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所有企業都在尋找降低成本新突破口的問題已迫在眉睫了。質量成本管理是對企業的產品生產和銷售以及銷售以后所發生的質量成本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實施、核算、分析、控制、改進和考核等一系列科學管理工作。質量成本作為企業成本的一部分,對現代企業的經營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就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意義與對策展開論述。
關鍵詞:質量成本管理;預防成本;鑒定成本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182-02
一、質量成本管理與意義
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為了保證滿意的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和由于產品質量未達到滿意而產生的一切損失的總和,是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質量成本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對質量成本的整體控制而達到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保證體系。質量成本是經營成本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經濟性表現,是衡量質量體系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現代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以最佳質量成本生產出滿足用戶要求和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對質量成本進行統計、核算、分析和控制,不僅可以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途徑,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還可以監督和指異質量管理活動,從質量成本角度尋求提高產品質量的途徑;有利于促使企業領異重視產品質量,拓寬成本管理方法,推行質量管理工作。因此,質量成本的研究是把企業產品質量與成本有機結合起來,使技術與經濟融為一體,是加強質量管理的基本工具。
1.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隨著時代的發展,產品結構日趨復雜,顧客對外觀、精密度、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使產品質量成本在產品總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多。
2.尋求提高產品質量的一種途徑。對質量成本進行分析與計算,有助于推進質量改進計劃的實施,提高產品的可靠性,預防潛在不合格的發生。
3.便于管理層能掌握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質量成本計算與分析,企業的管理層能看到各項費用所占的比例,能具體地了解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企業經濟效益帶來的影響。
4.可以拓寬成本管理道路。過去,中國的成本管理實際上只是成本的事后計算,沒有管理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因此目標成本沒有有效手段進行控制。引入質量成本后,對成本實施全過程的預防性控制,針對不同職能,分別核算,從而擴大的成本管理的職能和工作范圍,使成本管理進入一個新階段。
二、質量成本構成
1.預防成本。預防成本是指為預防產品出現質量事故,保證達到質量標準及為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所支付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設計、制造及質量體系等方面的內容。
2.鑒定成本。鑒定成本是企業用于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要求所付的各項費用。這些費用花在目前生產的評價、測量和控制上。即按標準規程檢查和測試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或工序的質量所發生的費用。包括檢驗策劃、質量審核、檢測設備及監視設備的維護和校正、破壞性實驗工件的耗材和勞務費用等與服務和設備有關的費用。
3.內部損失成本。內部損失成本是產品出廠前,因質量問題而支付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報廢品損失費、返修費用、復檢費用、停工損失費用、質量故障處理費用、產品質量降級損失費用等。
4.外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是產品出廠后,由于產品不能滿足顧客需要,導致產品修理、更換、索賠、信用缺失而造成的成本損失。主要包括索賠或退貨等售后服務費用、產品運輸費用、降價損失、企業信譽損失等。
三、企業加強成本管理對策
1.企業要加強質量成本控制。企業質量成本管理是一個綜合系統。質量管理是過程,目的是成本控制。對于企業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果企業內部僅采用增加內部相關設備或增加人力或只重點改善容易看得見的現象等方法是不能解決長期問題的,并且由此增加的成本有可能損害企業潛在的利潤。而忽視了軟失誤(如產生和處理質量問題人員的工資、管理不良倉品的所有支出等),損失將會更大。具體如下:如果缺陷產品是由顧客發現的,那么成本就最高(給客戶賠償并進行售后服務維修等,并且客戶的宣傳效應會比任何其他形式的廣告更為有效)。如果企業內部自己發現缺陷并改善,那么成本損失的影響就會相對減少,但損失往往無法挽回,還是通過公司內部補救。如果企業自身建立預防措施并對問題持續改進,那么缺陷所造成的經營成本就能夠最小化。客觀地講,所有對利潤產生影響的因素都應劃在質量成本中。為了防止隨時在激烈的質量和價格競爭中被淘汰,必須積極地改進企業的質量和成本環境,全方位地以新視角審視現有的工作質量并加以改善和管理。在企業中實施質量成本管理工作、建立質量成本體系,將對企業降低成本、減少損失、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規范企業管理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質量成本是一種不易被“看見”的成本,但是質量成本通常可由客戶對企業的投訴或賠償、報廢返工處理、售后維修或其他有形的成本數值化和量化,通過分析匯總出來的數值就可以直觀地反映出軟失誤造成損失到底有多少。所以我們讓每一個制造軟失誤的人能夠引起注意,制定對策和改善措施,還是能夠對軟失誤的質量成本進行分析和控制的。
2.引進質量收入。質量收入是質量得到保證或較原有水平提高后企業和社會所得到的更多的價值。這里的質量是指工作質量、工序質量和工程質量的總稱,對其科學地把握要認真研究其得益主體的質量收入,即企業的質量收入和社會的質量收入。
3.樹立企業員工的質量成本意識。企業必須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全員經濟意識。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從項目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要進行經濟教育,灌輸經濟意識,把一切為了效益的意識深深地刻在每個職工的腦海里,對于作業隊除組織大規模的教育外,還要通過大幅標語、宣傳欄進行宣傳,使每一位職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組織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這是實現成本目標的保證。
4.將質量成本管理納入經濟責任管理范圍。對于發生的質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責任,運用經濟手段增強員工質量成本意識,保證合理服務質量水平。應建立嚴格的質量責任獎勵制度,并使之制度化、經濟化。獎懲制度對于控制體系而言,既是一個輔助手段,又是維持質量成本控制系統有效運行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CPA考試委員會.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