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基于湖北省2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際調研基礎上,對合作社財務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合作社財務管理現狀主要表現為:部分合作社沒有建賬,也沒有專業財務人員;許多合作社日常賬務處理不合法;部分合作社盈余分配不合法。原因主要包括: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部分合作社領導不重視財務管理;政府監督力度不大。為此應加大相關法律宣傳力度和合作社會計人員培訓力度,完善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加強合作社的監督。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現狀;原因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034-03
引言
近些年來,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表明,廣大小農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的自主合作經營,將成為新時期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重要載體。合作社財務管理作為合作社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廣大學者的重視。目前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方面,國內一些學者都提出自己的觀點。任坐田(2006)提出為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務管理,需要建立相應的內控制度,其中重點是資產管理控制、費用支出控制、負債控制等,資產管理控制是財務控制的核心[1]。王瑜(2011)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應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認真搞好成本核算,如實反映合作社的財務狀況[2]。薛愛霞(2011)指出有一些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在管理和規章、工作制度、人員素質、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造成了財務管理混亂的局面,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合作社的健康良性發展[3]。殷文紅(2012)認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阻礙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的瓶頸,重經營、輕管理,忽視內部控制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等,是造成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提高對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科學完善會計核算,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規范化的重要手段[4]。于桂娥(2007)指出合作社的產權結構完全不同于私人企業,不同于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財務管理也有其特點,必須明晰成員與成員、成員與合作社之間的產權界限,處理好合作社的盈余分配,確保成員有監督和控制權,從經濟上兌現合作社的原則和辦社目的[5]。
近些年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的頒布與實施,以及國家關于合作社的扶持政策的出臺,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中國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自2008年以來,湖北省合作社發展也非常迅速,截至2012年3月底,合作社數量達到21 146戶,社員153萬戶,占全省總農戶的18% 。在數量迅速增長的同時,其質量并沒有不斷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民增收力度并不大,在合作社的實際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規范的行為,例如核心成員侵占普通成員利益的事情時有發生,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合作社的財務管理方面的不規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因此筆者在2013年寒假期間,采用調查問卷與訪談等方式,隨機對湖北省荊州、恩施等23家合作社的財務管理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查結構表明,這些合作社財務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著不規范的行為,而這也阻礙了合作社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合作社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一)部分合作社沒有建賬,也沒有聘請專業會計人員
《合作社法》明確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6]。同時《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也規定,“合作社應根據本制度規定和會計業務需要,設置會計賬簿,配備必要的會計人員。不具備條件的,也可以本著民主、自愿的原則,委托農村經營管理機構或代理記賬機構代理記賬、核算”;“合作社應按本制度規定,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 [7]。調查結果顯示,在樣本合作社中有3家合作社只是記流水賬、走走形式而已,沒有依法建賬和設置會計科目,占到樣本合作社的13%。同時,在樣本合作社中有8家沒有聘請專業的會計人員,占到樣本合作社的35%;另外,在樣本合作社中的會計人員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有9家,有效比例為39%。
(二)許多合作社日常賬務處理不合法
《合作社法》明確規定合作社年底必須上報年度財務報告給相關部門,并按時進行納稅申報[6]。調查結果表明,在樣本合作社中,每年沒有上交報表的有4家,占到樣本合作社的17%;每年沒有進行納稅申報的有3家,有效比例為13%。同時,《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也規定,財政補助必須依法進行核算,并量化到成員個人[7]。在調查中筆者發現,部分合作社的日常財務處理中對于政府下發的財政補助的使用尤為不規范,在樣本合作社中,沒有按照申報用途使用政府財政補助的有6家,占到樣本合作社的26%,一些合作社在獲得財政補助后,沒有按照申報的用途來進行使用,而是挪作他用,沒有將財政補助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同時在獲得財政補助后將其量化到成員個人的合作社由11家,占到樣本合作社的48%,仍然有52%的合作社沒有將政府下發的財政補助量化到個人。
(三)部分合作社盈余分配不合法
《合作社法》規定:合作社可分配盈余按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返還總額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返還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員賬戶中記載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以及本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和他人捐贈形成的財產平均量化到成員的份額,按比例分配給本社成員[6]。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合作社的盈余提取隨意,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只是合作社中負責人說了算。在近兩年內進行了盈余分配的18家樣本合作社中,按交易量(額)進行盈余分配的有13家,有效比例為57%;有10家合作社的盈余分配的基本制度為按股分紅,其有效比例為43%,可以看出按股分紅在合作社中所占的比例大,使得合作社中入股少的普通社員與合作社中的少數大股東所分配到的盈余差距很大。同時,在樣本合作社中,將合作社公積金量化到社員個人的有10家,有效比例為43%,仍然有13家合作社沒有將公積金量化到社員個人,占到樣本合作社的57%,導致成員個人權益很容易受損。
二、湖北省農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一)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
首先,“內部人控制”問題突出。在部分合作社中,少數大股東占到了合作社整體股份的80%以上,而且他們多為合作社理事長或理事會成員,這些大股東控制了合作社的日常經營管理,普通社員沒有了決定權,最終導致了合作社的決策權完全落在了合作社的少數大股東手中。其次,監事形同虛設。在筆者走訪的23家合作社中,有10家設立了監事會,但真正對理事會或日常經營管理起到監督作用的只有兩家,其他 8家合作社很少或者沒有對合作社進行監督,形同虛設。由于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的不完善,導致了合作社財務管理方面不規范行為的出現。
(二)部分合作社領導不重視財務管理
第一,部分合作社領導或理事長沒有意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這些合作社大多規模小,利潤少,普通成員不多或沒有入股,因此核心成員認為沒有必要聘請會計人員或者建賬,他們一般發生一筆交易后就在核心成員中進行了利潤分成。第二,部分合作社理事長或領導出于謀取個人利益目的創辦了合作社,根本不重視合作財務管理的規范化,進而使得部分合作社成為少數人賺錢和騙取國家財政扶持的工具。
(三)政府監督力度不大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還規定農村經營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有關法規政策等,對合作社會計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7]。調查結果顯示,在樣本合作社中,政府對于下發至合作社的財政補助監督其用途的有9家,有效比例為33%;在樣本合作社中,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對于合作社的財務狀況進行監督有6家,有效比例為22%。合作社的政府監督管理不嚴格,進而使得一些合作社理事長或領導鉆空子,對于財政補助的使用隨心所欲,最終導致了合作社的財政補助使用的不規范,普通成員加入合作社積極性受到影響。
三、對策及建議
筆者認為,合作社財務管理現狀主要表現為:第一,部分合作社沒有建賬,也沒有專業財務人員;第二,許多合作社日常賬務處理不合法;第三,部分合作社盈余分配不合法。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第二,部分合作社領導不重視財務管理;第三,政府監督力度不大。為了規范合作社財務管理,促進合作社健康可持續發展,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大相關法律宣傳力度和合作社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
首先,采取多種形式和渠道,對合作社成員進行《合作社法》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宣傳和學校,提高合作社成員尤其是核心成員對于合作社財務管理方面的重視,減少合作社財務管理方面不規范行為的發生。其次,加強對合作社財務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努力提高合作社財務會計人員的業務處理技能和專業素質,提高合作社財務管理水平。
(二)完善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
只有完善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才能調動合作社社員參與管理和建設合作社的積極性。因此,必須依法設立合作社內部管理機構,保持合作社內部管理機構產生的合法性,顧及合作社大多數社員所代表的整體利益,避免合作社股權兩極分化出現和由于合作社少數人操作而帶來的弊端。
(三)加強合作社的監督
首先,加強外部監督。合作社監督是合作社行為的一面鏡子,可以規范合作社的行為。作為合作社的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應該對合作社財務進行監督,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監督合作社財政補助的使用情況,及時對不符合財政補助申報用途的行為采取一定懲罰措施,其次,加強合作社內部監督。合作社每年按時編制財務狀況說明書,并接受合作社監事會和成員(代表)全體成員的監督和檢查,以此來提高合作社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程度,促進合作社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坐田.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規范[J].經濟管理,2006,(19):87-89.
[2] 王瑜,賈憲威.淺談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12):44-46.
[3] 薛愛霞.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管理,2011,(6):87-89.
[4] 殷文紅.淺析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J].中國農業會計,2012,(4):28-30.
[5] 于桂娥.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特點[J].財會研究,2007,(7):76-77.
[6] 全國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Z].2007.
[7] 財政部.農業部關于認真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的通知[Z].2007.[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