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是通過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來體現的,第三產業不僅發展潛力大,而且對社會經濟發展帶動作用明顯。通過重慶市第三產業發展相關數據,利用產業區位熵的評價方法,對重慶市第三產業中不同行業的發展強度進行探討,從而分析重慶市的優勢產業和劣勢產業,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第三產業;區位熵;對策建議;重慶市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233-03
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結構的迫切要求下,各級政府開始對第三產業的認識深化,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支持力度日益加強,中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重慶市的第三產業發展趨勢同全國一樣,也處于迅速發展階段。如何更快地促進重慶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尋找重慶市的優勢產業,對發展重慶市第三產業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本文運用產業區位熵評價方法,分析重慶市第三產業的優劣,進而提出促進重慶市第三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區位熵理論
區位熵又稱專門化率,它是由哈蓋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運用在區位分析中。該方法在衡量某一區域要素的空間分布情況,反映某一產業部門的專業化程度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運用區位熵方法不僅可以分析區域優勢產業的情況,而且可以根據區位熵值的大小來衡量某產業的發展強度,即值越大,其發展強度越高。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選擇企業數量、產業總產值、產業增加值、產業從業人員、產業銷售收入等指標進行計算。
二、變量設計與數據處理
根據2005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中第三產業的分類方法,第三產業可分為十五個具體產業,但是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中不包括國際組織,所以選取了其余14個產業的相關數據。為了克服僅僅根據某一個指標計算的產業區位熵來評價某一產業的發展強度所具有的片面性,還有根據數據的可得性,分別選取了第三產業的三個指標,即各產業的單位數量、從業人員數和主營業務收入,來計算相應的區位熵,并對各產業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力求全面、客觀。
根據產業區位熵的公式以及全國、重慶市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相關數據分別求出按三種指標計算的區位熵(如下頁表1所示):
三、產業區位熵分析
(一)以單位數量計算的產業區位熵
在以單位數量計算的產業區位熵中,重慶市14個產業中有11個產業的區位熵均大于1,占78.6%,分別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說明重慶市第三產業中大部分服務業的發展強度相對于全國總體水平來說都具有相對優勢。其中金融業的單位數量產業區位商是1.57,說明重慶市金融業的發展強度在全國同類產業中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即重慶市擁有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金融發展強度,表明重慶金融產業發展速度快、潛力大。其次住宿和餐飲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房地產業的單位數量產業區位熵分別是1.39、1.37、1.22和1.22,也均高于全國的平均發展強度。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以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發展強度與全國平均水平大體相當。批發與零售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軟件業以及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的產業區位熵分別為0.96、0.85、0.86,說明這些產業的發展強度相對于全國平均水平來說還是有差距的。
(二)以從業人員數計算的產業區位熵
在以從業人員數計算的產業區位熵中,只有4個產業的區位熵大于1,占28.6%,分別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房地產業。其中房地產業區位熵是1.59,說明從人員投入角度而言,其發展強度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其他三個產業的發展強度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金融業(0.94),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0.98),教育業(0.997)和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0.95)的發展強度也比較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其他服務業的發展強度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以主營業務收入計算的產業區位熵
按照主營業務收入計算的產業區位熵中,有6個產業的區位熵大于1,占42.9%,它們分別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16),房地產業(1.88),住宿和餐飲業(1.39),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1.0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30)以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13)。其中房地產業的區位熵大于1.5,說明其發展強度相對于全國來說具有顯著優勢,其他5個產業的發展強度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四)產業區位熵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重慶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強度總體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具體來說,其優勢、劣勢分析如下:
1.優勢產業。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重慶市處于相對強勢的第三產業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批發與零售業,金融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居民服務與其他服務業。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房地產業的優勢在單位數量、從業人員規模和主營業務收入三個方面均能體現出來,說明這三個傳統服務業的發展強度相對于全國平均水平來說具有顯著的優勢。房地產業是第三產業發展的新生力量,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優勢表現在單位數量和主營業務收入方面,說明這兩個新興服務業在發展和規模上均處于相對優勢,也說明重慶市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為重慶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批發與零售業及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三種區位熵相對均衡,發展強度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金融業在單位數量上具有絕對優勢,在從業人員規模上發展強度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但在主營業務收入的區位熵相對來說較低,處于相對劣勢。自2007年,重慶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憑借綜改區和“兩江新區”的政策優勢以及地區產業的發展支撐,金融業的發展優勢正在凸顯,說明重慶市的金融業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2.劣勢產業。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重慶市第三產業中處于相對劣勢的產業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教育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除了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及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其他產業的單位數量區位熵均大于1,發展強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重慶市第三產業的單位規模比較大,但是從業人員區位熵和主營業務收入區位熵都小于1,不占有優勢,有待進一步發展。
四、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重慶市第三產業中處于相對優勢的是傳統服務業,是拉動重慶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而新興服務業對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潛在動力。
(一)保持具有優勢的傳統第三產業的發展
上述分析可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三個指標的區位熵都大于1,具(下轉269頁)
(上接234頁)有明顯的優勢,要繼續保持這種發展。批發與零售業在從業人員方面具有優勢,但在規模方面和主營業務收入方面的發展強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首先要在規模上擴大傳統第三產業,其次加大對交通設施建設的投入,進一步促進重慶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發展,再次把握重慶市場經濟發展的機遇,健全市場機制,做強流通部門,發展壯大批發與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提升地方消費水平,活躍消費市場,促進地方產業結構優化。
(二)加強傳統第三產業和新興第三產業的協調發展
從上述分析可知,除了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以及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有兩項指標的區位熵大于1,其他產業基本上都是在單位數量上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占有優勢。所以重慶市新興第三產業在迅速發展但仍相對落后,不僅阻礙傳統第三產業的結構優化,也影響重慶市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而且新興服務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因此要大力發展新興第三產業,并與傳統第三產業協調發展。
(三)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從上述分析可知,第三產業的14個產業中只有4個產業的的從業人員區位熵大于1,且均屬于傳統型服務業,而新興服務業的從業人員的區位熵均小于1。因此,首先要做好人才選拔,人才是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是發展經濟的重要資源。現在是信息發達時代,機器、網絡等現代化手段代替了以前只是依靠勞動者的簡單勞動就能完成的各項服務,所以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較好的素質、創新性和專業化水平。其次要做好人才戰略規劃,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培養和吸引各方面人才,讓從業人員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這不僅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要求,也能促進新興第三產業的發展,提高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和效率。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