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網絡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各種依附互聯網存在的虛擬財產已占據著我們日常生活。這些已成為網民創業之路或精神寄托的虛擬財產,能否像其他有體財產一樣得以繼承,至今還未有明確的定論。然而,根據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其同樣具有與有體財產一樣的經濟價值。為了更好地保護虛擬財產的價值及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明確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是十分之必要的。
關鍵詞:虛擬財產;經濟價值;繼承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297-02
一、中國虛擬財產“繼承難”現狀
2010年,淘寶論壇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網店是否可以成為遺產?》的火熱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轉發。確實,經營網店的多數都是年輕人,對于遺產繼承、立遺囑之事都未考慮。所以有關網店等一些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在法律規定上還是一片空白。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意外之事時有發生。有些退休的人為了打發時間也趕起時髦開起了網店。如這些人發生了不幸,那么他們苦心經營的網店去向將怎樣呢?
一名叫“難道我不帥”的網友在網上叫屈,稱其與父母開了一網店,但淘寶店、支付寶賬戶是用他媽媽的身份證進行實名認證,他媽媽不幸去世后,店鋪的日常經營是沒有問題,但收款卻成了難題。因為之前的經營模式都是通過他媽媽的支付寶賬號進行收款。為此,他向淘寶申請繼承網店,變更支付寶賬戶,但一直未能如愿。
網店作為一種虛擬財產,“估價難”、“繼承難”等問題開始引起了司法界的關注。2013年初,一名淘寶網負責人透露,“關于離婚、繼承兩類型的店鋪過戶線上申請入口已被提上日程,目前產品和細則都在完善中,2013年上半年將會系統出臺”。這是否意味著肯定了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在出臺之前,還是持觀望態度。
二、虛擬財產之界定
(一)虛擬財產的定義
按照傳統意義來理解,虛擬財產是指存在于網絡中的虛擬物品的貨幣化,如網絡游戲、QQ賬號中用貨幣購買的游戲裝備、Q幣等。但這種理解顯然過于狹隘。從廣義上來將,虛擬財產是指那些以數字化形式存在于網絡空間內、模擬現實生活中的財產形態,并具有價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財產利益的總和。
根據虛擬財產的定義,大致包括四類:(1)聊天工具、電子郵箱等個人賬號信息;(2)用金錢購買到的虛擬貨幣,如Q幣、網絡游戲中的游戲裝備、賬號等級;(3)微博、人人網、貼吧等個人社區中產生的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虛擬財產,如原創日志、相冊等;(4)網絡店鋪的信譽。
(二)虛擬財產的特性
1.虛擬財產具有經濟價值。眾所周知,Q幣、網游中的游戲裝備、VIP電子郵箱以及個人網店都是通過金錢來交易的,固然有經濟價值。據悉,《傳奇》中的一個“傳送戒指”游戲裝備被叫價4萬元人民幣;而讓人驚訝的是,《征途》中的一個等級208的游戲賬號竟被炒到16萬元人民幣。這無疑印證了虛擬財產是能夠用貨幣來度量其價值的鐵一般的事實。
2.虛擬財產具有價值、使用價值及人格價值多重屬性。虛擬財產是網民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金錢獲取的用以購買虛擬物品、滿足物質或精神需求。因此,虛擬財產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就不言自明了。至于人格價值主要體現在網店的信譽上。我們知道,經營好一家網店并非易事,網店的信譽至關重要。
一般來說,絕大部分虛擬財產只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但像網店這類型的虛擬財產同時具備了價值、使用價值和人格價值多重屬性。
三、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
2009年6月,浙江省臨安市警方在“網絡警務室”網站上發布一則通緝令,令人驚訝的不是通緝令上的逃犯,而是懸賞獎金竟是Q幣、游戲幣。另,某法院在審理陸某因病去世后,留有網游等級裝備“金刀”一把,其妻要求變賣“金刀”補貼家用一案,法院經審理認定:在獲得裝備“金刀”的過程中陸某不僅支付了上網費、游戲賬號充值等費用,還消耗了腦力與體力,該“金刀”具有財產的屬性,其妻子可以法定繼承人身份繼承該虛擬財產。
中國雖不是判例法國家,但該法院的判決承認了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對其他類似案件具有一定指導性。
1.虛擬財產屬于《繼承法》規定的遺產。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須具備以下條件:(1)合法。包括取得方式和取得對象合法。根據互聯網的相關規定,虛擬財產既可以從網絡服務商處直接購買,也可以從網絡虛擬交易市場處獲得。另,虛擬財產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是不被法律所禁止的。互聯網的發展也離不開虛擬財產的交易。(2)財產。如上文論述,虛擬財產不僅可以交易,可用貨幣來衡量價值,且能滿足人一定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即虛擬財產具有價值、使用價值、交換價值,這是虛擬財產具備財產屬性最有力的論據。再者,虛擬財產中還含有著作權內容,這也是《繼承法》第3條明確規定的可作為遺產進行繼承。如QQ空間、微博儲存的個人原創作品等。
2.市場經濟杜絕資源浪費。網絡世界是現代人釋放壓力、舒緩身心的歸屬之地。正是因為有了各類型虛擬財產的存在,豐富了網絡虛擬產品,為市場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另,面對極為嚴峻的就業環境,許多人開始了經營網店、虛擬物品交易等創業之路,推動了網上創業高潮。這些由個人在網絡中創造的財產,我們不能否認它的經濟價值。
3.規范互聯網的有序發展,做到物盡其用。截至2012年底中國網民已達5.64億,2013年定會增加。在這5.64億網名中,90%左右都擁有虛擬財產。面對網絡用戶、虛擬財產的日益龐大,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護虛擬財產、保護網民的權益,那么互聯網的發展必然是混亂無序的。假如虛擬財產不能繼承,那些網民苦心積累的“財富”的去向又會怎樣呢?這儼然會對互聯網的運行產生惡果。故明確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不僅能保障網民及其繼承人的合法權益,做到物盡其用;同時,也是規范互聯網有序發展、營造和諧網絡信息化社會的必由之路。
四、建立虛擬財產可繼承性的制度設想
1.設立虛擬財產繼承監管部門。虛擬財產的繼承勢必會與隱私權保護發生沖突,如何處理好與隱私權之間的沖突是建立可繼承性制度的首要問題。在互聯網監管體制下設立一個虛擬財產繼承監管部門,該部門的性質類似于審查機構,受理被繼承人對于虛擬財產的繼承申請。該部門的主要職責在于審查繼承人的真實身份、申請事由、虛擬財產是否存在等。爾后,要將獲取到的信息反饋給網絡運營服務商。如果申請人的繼承資格被審查通過后,該部門就有權要求網絡運營服務商將被繼承人生前的賬號及其密碼交付與被繼承人。與此同時,為了避免隱私權糾紛,被繼承人在取得繼承的同時須簽訂一份保密協議,即對于賬號中可能涉及到他人隱私的部分不得泄露,如違反保密義務,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盡快實行網絡實名制。虛擬財產“繼承難”其中一個根結在于中國互聯網還未真正全部實行實名制。雖然有些郵箱的注冊、網游賬號的申請、網店的運營需用戶進行實名認證,但該實名制認證還未得到全面普及。實行網絡實名制不僅可以增強互聯網的誠信建設,同時也是遏制過度沉溺網絡的一劑良藥。
3.出臺司法解釋,將虛擬財產納入遺產繼承范疇。中國現行的《繼承法》并沒有將虛擬財產明確歸入到遺產范圍中,這也是虛擬財產“繼承難”緣由之一。在全球信息化愈演愈烈之時,每十個人之中有八個人都在互聯網上創造著屬于自己的虛擬財產。虛擬財產的繼承不再是一個超前設想,而正是符合當下形勢的。對于現行《繼承法》第3條的兜底性規定,最高院可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虛擬財產的繼承予以規范,將虛擬財產納入“其他合法財產”之中。
4.鼓勵網絡公司開展“虛擬遺產繼承”服務。法律法規的完善、司法解釋的出臺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現階段為應對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中國可效仿國外的做法,鼓勵網絡公司開展“虛擬遺產繼承”服務。即虛擬遺產網站讓注冊該網站的會員在生前把重要的網絡虛擬財產、想說的話語、留作紀念的物品等事先準備好,待網站確認該會員離世之后,發給指定的收件人。這不僅避免了虛擬財產繼承糾紛,也豐富了互聯網商業服務模式,實為創新之舉。
五、結束語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截至2012年中國網民已達5.64億,2013年更有上升趨勢。這顯示了在互聯網飛速發展下,中國虛擬財產的擁有者將會增多。QQ、E-mail、微博、網游、網店等虛擬財產不僅記錄著生活中的珍貴片段,同時也是我們釋放壓力、自主創業的好渠道。虛擬財產本身具有經濟價值,具有財產屬性,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下,可依民事主體的意愿進行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面對互聯網普及、虛擬財產擁有者日益增多的現實狀態,明確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是十分之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遺產的處置與繼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
[2] 張杰.網絡虛擬財產的繼承[J].法制博覽,2012,(7).
[3] 戴昱.論數字遺產繼承的相關法律問題[J].法律適用,2012,(5).
[4] 王國強,耿偉杰.網絡環境下數字遺產的繼承問題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
[5] 馮慧文,李卓群.以QQ空間為例淺析網線虛擬財產的繼承[J].法制與社會,2012,(8).
[6] 羅懿.試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所有權及其法律保護[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3).
[7] 楊立新,王中合.論網絡虛擬財產的物權屬性及其基本規則[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6).
[8] 虛擬財產法律存空白,網絡遺產如何能繼承[EB/OL].中國網,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2-12/17/content_17715652.htm,2013-04-08.
[9] 善虛擬財產保護,夫妻散伙網店過戶不再難[EB/OL].上海新聞網,http://sh.eastday.com/m/20130228/u1a7222661.html,2013-04-08.
[10] 臨安警方網上通緝令,舉報可獎Q幣[EB/OL].長三角要聞,http://www.news365.com.cn/csj/csjyw/200906/t20090619_2362704.htm,2013-04-28.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