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現階段就業市場的基本形勢,并針對現大學生在就業競爭力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提升對策,對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市場;就業取向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065-01
一、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市場分析
第一,近年來就業市場趨緊,大學生就業問題就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學生的高度關注,有些專業因為就業形勢不錯被很多人認為是熱門專業。未來幾年這些熱門專業的就業前景,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學習哪些知識以適應需要,都是大學生們就業競爭力市場因素。有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最為看重的畢業生素質位于前五位的分別為:專業基礎知識、問題解決能力、思想道德修養、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由此可見,單一專業素質培養已經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因而融合學生自身知識結構、心理素質、表達能力、反應能力、氣質修養等因素的就業競爭力培養模式,更容易在把握并獲取就業機會上為畢業生贏得優勢。
第二,校品牌化、結構化效應。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時,經常會列出“985”、“211”、“全國重點大學”等應聘條件,將這些條件作為畢業生應聘的基本準入資格,從某種角度而言學校的品牌在成為了畢業生就業的敲門磚。由此可見,學校的“品牌”效應,對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當然,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對高校畢業生獲取就業競爭力也極具影響力。從全國總體就業情況來看,工科的就業形勢明顯好于文理科。因此,高校應該加強調查研究,務必在自身“品牌化”、“結構化”等方面加強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自身學科專業的設置,加大科研資金的投入,完善辦學理念,構建專業特色鮮明的辦學模式,培養出具備就業競爭優勢的畢業生。
第三,強就業工作配套服務。高校就業指導和管理服務工作對培養和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然,就業工作的相關服務建設務必做到“以人為本”,從學生利益角度出發,在組織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加強建設,促進就業配套服務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推進就業工作朝著系統化、科學化、信息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
二、有效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對策分析
第一,要能正確認識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大學生要準確定位,充分做好就業準備。在大學入學階段,學生就應在思想上重視,在目標上明確,為就業做好準備。只有明確自己的目標,均衡協調地發展自身素質,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二,高校要加強學科建設和改革力度,增加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就業指導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實現就業的一個必要環節。因此,學校應密切聯系社會,對就業指導工作體系不斷開拓創新,健全就業管理制度,建立集教育、指導、服務于一體的完備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進一步探索實習管理、就業指導相結合的新模式,拓寬就業渠道。全面負責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不斷協調解決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各種困難,推進就業進程,推動單位需求,為學生提供更為完善、更具實效的就業信息、就業指導、職業咨詢等配套服務。
第三,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高校有責任有義務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學生應能把個人的愿望、愛好、特長等主觀條件與就業政策、用人單位的要求等客觀條件相結合,做出合理的選擇;應能客觀地認識自我,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尋找適宜的求職空間。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全面提高,切實按照社會需要來塑造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樹立廣泛的社會責任心,以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越來越高的要求。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就業指導教育,使得學生掌握求職技巧,更好地從容就業。
參考文獻:
[1] 黃蓉生.當代思想教育法論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 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責任編輯 陳丹丹]
收稿日期:2013-04-19
作者簡介:李留新(1985-),女,廣西北海人,助教,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