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色會計是反映和控制企業環境污染、環境破壞及環境保護活動為核心內容的,對其進行研究的目的就是圍繞企業因環境惡化所須面臨的綠色經濟浪潮及綠色經營與綠色管理活動。在探討綠色會計和現行會計關系的基礎上,構建出綠色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及信息披露等基本理論體系,為制訂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會計準則和綠色會計制度提供研究參考。從綠色會計的概念入手,闡述中國民營企業建立綠色會計體系的具體問題,最后,對中國民營企業實行綠色會計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期望對中國建立綠色會計體系提供借鑒。
關鍵詞:民營企業;綠色會計;理論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188-02
綠色會計是指導民營企業減少環境污染和破壞,增加環境保護,提高企業產品的環境質量,促進民營企業提高綠色競爭力的重要技術方法和手段。它的理論和方法是在廣泛比較、分析、總結現行會計的不足及其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側重于實用性;它強調圍繞企業綠色競爭力,不斷優化和拓展企業的環保措施,努力為消費者提供環保友好型產品,提高社會價值;它從思維觀念上給企業管理者或財會工作者提供了一種新的管理思路,改變以往企業認為治理環境和提高競爭力間存在對立面的觀點。
一、綠色會計的內涵
綠色會計是以貨幣、實物單位或文字說明的形式計量的,而以有關環境保護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并加以計量、記錄環境污染與防治、開發與利用的成本費用,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本影響的一門新興會計科學。綠色會計采用多元化的計量手段和屬性,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并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給社會資源環境造成的收益和損失進行確認、計量、揭示、分析,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會計理論和方法。
二、民營企業構建綠色會計體系的問題分析
(一)法律規范層面的問題
法律層面的問題包括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和綠色會計方面的法律兩個方面的問題。在環境執法方面,近年來執法建設有了一定進展,各地已開始建立環境執法機構和隊伍,但執法活動總體上顯得相當薄弱,環境保護部門也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因執法經費、交通工具、儀器設備等原因往往不能有效及時取證,使執法顯得相當困難。因此,部分企業就利用環保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故意閑置污染治理設施,偷排漏排污染物,給環境造成很大損害,也使得企業綠色會計更難實施。
(二)會計制度層面的問題
民營企業會計和報告實務制度主要是由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制定的,包括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準則、財務通則、行業會計制度、財務制度等。總體看來,現有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相應的企業會計與報告實務對于環境問題基本上沒有涉及。企業使用環境資源,就必須對所耗用的自然資源和破壞了的生態環境付出一定的代價,應把恢復和治理環境作為自己的義務,應積極對外披露環境信息。然而綠色會計理論和實務尚不成熟,尤其是中國綠色會計理論主要來源于西方國家,沒有形成自己的環境信息披露理論和特色。
(三)會計操作層面的問題
據本人對蘇州市民營企業的實地調研,有1/3的民營企業只是在形式上和公司宣傳上提到了綠色利潤,但并未真正將綠色管理融入企業管理中,使其成為企業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內銷民營企業的環境和外部性意識比出口民營企業更匱乏。綠色會計離實踐操作距離尚遠。
除了國家綠色會計理論不完善,缺乏環境會計行為規范標準,缺乏科學的定量方法及切實可行的指標體系等因素外,民營企業自身缺乏建立實施綠色會計信息系統的積極性。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者應當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大眾,而目前企業環境資料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政府部門,政府部門利用這些信息制定相關的政策與法律、稅收等規定,以改善環境,而其他的利益相關者還沒有意識到環境會計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對自身有何益處。
三、民營企業構建綠色會計體系的對策研究
針對前文民營企業在綠色會計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本人的實地調研,本文認為,應該從法律規范、會計制度以及會計操作等四個層面提出有效對策,以全面提高民營企業的綠色會計水平、質量及可操作性。
(一)法律規范層面的對策
中國政府應盡早針對綠色會計頒布相應的環境法律與法規,以法律形式確定綠色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地位及作用。應該進一步完善會計法、環境法規,使企業綠色會計內容納入會計法,這是構建綠色會計體系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將綠色會計理論付諸實踐的最強有力的手段。需要加強循環經濟法律法規體系的制定工作,抓緊制定相關法規和規章。當然還需要建立綠色會計激勵機制。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制定節約資源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與法規。
(二)會計制度層面的對策
從會計制度層面,需要制定綠色會計準則,將有關環境的內容列入綠色會計要素,并對企業最低限度的環境披露做出明確的制度安排,使得信息披露有一定的標準可以遵循。要建立完善的綠色會計制度,國家實施強制性的管制是極為必要的。我們知道,企業是一個經濟利益主體,它的目標就是追求企業最大的價值,這種特性決定了企業是不可能自愿地披露一些對自身有影響的環境信息。因此,政府對企業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實行監管顯得十分必要。
(三)會計操作層面的對策
會計操作層面,民營企業應設立相應的職能部門并重視綠色會計工作專業人員的培養。應做到組織專業培訓,即對現有的會計人員進行環境、生態、工業、可持續發展等跨學科領域的培訓,同時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提倡環境技術人員和財會人員的共同參與。環境技術人員負責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的選擇,財務人員則使用財務指標進行經濟計量、記錄、報告以及評價。
四、結束語
從長遠角度來看,走循環經濟之路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選擇。而要建立循環經濟,關鍵之一就是要改革現行的經濟核算體系,從企業到國家建立一整套綠色經濟核算制度,包括企業綠色會計制度、政府和企業綠色審計制度、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等。民營企業無論是對GDP增長還是對稅收的貢獻都超過2/3且呈現增長趨勢,因而實施綠色會計決定著民營企業以后的良性運作和持續贏利,對民營企業綠色會計的研究是一項有著重大價值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張敦富,魏金周,姜文來.經濟全書之環境經濟[M].北京:大百科出版社,2002:112-140.
[2] 王文學.黑色綠色的岔口[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73-105.
[3] 許憲春.綠色GDP對企業意味著什么[M].北京:石油出版社,1998:14-21.
[4] 陳軼群,陳建中.新編工業企業會計[M].上海:華東工業出版社,1999:60-78.
[5] Gray.R.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Paul Chapman Publishing,London,2003:45-49.
[6] Sweden.SAS Environmental 2003 Report,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