精神、企業理念等大多千篇一律,既沒有特色,也更不能起到激勵員工、引導員工的行為價值取向的作用。
2.中國企業缺乏對“品牌資本”的認識,沒有把品牌作為企業的運作中心,沒有建立起客戶對品牌強烈的忠誠度和崇敬感,沒有利用各種方式為品牌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要注意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業整體價值和品牌文化,注重塑造企業形象、產品形象和職工隊伍形象。達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激勵企業干部職工團結奮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不斷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3.企業文化與管理相脫離。有些企業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要塑造企業精神或企業的圣經,而與企業管理沒有多大關系。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學者曾經指出,企業文化就是以文化為手段,以管理為目的,這種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企業組織和事、少除組織都屬于實體性組織,它們不同于教會的信念共同體,它們是要依據生產經營狀況和一定的業績來進行評價的,精神因素對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企業生產效率及企業發展固然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影響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它是滲透于企業的管理體制、激勵機制、經營策略之中,并協同起作用的。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價值觀是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每個環節和整個過程中的,并與企業環境變化相適應的,因此不能脫離企業管理。
三、國有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與完善內部控制對策
1.企業文化建設中要有適當的制度保證。在培育企業職工整體價值觀的同時,必須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規章制度,使員工既有價值觀的導向,又有制度化的規范。即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僅就觀念抓觀念,它必須有相應的制度規范作為硬性的約束來配合,否則就可能成為空對空式的說教。這種制度可以作為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內容,其硬性約束作用是一個逐漸減弱的過程。在初始階段,帶有硬性約束的宣傳貫徹是必要的,強制性的行為規范要求也是必要的。因為無此約束,再先進的文化觀念也不會自行其道。當然即使這時制度強制性約束,也應當體現人性化的關懷。隨著員工對于企業價值觀的接受和認同,制度的硬性約束作用會逐漸淡化,而員工的軟性自我約束則會逐漸增強。當員工將企業價值觀內化于心靈之中,能夠實行自我管理時,制度的外在硬性約束就已經消失,而代之以員工們的內在自我約束的自覺行為,從而最終使其他內控制度得以最好效果的貫徹。
2.優化會計精神文化,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會計精神文化是會計文化的實質和靈魂,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全面提升會計管理水平的客觀要求,也是加強會計文化建設的主要方面。職業道德是一種非強制性的行為規范,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內心和信念、還有行業自律性懲戒來維系。提高會計職業道德,首先要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在履行職責中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不為自己謀取私利,否則就有可能因圖謀個人私欲,編造、篡改會計數據,造成財務造假行為;其次,要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用扎實的專業知識,為企業領導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通過稅收策劃等合法手段為企業節約資金,使領導者從根本上重視財務工作,尊重財務人員的意見,有效避免會計人員盲目遵從領導意見,違法違規;最后,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培訓,通過對規范的學習和遵守,潛移默化到日常工作中,使之成為自身的行為規范。
3.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長期性和動態性。進行企業文化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企業的長期行為,必須長期努力,持之以恒。企業文化建設靠短期突擊是不能奏效的,在有些時候甚至是有害的。隨著經濟環境、經營方式、管理思想的不斷變化,企業文化和內部控制制度會發生變化,需要在二者之間進行協調,協調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適應的動態過程。我們應該從長期和動態的角度出發,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
4.強調協作和團隊精神,作為一個企業,各個部門之間團結協作,具有團隊精神是力量的象征,充滿競爭力的表現,而且任何人的自我價值都可以通過這種集體的力量得到發展和實現。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必須強調團隊精神的認同感,如果沒有這種價值觀上的認同,就會出現企業內控制度難以執行,盲目突出自己的現象。企業的力量最主要就是來自于企業內部的協作和團隊精神。
5.建立風險責任追究制度。一般企業對風險責任沒有具體的考核量化標準,風險責任不夠明確。責任追究與責任處理程序不清晰,對日常出現問題或業務檢查過程中發現問題,處理實施單位及處理流程都沒有明確規定。一旦出現問題,處理一些風險問題,往往采取簡單的處罰方式,致使一些員工缺乏安全感,怕承擔責任,不敢主動性地開展工作。同時很多風險的產生并非由于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而是由于執行不力或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要清晰地界定每一員工在組織機構中的“權、責、利”定位。要強化風險的約束機制,建立風險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因主觀原因造成的風險,要依規追究。運用約束手段,實現有效的風險控制和員工風險保護。
6.積極探索內部審計方法,改進內部審計手段。建立和完善企業信息數據共享系統,實現能控系統信息快捷、準確傳遞、為決策服務。應借鑒世界先進審計理念與做法,更新觀念,學習運用內控測試。審計抽樣等科學、有效的審計方法,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的問題,充分體現內部審計的價值。同時,要積極拓寬業務數據來源,將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相結合,運用非現場審計系統工具對業務數據進行排查和分析,掌握審計線索,為現場審計提供依據,提高內部審計效率。
參考文獻:
[1] 任英.基于企業文化視角下的內部控制環境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1.
[2] 財政部CPA考試委員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3]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高級會計實務考試輔導用書精講[M].大連:大連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