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是個體道德的兩個基本方面。道德品質是表征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觀念和行為中的體現。道德行為是具有自我意識的人的行為,是經過自主意志抉擇并具有社會意義的行為。道德品質是道德行為的表現和積累,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內容。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基礎,沒有一定的道德行為積累,就不可能形成道德品質;道德品質是自覺自主的行為過程;道德品質是在行為整體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特征和傾向。
關鍵詞:道德品質;道德行為;辯證關系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5-0063-02
一、道德品質
道德作為人們的行為原則和規范的總和,不僅體現在一定時代和一定社會的道德關系中,形成一定的習慣和社會風氣,而且也表現在社會成員的個人品質方面,形成個人的道德品質。因此,道德品質是表征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觀念和行為中的體現,是一個人在一貫的道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特征和傾向。簡稱“品德”,也稱“德性”。
道德品質是一個綜合性范疇,包括許多構成因素,有著復雜的結構。概括來說,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五個方面。道德認識主要是對倫理關系以及調節倫理關系的道德理論、原則和規范的認識。也可以說是人們所具有的道德觀。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所出現的內心體驗和主觀態度,表現為傾慕和鄙棄、愛好和憎惡,以及同情、羞恥、信任、快樂、痛苦等情感體驗道德情感一經形成,就成為一種穩定的力量,積極影響人們的道德行為。其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調節作用,即以某種情緒態度來強化或弱化個人的某種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二是評價作用,即以贊賞、鄙視、憤懣等情緒表明對某種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的評價態度。三是信號作用,即通過各種表情動作來示意自己行為的價值或對他人行為的態度,在道德關系或人際交往中起溝通信息的作用。道德意志是表現道德行為的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道德意志是人在具體道德情境中抉擇道德行為時的決心和毅力,是人們在履行社會義務和自身義務過程中形成的,它使道德行為堅持不懈,養成穩定的習慣,在困難和歧路時,作出符合道德要求的抉擇,并能控制行為取向。因此,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意志,就表現為穩定的、堅強的信心和信念。道德信念是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有機統一。道德信念具有穩定性、執著性和親和性等特點。人們的道德信念一旦確立就難以改變,具有穩定性。從主體來說,往往認為自己的任何信念都是正確的,都持相信的態度,這就使得信念帶有極大的執著性。一個人對于道德信念上與自己相近或相同的人會產生極大的熱情和好感,志同道合就是道德信念的親合性的表現。而不同或相反的道德信念有可能導致人們之間關系上的疏遠、情感上的對立和行為上的傷害。這說明道德信念具有親合性。道德行為是在道德意識的支配下產生的具有道德價值的社會行為。道德品質所包含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這幾個方面是彼此聯系、互相促進的。
二、道德行為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道德行為是具有自我意識的人的行為,是經過自主意志抉擇并具有社會意義的行為。可以把道德行為歸結為三個基本特征:一是道德行為是基于自覺意識而做出的行為。沒有自覺意識的行為,不能構成道德行為。這里的自覺意識包含兩種意義:一是指對行為本身要有自覺意識;其二是指對行為的意義、價值有所意識。就是說,它是具有一定動機、目的,發自內心的行為,是自知的行為。二是道德行為是自愿、自擇的行為。所謂自愿、自擇,就是意志自抉。這里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要有意志自主、自愿;另一方面是依據一定的道德準則,出于對道德準則的“應當”的理解。道德行為必須是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自主、自擇的行為,同時也必須是體現著道德要求的應有價值的行為。三是道德行為不是孤立的個人意志的表現,而是與他人意志有著本質聯系的行為。也就是說,是與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相聯系的行為,具有社會意義的行為。人的行為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發生的,而社會關系本質上是利益關系。因此,人的意志關系不可能不是利益關系的體現。道德行為必然是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許多行為并非都是與他人有關系的,一切不涉及他人與社會利益關系的行為,則不屬于道德行為范疇。
值得注意的是,道德行為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與其他社會行為相伴發生、相互結合的,包含著心理的、道德的、社會的、政治的因素。在特殊環境中還包含著宗教的因素。道德行為也是社會的、歷史的、具體環境中的行為。行為表現于外時,要在社會的各種關系中表現自己,實現自己,就必然介入這種與他人的利益、意志的關系;必然隨著歷史的變遷而帶上時代的印記,并在具體的環境中表現為具有特殊的生動面貌,表現出它的全部豐富性和個性。正因為道德行為作為社會行為是人們的社會實踐和社會關系的表現,體現著復雜的實踐內容和多方面、多層次的社會關系,因而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考察和評價。同一個行為,往往既是一個經濟行為、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個道德行為,或者既是一個政治行為,又是一個道德行為。這就是說,道德行為并不是孤立的純粹道德意義上的行為,而是以一個特定的方面進行評價的行為。道德行為和其他社會行為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否定它們之間的聯系,認為經濟行為、政治行為不能作道德評價的觀點是錯誤的;同樣,把經濟行為、政治行為同道德行為完全等同起來,用經濟政策代替道德要求,或者用政治標準代替道德標準,也是不妥當的。
三、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的辯證關系
道德品質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一個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征和傾向,一般說來,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的關系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基礎,沒有一定的道德行為積累,就不可能形成道德品質
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客觀內容,道德品質是道德行為的綜合表現。一定的道德行為經常表現出來,形成一定的道德行為習慣,就表現為具有穩定特征的品質,而一定的道德品質只有通過道德行為才能表現出來。道德品質一方面表現為內在的心理和價值意識特質,另一方面又表現為外在的行為活動和行為習慣,是一個人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統一。作為道德品質的外部狀態,表現為語言和行為習慣。作為道德行為,必須是基于行為者自覺認識而做出的行為選擇,必須是影響他人和社會的同時也影響自身的具有善惡意義的行為。在道德品質的構成中,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由于它們都屬于道德意識領域,屬于精神性的東西,是影響、指導,甚至是決定道德行為的內在力量,但還不等于道德行為本身,一個人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些階段,而不去通過自己的行為履行道德義務,那只能說他具有某種道德意識,還不能說他已具有某種品德。只有當他不僅具有某種道德意識,并將道德意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并形成行為習慣,才可以說他具有某種品德。因此,道德品質不僅是一個主觀意識范疇,而且也是一個實踐范疇,是知行的統一。但道德意識不能構成主體的道德品質,只有化為道德行為才能形成道德品質。因此,人的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是一致的。在現實生活中,一定的道德行為總是以一定的道德品質為基礎的,而人們的道德品質又總是由一系列的道德行為體現出來的。我們通常贊賞一個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并不是因為這個人有一套完整的道德學說,而是稱頌他在人生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會,從而也有利于自己人格完善發展的行為表現。良好的道德品質會表現出善的行為,善的行為體現著良好道德品質的價值實質。因此,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就是看他采取的行動,“聽其言而觀其行”。
(二)道德品質是自覺自主的行為過程
人的道德品質不僅是一種道德生活習慣或習性,更重要地還是一種自覺自主的意志選擇過程,是憑借意志選擇而獲得的行為習慣。它不是自然形成的或天生的習性,而是在行為的每一場合和每一時期,都能憑借一定的道德判斷和意志抉擇,憑借意志的控制和堅持的結果。在這里,意志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意志是道德品質的核心,品德就是力量。
(三)道德品質是在行為整體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特征和傾向
道德品質是一系列道德行為在個人身上的凝結和綜合體現,是通過道德行為整體表現出來的穩定的特征和傾向。所謂 “道德行為整體”,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構成人們個別道德行為的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統一,即一定的道德意志和由這種道德意志所支配的道德行為;另一方面是指人們一系列道德行為的統一,即一個人在某一實踐活動領域的行為、某一活動時期或活動階段的行為,乃至一生的全部道德行為的綜合。即一個人在某一實踐活動領域的行為、某一活動時期或活動階段的行為,以至一生的全部道德行為的綜合。人的道德行為,不單是個別行為動作或舉動構成的行為整體,而且也是各個活動領域和各個活動時期的一系列行為結合起來構成的行為整體。因此,人的道德品質不但體現在他的某個持續進行的行為中,而且更充分地體現在他的一系列行為所構成的行為整體中。黑格爾說得好:“人就是他的一串行為所構成的”,它表明道德品質不僅是人的內部意志和外部行動的統一,而且也是個別行為和行為整體的統一。因此,道德品質不是一種個別的行為現象,也不是一個人偶然表現出來的一兩件具有善或惡的性質的行為,道德品質是一個人一系列行為中表現出的穩定特征和傾向,具有特定行為的連貫性和重復性。所以,個人的道德品質不僅體現在一個人的某個持續進行的行為中,而且更充分地體現在這個人的一系列行為構成的行為整體中。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