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推行車輛二級維護的實際工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加強車輛二級維護工作,保持車輛良好的技術狀況,保證安全運輸、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車輛強制維護制度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闡述。
關鍵詞:運輸;車輛;強制維護
中圖分類號:F2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5-0041-02
眾所周知,汽車在運行中,隨著運行里程及車輛完成任務的增加,其零部件和機構必然要不同程度的松動、磨損和機械損傷,潤滑油(脂)、制動液、冷卻液等必須逐漸消耗或變質,如果不及時進行維護,勢必加劇配合件的磨損,使車輛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和動力性會不斷變差,故障增加,修理頻率提高,致使車輛的使用壽命降低。因此我們執行的道路運輸車輛應用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強制維護、定期檢測,目的就是通過對車輛進行檢查、補給、潤滑、調整、緊固的維護作業,清除車輛故障隱患,保持車輛技術狀況良好,確保運行安全,保護環境,降低運行消耗,提高運輸質量。然而,在推行車輛二級維護的實際工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加強車輛二級維護工作,保持車輛良好的技術狀況,保證安全運輸、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此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道路運輸車輛強制維護制度利弊分析
強制維護是保證降低運輸消耗、確保車輛可靠、安全的有效途徑,也是其他行業對設備實施監管的成功經驗。《汽車運輸業車輛技術管理規定》對車輛強制維護做了明確的規定,強調:“車輛維護應貫徹預防為主,強制維護的原則。保持車容整潔,及時發現和消除故障、隱患,防止車輛早期損壞。”還對車輛維護做了等級劃分,明確“車輛維護分為日常維護、一級維護和二級維護”。同時還細化了各類維護作業的中心內容,并對執行作業的責任主體也做了明確規定。但是,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里,大家都嚴重忽略了車輛日常維護和一級維護的強制執行和監管,而將精力全放二級維護作業的監管上,致使強制維護走了不少彎路,引發了許多矛盾,以致在治理“公路三亂”的呼聲中不但取消了《道路運輸證》中的車輛二級維護記錄,還取消了車輛二級維護的路檢路查,嚴重弱化了強制維護的監管。
二、目前汽車強制維護執行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1.對日常維護和一級維護沒有強制行政手段和處罰的規定,而二級維護有對應的處罰規定,直接控制車輛相對容易,對駕駛員罰款了事。然而,二級維護的作業主體和執行卻恰恰不是駕駛員,而是維修企業或運輸企業的維修工,只有日常維護是由駕駛員負責的,這樣就形成了管理和執法對象錯位。同時由于二級維護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模式,設置的檢測維護項目過細過繁,車輛維護周期(尤其是維護時間間隔)缺少統一規定,加之車輛維護服務意識差,促成服務與收費失衡,缺項、漏項時常發生,最終導致廣大駕駛員普遍對車輛強制維護產生抵觸心理。
2.二級維護企業的技術不能適應現代新型車輛發展及維護檢測要求。現代汽車電子化、智能化、多媒體化和網絡化的應用,使汽車進入高科技產品的范疇。老一套維護、檢測技術已不能適應現代新型車輛的需求。而多數維修企業一方面從事汽車修理技術崗位的人員沒有經任何培訓或學習,文化基礎落后,技術素質不高。另一方面傳統維修業觀念陳舊、設備落后、技術缺乏,缺乏適應現代汽車維修需求的人才,沒有能力維護。這就導致許多車主對二級維護企業失去信心,不愿意把車交給二級維護企業進行維護。
3.運政管理部門監管存在偏差。一方面在開展汽車維修行業管理和行政執法過程中,缺少高層次執法依據。另一方面對汽車維修市場監管不到位,運管部門只停留在簽章、備案上,沒有落實“四單一證”和二級維護檔案制度,不能深入到維修企業檢查“三檢”制度和二級維護工藝的執行情況,加之配備的車輛技術管理人員數量少、素質低,許多人員并不掌握GB/T18344《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范》的具體內容,只能用一般性檢查來實施管理,缺乏全過程有效的監管,只對二級維護管得緊,而對日常維護和一級維護基本不過問,這樣勢必使監管流于形式。
4.監督檢查頻率和力度不夠,監管方式不科學、不到位,執法受控對象發生錯位。由于在路上檢查車輛比較容易,不行就扣車,方法簡單且直觀有效。從而形成只對運輸車輛駕駛員個體進行檢查和處罰,而對企業法人和機動車維修企業執行車輛二級維護制度的總體情況缺少應有的監督檢查。在路上受到的處罰是要駕駛員自行消化的,對以全額承包或掛靠經營的企業法人沒有任何影響,長期以往形成了負面慣性,促形管理主體錯位和處罰對象錯位,致使個別車輛維護企業受利益驅使,鋌而走險地利用二級維護制度巧取豪奪,只收錢不維護,出賣維修竣工合格證。
5.由于宣傳和培訓不到位,致使一些企業法人和車主認為只有車壞了才需要修,不了解車輛維護的目的及維護作業的分類和各類維護作業的具體內容與技術標準,為了省錢省事主動要求維修企業減少維護項目。然而,在車輛使用過程中不維護、不修理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以修理替代維護的事情大量發生,造成機動車維修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大量的浪費,車輛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壽命都受到不同程度地影響,降低了運輸效率、增大了運輸成本。
三、加強運輸車輛強制維護管理工作的措施
內除積弊,外銷積怨。內除積弊就是要在制度設計上徹底切斷運輸車輛二級維護中的利益鏈條,在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內部的制度建設上和運行監管機制、方式方法上進行改革,消除內部積弊,還車輛二級維護本來目的和面貌;外銷積怨就是要放權給運輸企業和車主,給他們更多一點自主選擇的權利和空間,認真做好宣傳、培訓工作,用科學道理和自然規律證明強制維護的必要性,用正確的利益機制有效引導強制維護的實施,讓車主從中確實得到實在的利益、看到好處。
1.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運輸業戶、維護企業、運政管理人員認識到做好運輸車輛的二級維護不僅是對社會負責,而且是對自己負責、對人民生命財產負責,使之自覺執行車輛二級維護制度。
2.加強執法隊伍的管理。貫徹落實《汽車運輸業車輛技術管理規定》,目前不少縣運管機構的技術管理人員,業務素質低下,不懂汽車修理技術和維護技術,很難做到技術鑒定或質量監督。因此行業管理的上級領導要有計劃地組織本地區管理人員的技術、業務培訓;另一方面公路運輸管理人員要加強學習,尤其是在汽車維修實踐中得到鍛煉,只有過硬的行業技術管理隊伍,才能把二級維護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3.加大對車輛二級維護管理的監督檢查力度,運政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到本轄區內車站、貨場、客貨集散地和車輛所屬道路運輸經營業戶駐地,檢查企業對車輛檢測、維護制度的落實情況,檢查運輸企業的車輛運行記錄或技術檔案等,督促運輸經營業戶對已到維護周期的車輛按時進行維護;同時,還要定期深入到維修企業,檢查車輛維護作業的有關憑證,檢查維修企業的車輛維修“三檢”制度的落實情況,對不按規定維護的車輛和維修企業要從嚴處罰。
4.加強對承擔二級維護的維修企業的管理。一方面對現有承擔道路運輸車輛二級維護作業的維修企業,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引導和鼓勵其加大維修檢測設備的投入,確保其維護作業項目和程序符合《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范》等國家和地方有關技術標準的規定;另一方面適當提高行業進入的門檻,鼓勵企業上規模、上檔次,限制規模小、起點低的業戶進入維修市場。對經營業績差,社會投訴多,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業戶,要清出市場。
5.加強維修企業的二級維護質量管理。利用電子監控系統技術手段把GB/T 18344中的二級維護工藝和質量要求落實到二級維護的全過程中,切實對修理企業維護過程和質量進行有效地監督。健全《車輛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發放管理制度,建立《車輛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發放管理臺賬。維修企業要參照發票管理的模式,制定本單位的《車輛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使用管理規定,確保出廠合格證的領用符合維修行業管理部門的要求。
6.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道路運輸車輛維護管理規定的單位和個人,除按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罰外,對造成重大運輸安全責任事故的,還要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行政責任對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運輸企業,特別是普通貨物運輸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程度都不高,單車個體經營、掛靠經營相當普遍,管理粗放,重效益輕管理,重使用輕維護的傾向十分嚴重,把維護和檢測看成負擔,缺乏開展車輛技術管理的主動性,缺少對所屬車輛應有的約束,普遍放松對駕駛人員的日常維護教育,以修理代維護的矛盾非常突出。運輸企業車輛技術管理主體地位的混淆或淡化,加大了運輸管理機構的工作量及壓力,政府付出的高額行政成本卻導致運輸企業車輛技術管理嚴重滑坡,以包代管成了普遍現象,為重大事故埋下隱患。強化企業法人治理,將權責歸一,實現權責對應,從根本上促使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快速完成,促使運輸企業從根本上改善車輛技術管理現狀,同時強化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權利與責任,多管齊下,一定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車輛技術管理的運行軌跡,實現道路運輸業車輛技術管理的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1] 張智龍.如何加強對道路運輸車輛實行強制維護的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8).
[2] 吳東風,翟琳.關于道路運輸車輛強制維護制度的討論[J].吉林交通科技,2010,(1).
[3] 李明求,魏青森,蔡曉宇.車輛二級維護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交通科技,1996,(4).
[4] 張玉文.淺談汽車強制二級維護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山西交通科技,1995,(2).
[5] 張淑華.車輛二級維護工作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3,(5).
[6] 車成.加強營運車輛二級維護工作的一點思考[Z[.畢業論文.
[7] 寧青.淺談加強營運車輛二級維護質量的監督管理[J].汽車維護與修理,2006,(10).
[8] 佚名.淺談如何確保營運車輛二級維護質量[Z].2012.
[9] 白建榮,薛曉華.二級維護難題的破解[J].中國道路運輸,2009,(4).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