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國多數傳媒集團都是事企混合型集團,事業、企業兩者之間存著體制架構、會計制度、管理模式等差異,對集團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經營目的不一致影響內部審計內向性;會計基礎差異會導致財務信息失真;合并報表的缺失增加內審工作的難度;財務總監委派制作用受限,削弱了內控的效率。只有通過加強集團內部審計,優化內部審計環境來增強事企混合型集團的內部審計的效率。
關鍵詞:傳媒審計;集團審計;內部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171-02
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成立是全國第一個由省、市、縣廣播電視系統聯合組成的全省性傳媒集團。集團總部及下屬三臺和技術中心是事業編制,控股公司是集團所屬全資子公司。因事業產業發展的需要,各成員單位分別投資成立了控股、參股等各種形式的公司共80多家,形成了多個次級事企混合體,共同組成了整個事企混合型集團,在集團內形成了事業與企業并存、宣傳與經營同在的格局。事業、企業兩者之間存著體制架構、會計制度、管理模式等差異,在此情況下如何加強集團內部監督審計,對我們的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特點
一是經營目的不一致影響內部審計內向性。內部審計是通過組織內部的審計機構對組織內部的經營、財務、內控等方面的全面審計監督,達到增加組織價值、改善組織經營的目的。與外部審計相比,內向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因其內向性,審計部門和被審計單位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審計結論才能更真實、更深入、更全面地反映所存在的問題。而在事企混合型集團當中,各次級事企混合體在形式上和實質上都保留了很大的獨立性,促使其經營目的是本級事企混合體利益最大化,而非全集團整體利益最大化。經營目的差異影響到集團內部審計的內向性,這是被審單位對“內審”產生抵觸動機的根源。
二是會計基礎差異會導致財務信息失真。根據現行有關財政制度,事業單位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會計核算實行收付實現制原則,即在現金收付的那一時點確認收入和成本費用;而有限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核算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執行,收入和成本、費用的核算按照其所歸屬的會計期間逐漸確認。這一時間性差異使得事企單位之間可以通過預收付業務等多種方式調節收入和成本、費用的歸屬期間,從而調節利潤,以致現有財務報表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現階段全集團的財務狀況,影響到內審人員的審計判斷。
三是合并報表的缺失增加內審工作的難度。合并財務報表是集團母公司在集團角度上將其子公司的會計報表匯總并抵消關聯交易后,編制出的財務報表,能綜合反映其所有資產、負債、收入及成本費用等信息。由于混合型集團的一級單位是事業單位,而非有限公司,且集團內各單位大多沒有股權投資關系,采用的會計政策也不盡相同,因此從方法上無法編制出反映集團整體財務狀況的合并報表,以致將各單位的財務情況割裂開來,使關聯單位之間可以通過虛構關聯交易來轉移成本費用或虛增經營收入等,達到調節當期利潤的目的。可見,合并報表的缺失對內審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關注被審計單位內部的審計信息,還要進行單位外部的延伸審計,從而大大增加了審計難度。
四是財務總監委派制作用受限,削弱了內控的效率。財務總監委派制內控制度之一,是減低審計風險的重要保障。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從2008年開始,對集團所屬的三臺一中心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通過幾年來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財務總監委派制在事企混合型集團內發揮的作用受到了限制,主要源于人員編制限制和預算經費限制兩方面:一方面,事業單位的人員編制規定限制了財務總監的委派人數。根據國家有關制度規定,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數是由編辦嚴格審批的,不能隨意增減,以致事業單位出資人為免占用單位有限的人員編制,無法派出更多的財務總監到更多的下屬企業就任;另一方面,雖然還可以通過外聘專業人員來充實下派到企業的財務總監數量,但增加下派總監人數必然造成人員經費上升,而財政部門對事業單位的費用預算限制及人員薪酬限制同樣制約了這一渠道的廣泛采用。因此,集團只能有選擇性地對某些重要的單位派駐財務總監,無法讓這一有效的內控制度在集團內全面實施。
二、加強集團內部審計,優化內部審計環境
一是轉變觀念,增強審計內向性。良好的審計環境是審計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只有在集團內部營造良好的審計環境,才能保證審計工作的健康發展,凸顯審計工作效果。首先,應加強宣傳和協調,強調內審工作的“集團性”,通過對審計職能的宣傳,讓經營管理者增強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理解支持審計工作,從而增強審計工作的內向性。其次,著力提高廣大員工的審計意識,通過審前公示、審計結果公開等形式,使集團員工在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過程中真實體會參與感和投入感,增強責任意識和監督意識。通過有針對性地宣傳,協調“上下左右”關系,創造有利于審計工作的良好環境。
二是增強內部審計力量,提高內審人員素質。以內部審計人員為主體,以審計需求為導向,以集團事業產業發展為目標,努力提高審計隊伍綜合素質,是內審工作充分發揮應有作用的重要保障。內部審計需要大批復合型人才,既懂得法律、財稅、統計,又要熟悉現代管理經驗,既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更應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溝通技巧。近年來,集團各單位分別從各相關崗位調入內審人員,不僅有精通財務、審計的專業人才,也有熟悉廣告、發行、經營管理、工程建設等相關業務領域的技術人才,促進了集團內審工作的開展。
三是增強財務信息真實性,提高審計信息有效性。由于事企混合型集團的特殊組織架構使集團內各單位出現會計基礎差異,缺乏編制集團合并報表的前提,財務會計信息無法全面、真實地反映集團整體財務狀況,為此,在集團具體指導下,部分下屬臺已經作出了有益嘗試,全資成立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并將原由臺出資成立的多家子公司股權無償劃轉至資產管理公司下,最大程度上滿足本級事企混合體編制合并報表的前提,由資產管理公司作為母公司編制合并報表,大大增強了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四是改進審計工作方法,提高審計技術水平。內審工作只有通過不斷的強化自身建設,適應當前發展新形勢,更新理念,創新思維,積極采用內審工作的新方法,開辟內審工作的新路子,內審工作才充滿活力,才能有所建樹。集團及各單位積極探索新的審計方法,前移審計關口,將審計重點轉移到事前、事中上來,通過內審建立健全經營管理的預警系統。例如,廣東電臺每個季度對下屬企業的盈利狀況、資產質量狀況、負債狀況、資產保值增值狀況進行跟蹤預判,提前發現存在經營風險的企業并進行重點關注;集團總部、南方電視臺則加強基建工程預算、大型節目預算的審計,及時評價預算及合同的真實性、合理性、有效性,使內審工作在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