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利用產業結構理論對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進行測度,分析其演變過程。基于協整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對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影響因素關系進行定量分析,實證結果表明,對外貿易和產業結構升級存在長期穩定、相互促進的發展關系,外資規模均對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的作用不明顯。
關鍵詞:浙江省;對外貿易;產業結構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4-0265-03
引言
經濟增長是一個產出不斷增加和結構不斷變化的過程,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上,同時還體現在對不同產業資本、勞動投入數量的影響上,產業結構就是指各產業間相互作用的關系以及數量比例的關系,它是一種內在的結構特征。它反映了經濟在運行過程中,其內部某種資源的配置效果,同時也是判斷一個國家經濟發達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處于全球價值鏈末端,憑借生產要素的低成本、以犧牲生態環境和勞動者福利為代價參與國際 競爭的外向型經濟增長方式正面臨嚴峻挑戰。當前中國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劉易斯拐點已經到來( 蔡肪,2010)。伴隨著東南沿海各地出現的“用工荒”,勞動力優勢正在成為過去。另外,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造成的 資源環境壓力逐漸加大,迫切需要通過轉型升級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近年來,產業結構就是指各產業間相互作用的關系以及數量比例的關系,它是一種內在的結構特征。它反映了經濟在運行過程中,其內部某種資源的配置效果,同時也是判斷一個國家經濟發達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經濟增長可由產業結構的演進來解釋,因此,經濟增長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產業結構升級的問題。浙江省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也是當務之急。浙江省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在這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下,繼續深入改革產業結構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最早的產業結構優化模型是由美籍俄裔經濟學家瓦西里·列昂惕夫于1936年提出的投入產出分析模型,該模型可綜合分析國民經濟各部門在產品生產和消耗之間的數量依存關系,分析產業間投入結構、需求結構、附加價值結構等。其后,傳統的偏離份額分析法被廣泛應用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分析。國內,學術界對產業結構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楊治教授將產業結構理論引入中國而開始的,起初,我們對產業結構的研究僅僅停留在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大多從宏觀的角度把握產業經濟或經濟結構。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如今中國學術界對產業結構的研究已經不單單停留在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層面上,出現了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與對外經濟、產業結構趨同、產業結構與信息化、產業結構與可持續發展等多個層面的研究。從國內外發展趨勢來看,計量經濟,尤其是高級計量和數理統計方法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產業結構的分析。至于浙江省產業結構調整或優化的研究目前主要以定性分析為主,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論證外商直接投資[1]、對外貿易、金融發展、技術進步、制度安排因素等對浙江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有少數學者基于計量模型對浙江產業結構進行定量研究,但其使用的計量模型相對簡單,基本上局限于投入產出靜態模型[2~3]或利用協整和誤差修正模型分析金融發展、能源消費、外商直接投資與城市化等要素和浙江省產業結構優化的定量關系[4~6],缺乏全面、客觀系統地進行量化分析。
實際上,經濟發展的規律表明,經濟增長往往伴隨著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由第一產業占主導逐步向第二、第三產業占主導轉變。為此,文章從產業結構高級化的角度,提出一種新的產業結構高級化度量指標 [7~8],并對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影響因素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本文首先構建浙江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標,并分析浙江產業結構的演變過程,再利用協整和誤差修正模型分析產業結構與影響因素間的定量關系,并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演變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走出了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創新之路、富民強省之路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之路。在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征途中,浙江經濟發展要在高起點上取得更大躍遷,必須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尋找浙江產業結構變化特征及其制約因素。
顯然w越大,該區域結構層次系數越大,表明產業結構高級化水平越高。結構層次系數的價值和意義并非是在于反映某地某年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的絕對水平,而主要在于進行對不同區域之間和不同時間之間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的比較,以及對結構高級化的變動狀況進行相關的考察。
二、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對外開放的協整分析
(一)變量選取和數據來源
(二)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在進行協整分析之間,必須對所有的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用以檢驗是否是平穩的。這里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檢驗結果(見表1)。
通過ADF檢驗發現,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變量w、trade、fdi均有單位根的假設,但拒絕它們的一階差分具有單位根的假設,所以序列w、trade、fdi都是一階單整I(1)序列。
(三)協整分析
(四)誤差修正模型
結論
本文在測定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浙江省產業結構的演變過程,發現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數值在增加,說明產業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化。協整分析表明,產業結構高級化水平和對外貿易存在長期的動態均衡關系。選擇影響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因素,外資規模和對外貿易進行多元線性回歸,結果表明對外貿易對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有顯著的正面影響,誤差修正模型進一步證實對外貿易是產業結構高級化的長期原因,但不是短期原因。在長期均衡關系中,誤差修正項起到了一定的負向調節作用。
目前,全球金融危機給本來依靠國際競爭力的浙江對外貿易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因此,浙江省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外貿易與產業政策的協調,在吸引外資的過程中,既要考慮產業結構高級化,又要順應要素市場要求,注意利用好勞動力豐裕的優勢,使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形成良性互動關系,從而促進整個經濟發展,通過出口貿易進一步誘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重組,加速產業結構升級,同時,浙江省還需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為這些高新產業提供要素和技術支持,推動浙江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目前的對外貿易結構中,盡管初級產品的比重逐漸下降,工業制成品的比重逐步提高,但工業制成品勞動密集型產品比重也在逐年提高,這對提高對外貿易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顯然是不利的,所以在不減少仍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之外,還要抓緊采取必要的進口保護和國內產業扶持政策。對外貿易結構高級化的目標是要提高資本和知識技術密集型商品在總貿易額中的比重,既要保持短期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又不能忽視經濟增長的中長期結構優化,將二者結合起來,切實采取措施,以外貿為紐帶促進浙江省產業結構高級化,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敏生.FDI-推進溫州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必然選擇[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1-4.
[2] 李金昌,虞明娟.浙江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浙江產業結構演變特征及主導產業選擇[J].浙江經濟,2005,(17).
[3] 孔劉柳,謝喬昕.基于投入產出視角的浙江省產業結構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7).
[4] 顏文燕,胡文峰.基于產業結構和能源視角的浙江省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8,(27).
[5] 程艷,施怡雯.浙江省城市化與產業結構優化的互動分析[J].浙江學刊,2010,(4).
[6] 劉劍鋒,蔣琴兒.外商直接投資與寧波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證研究[J].企業經濟,2009,(9).
[7] 閆海洲.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高級化及影響因素[J].財經科學,2010,(12):52-57.
[8] 付凌暉.中國產業結構高級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10,(8):79-81.
[9] 周旭霞.基于產業結構演變及其貢獻率的分析—運用浙江省1990—2004統計數據[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6,(6).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