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核心是農民收入問題。通過調查發現,農民收入來源渠道單一、農業種植效益低、就近轉移機會少以及新的勞務負擔是影響蘇北農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為此提出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增加婦女就業、減少農民新的負擔等措施。
關鍵詞:蘇北;農民;收入;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040-02
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是蘇北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2013年5月,蘇北農民收入來源渠道調查小組采取聽村書記匯報、農民座談、企業老板訪談等方式對鹽城市東臺市許河鎮的許南村展開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許河鎮許南村農民收入現狀
許河鎮素有“江蘇禽蛋第一鎮”美譽。個體私營經濟已成為全鎮經濟的半壁江山,形成了以輕工紡織、機械、建材、飼料、工藝美術為主體的六大行業。調查中發現,許河鎮許南村農民收入來源主要渠道有:
1.農業收入。許河鎮許南村農民的農業主要收入來源便是大棚種植、種桑養蠶以及家禽養殖等,其他的一些收入則是種植玉米、小麥、菜籽、大豆等糧食。以大棚種植的收入是2萬~3萬/畝,以摘桑養蠶的均收入為1.2萬/年,家禽養殖3萬~5萬/年,但以糧食生產的年收入只有2 000元/畝,一般而言都是供自家消費。
2.外出打工收入。從許南村看,一是近距離打工。部分農民會去海邊打日工,60元~80元/日,在家附近做小工是80元/日,瓦工、木工是100元~120元/日,也有在家鄉企事業單位打工的,工資在1 500元~2 500元之間不等,例如在悅達禽業科技有限公司打工的,月收入在2 500元左右;許河鎮許樂村9組王恒海家中,兒子做鎮上做電工,年收入在3.5萬元左右。另一個是遠距離打工。出省打工的多為木工、瓦工等有手藝壯年男性,年收入在6萬元~10萬元之間,主要分布在蘇錫常等發達地區以及新疆等偏遠地區。例如許河鎮許南村1組的楊增付家中,女婿就是在新疆做瓦工,一年的收入在7萬元左右。
3.農村婦女收入。許河鎮農村婦女通過就近就業獲得的收入在農戶家庭總收入中占不小的比重,在與王恒海攀談中,王叔叔笑著說:“現在婦女能頂半邊天?。 盵1] 據調查,在鄉上班的人員主要是35周歲以上的婦女,平均月收入2 500元,多勞多得。我們為此專門抽取了江蘇金鳳凰紡織制品有限公司做了一個調查研究,該公司負責人崔進總經理向我們介紹道:“公司年銷售在2 400萬左右,主要生產床上紡織品,銷往迪拜、美國等地區。現企業在職員工有80人左右,主要是婦女,工人的基本工資在2 500元左右,工人多勞多得,銷售人員的工資則不低于3 000元,此外公司會給工人投保,隨著物價的提高,婦女的工資也在不斷增加[2]。
4.轉移性收入。農民有少量的轉移性收入。對于農業反補,一年是80元/畝,對于種植小麥的農民,補貼10元/畝,同時市農委春季會提供免費的霉病農藥。該鎮的新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是100%,生病住院醫療費的報銷在70%~80%之間,每人一年只需交70元,其余的由國家和省里補貼。60周歲以下的人可以投一次性的養老保險,最低4 500元/人,60周歲之后會有108元的月養老金。對于80~90周歲的老人還會享受政府進50元/月,90~100周歲是100元/月。同時,鎮上有養老院和敬老院,無子女的老人則進入敬老院,有子女但子女不在身邊的可以由子女每月交600元,在養老院里生活。
二、影響許河鎮許南村農民收入提升的制約因素
近年來當地農民收入有一定程度的增長,經濟也得到了發展。但同時農民收入來源渠道也面臨許多的問題,且亟待解決。
1.大多數農民增收渠道單一,增收速度緩慢。該村大多數村民的收入來源渠道單一,通過對多戶農民家庭的對比發現,他們存在著以下共同點:其一,家庭收入來源渠道以農業種植為主,以打散工為輔;其二,家庭收入主要是通過出賣體力獲得;其三,對于新興的科技含量較高的增收渠道不感興趣。究其原因,農民知識水平低下是導致該現象的罪魁禍首,但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單單依靠舊的收入來源渠道取得的收入,已不能滿足農民家庭的需求,并且近年來勞動力成本及種植成本不斷增大,致使農民增收的速度趨緩。
2.農業種植收益低,龍頭企業少。在調研走訪的許河鎮許南村1組的楊增付家中,楊老漢如是說道:“現在種地的成本太高了,一年下來,扣除化肥農藥,到頭來落不下幾個錢,白忙活?!盵3] 雖然政府一畝地補貼80元,卻還不夠化肥等成本的花費。大棚種植雖然效益較高,但技術和資金的缺乏導致只有少部分家庭收入狀況較好、知識水平較高的農民從事大棚種植活動。村里也有少部分農民從事養殖、養蠶。我們了解到其中3畝地一年的養蠶純收入在7 000元~8 000元。雖然養蠶收入比種地收入高,但耗費時間精力較大,比較辛苦,只有部分青壯年從事。許河鎮許樂村楊龍芳家就從事蠶的養殖,在養殖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桑樹遭遇病蟲害以及蠶種患病等狀況,當出現這些情況時,楊龍芳經常感嘆:“唉,我自己懂的太少,遇到這些問題,都不知道怎么辦?村子里懂的人也不是很多”[4]。在許南村調研過程中還發現,對區域經濟發展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檔次低,對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不明顯。
3.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渠道少。在采訪許南村委書記楊昌國時,楊書記談道:“我們村里沒有集體經濟,只有幾個私營企業,還多是輕紡工業。”[5]金鳳凰繡品公司在許南村的工廠僅吸納工人70余人,平均月工資在2 000元左右,隨著產業規?;陌l展及行業生產主體設備電腦繡花機的應用,此類輕紡工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逐漸減少,企業消化當地富余勞動力的能力有所下降。許南村附近的大型的外來企業和工廠并不多見,勞動力就近轉移的渠道較少。
4.勞務平攤增加農民收入負擔。為了整個村子的發展,修路等必要的基建措施必不可少,在上級下撥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勞務平攤成為了此難題的一個解決之道,于是,村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多了一項勞務平攤的負擔。政府免收農業稅并且對農戶種植進行一定的補貼,這些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但每年修路等上繳的勞務平攤,與政府對農民的種植補貼基本相抵。農戶通過農業種植來增收的積極性受挫。甚至相當一部分農戶放棄農業種植,尋求其他途徑創收。
三、關于許河鎮許南村提升農民收入水平路徑建議
1.要壯大發展鄉鎮企業,引進外來企業,拓寬農民收入多種渠道。首先,根據許河鎮許南村的繡紡工藝突出的特點,當地政府應大力扶植和發展鄉鎮企業。根據這一地域優勢以及其在家紡繡品方面的優勢,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鼓勵和引導家紡繡品類鄉鎮企業的發展,在政策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大力的扶持,這些鄉鎮企業的發展,在給地方增加稅收的同時,能夠更加有效地吸納當地農民的就業,為農民拓寬收入渠道做出積極的貢獻,為當地的勞動力提供工作崗位。其次,當地鄉鎮政府大力引進外來企業也將為廣大農戶提供一條嶄新的收入渠道,但在引進的同時要注重企業的環保性和效益性。
2.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向現代農業要效益,向現代農業要收入。傳統農業發展已顯現出疲軟的狀態,發展現代農業大勢所趨,要牢牢抓住現代農業發展的機遇,加快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步伐,將許南村扶持發展成特色鮮明、產業水平高的專業村。在許南村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區,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創建優質農產品(東臺西瓜)基地品牌。支持、鼓勵農民參與發展現代農業,鼓勵農戶規?;N植和生產,成立農產品生產銷售合作社,將產銷結合,增加農戶利潤,實現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機結合。
3.發揮農村婦女就業拉動農民收入作用,積極開展農村婦女應用人才培訓。蘇北調查中,我們最深的體會是,農村婦女的就業對拉動農民收入的作用日益重要。在農村家庭中,兩個人工作收入遠遠大于一個人收入,對農民收入增長有倍增作用。要創造條件,增加農村婦女就業,提高她們增加收入的本領。按照“政府推動、部門主抓、農民參與”的思路,通過集中培訓、市場考察、創業設計、實踐學習和創業發展等培訓,加大扶持服務力度,培養造就一大批農村婦女致富帶頭人,達到“培育一批農村實用人才、造就一批創業帶頭人、拓展一項產業、帶動一方農民、發展一片經濟”的婦女人才效應,帶動引導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
4.取締多余的費用的征收,扎實落實相關農業補貼。勞務平攤等費用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戶的負擔,使農戶在生產生活中無形中多了一份壓力,要堅決取締不合理的農民負擔。國家的相關農業補貼也應落到實處,發放到農戶手中,只有這樣,廣大農民才能共享到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 江蘇金鳳凰紡織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崔進訪談錄音.
[2] 許河鎮許南村農民王恒海訪談錄音.
[3] 許河鎮許南村農民楊增付訪談錄音.
[4] 許河鎮許南村農民楊龍芳訪談錄音.
[5] 許河鎮許南村委書記楊昌國訪談錄音.[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