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西安市發展環城游憩帶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進行分析,提出西安市環城游憩帶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西安市發展環城游憩帶中,應該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滿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加強部門協調,平衡各區域之間的利益,利用閑置的自然、人文、民俗等游憩資源引導市場消費,實現勞動力的就地轉化,合力打造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
關鍵詞:環城游憩帶;SWOT 分析;西安市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252-02
城市化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城市化簡單地來說是將人們的生產生活在地理上集中起來,以降低生產生活成本,提高生產生活效率。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知識素養的提升,以及城市內越來越多的不利于人類身心健康的問題,市民們選擇利用閑暇時間離開城市,到城市周邊休閑度假。這種以城市居民為主并拉動相當數量外來旅游者參與的游憩活動,除部分發生于城市內部空間,更多地推向城市郊區,進而出現了環繞城市外圍、處于近城鄉鎮景觀之中、與中心城市交通聯系便捷,具有觀光、休閑、度假、娛樂、康體、運動、教育等不同功能的環城游憩帶 [1]。將SWOT 分析應用于旅游產業,分析城市環城游憩帶建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有利于政府部門對本地區的旅游格局進行空間管制,實現城市周邊地區土地的高效利用[2]。
一、研究區概況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是陜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9區4縣,總面積10 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6萬,戶籍人口781.67萬。在人文方面,西安是歷史悠久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譽。文物古跡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價值之高,在全國首屈一指,許多是國內僅有、世界罕見的稀世珍寶。
二、西安市發展環城游憩帶的優勢分析
(一)區位優勢
西安是交通暢達、區位優勢明顯的城市。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各地市的門戶和交通樞紐。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上,西安作為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隨著國家高速鐵路網的加快建設,未來五年內,西安一日交通圈覆蓋范圍將擴大到大半個中國,輻射人口由現在的6億擴大到12億以上。如此優越的區位條件必定會為西安市環城游憩帶整體形象的提升提供廣闊空間。
(二)需求優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觀念逐漸轉變。旅游消費者已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旅游,而是傾向于放松自我、愉悅身心的休閑旅游、度假旅游、體驗旅游等,更加注重參與性強及張揚個性的特色旅游 [3]。龐大的出游群體使得在大城市周圍旅游資源顯現出了不充分的局面,這時資源創新的需求尤為強烈,刺激了環城游憩帶的發展 [4]。
(三)資源優勢
1.自然資源。西安環城游憩帶輻射整個關中地區,關中平原地區與秦嶺北麓山地交接的區域,內部還有渭河、涇河等多條水系密布分布。擁有獨特自然山地景觀,名山眾多,其間奇石峭壁、溶洞巖穴數不勝數,著名的華山、太白山、天臺山、終南山、翠華山、驪山、子午嶺等都是屬于秦嶺山系。古長安有“八水繞長安”之說,渭、涇、灃、澇、潏、滈、浐、灞八條河水系不僅哺育了一代代的關中兒女,更是為世人留下了絕美的景色,長安八景中的灞柳風雪便是觀光景色最有力的代表,另外還有眾多地熱溫泉等。
2.人文資源。西安和咸陽都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歷史地位極為重要,其中西安更是中國六大古都之首,大大小小共計 13 朝定都在此,而咸陽更是由于風水寶地咸陽塬而成為帝王陵寢的首選之地。該地區地上地下歷史文物蘊藏之多,是國內外所罕見的,古城遺址、皇宮遺址、帝王妃子陵墓、宗教廟觀等數量眾多,另外還有眾多的名人軼事、歷史典故等軟質資源。另外銅川地區也是陜西人文資源較多的地區[5]。
三、西安市發展環城游憩帶的劣勢分析
1.缺乏統一的發展理念,總體規劃水平不高。西安周邊的景區、景點的規劃普遍存在發展理念落后、缺少總體規劃或規劃水平不高、規劃陳舊、不受規劃約束等問題,導致資源的盲目開發,造成了同類的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沒有特色,千篇一律,導致產品的生命周期短,經濟效益差。
2.基礎設施功能相對滯后。基礎設施主要就是交通。市內交通不便,公路網密度還不是很大,通往各景區、景點的高速干道或城際交通發展滯后。旅游路線中廁所少,又缺少指示牌和宣傳牌。周邊旅館、餐館衛生質量不高。旅游資訊中心、緊急救援網絡體系和公眾信息查詢系統沒有建立起來。所有的這些問題都不利于游客消費水平的提高。
3.整體形象宣傳不到位。縱觀全球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對城市的整體形象的宣傳力度都非常大,而且很有成效。都有極具感召力的宣傳口號,能反映城市特點的宣傳圖片,形成了省市形象化、形象品牌化、品牌產業化的格局。而西安市整體形象宣傳不足,沒有形成統一化、規范化、品牌化的宣傳載體。
四、西安市發展環城游憩帶的機遇分析
1.古都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機遇。西安作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是全國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業一直是西安市的支柱產業,也是西安的優勢產業之一。西安周邊旅游資源包括具有典型東方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文資源,以及秦嶺北麓的山地風光與渭河平原圍繞西安形成獨特的自然資源,這一區域大量的旅游產品開發形成了西安主要的游憩活動區域,構成了西安環城游憩帶。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的規劃發展以及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目標的提出,西安將進入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又好又快的經濟發展也必將促使西安加速進入“休閑時代”,西安周邊地區也將迎來最為重要的發展機遇[6]。
2.消費市場機遇。伴隨著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快速發展,社會經濟功能在城市心不斷集聚加強,如行政、金融、辦公等,而郊區則依據自身條件自然地承擔起了為中心區提供各種服務的職能。因此城市和周邊地區便在休閑、游憩功能上產生密不可分的聯系,城市的主要休閑游憩市場出現了向郊區轉移并集聚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逐漸形成了環繞城市外圍、與城市交通聯系便捷、主要適應城市居民短期休閑度假需求的土地利用形式。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城游憩帶將逐步成為中國城鎮居民休閑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對環城游憩帶的研究也已成為城市周邊地區游憩開發研究的主要方向[7]。
3.自然景色、人文資源豐富。西安市環城游憩帶及周邊地區的旅游資源單體數量眾多,總計 3 413 處,分屬 7 大類,占陜西全省比例為 34.3%,種類齊全。西安所在的觀眾地區背靠秦嶺北麓,自然景觀得天獨厚,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旅游資源眾多。如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驪山國家森林公園、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朱雀國家森林公園等,這些自然旅游資源多集中在西安市的南部秦嶺山區。
西安市旅游資源在數量上呈現人文類的壓倒優勢,人文類旅游資源不僅數量眾多,且品級優越,這其中歷史文化類資源最為突出,水平極高,很多都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其代表性和唯一性。自然類資源雖然在數量上處于相對弱勢,但是其整體質量卻非常高,并且極具代表性,多數為三級以上旅游資源,其中不乏像驪山、翠華山這類特品級的旅游資源;從類型上來看,本地區內自然資源多為山丘性旅游地,自然景色優美,這對于開發休閑度假、生態旅游等類別旅游產品是非常有利的,這也是環城游憩帶旅游產品開發的重要特點。
五、西安市發展環城游憩帶的威脅分析
1.相關部門及周圍縣市利益矛盾。西安是各級政府、各種類型的組織對景區開發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但卻各自為政,區域內的個級景區不僅沒有形成聯動優勢,反而相互競爭激烈,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的短期行為,對西安產業的整體發展產生了危害。龍頭企業仍處于散、小、弱、差的狀況,競爭力低下,期待以整體發展的態勢形成合力。
2.環境問題。開發旅游資源是人與環境的磨合,而不是爭奪。環境問題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在開發旅游資源時要順應自然環境的發展規律,不能過分損害自然資源;二是在旅游景區中人類的生活垃圾的處理。正確地處理好環境問題不僅對景區,對整個人類的貢獻也是極大的。
六、結論與討論
環城游憩旅游是城市化的必然,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也是緩解市民城市壓力、增強幸福感的必要條件,應該辦好。通過對西安市環城游憩的SWOT分析,進一步了解了西安環城游憩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應該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滿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加強部門協調,平衡各區域之間的利益,利用閑置的自然、人文、民俗等游憩資源引導市場消費,實現勞動力的就地轉化,合力打造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
無論是內在的優勢要素、劣勢要素還是外在的機會要素、威脅要素,它們之間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良好的發展形式下,應抓住大好機遇、充分發揮優勢,及時發現并消除發展的制約因素,轉化劣勢;在挑戰或威脅面前,要利用各種優勢制定多樣化的發展戰略,找出適合當地發展的健康之路。
參考文獻:
[1] 吳必虎.大城市環城游憩帶(ReBAM)研究——以上海市為例[J].地理科學,2001,(8):354-359.
[2] 胡浩,南穎,劉繼生.延吉市發展環城游憩帶的 SWOT 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24).
[3] 周杰.中國環城市旅游度假帶開發的原則和對策探析[J].理論學刊,2005,(8):39-40.
[4] 劉衛東,李家虎.投資開發大城市郊區旅游業[J].上海投資,1998,(1):44-48.
[5] 安藝.西安市環城游憩帶旅游地空間布局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1.
[6] 王云才,郭煥成.略論大都市郊區游憩地的配置——以北京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0,(2).
[7] 李明玉,廉京哲,南穎.延吉市空間結構變化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220-225.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