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文化產業越來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新的增長極。近年來,以技術為支撐的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技術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它極大地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創新。
關鍵詞:技術創新;文化產業;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062-02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發展到由傳統的資源消耗、投資拉動和粗放發展模式向資源節約、創新推動和內生增長模式的歷史轉折時期。文化產業強大的關聯帶動效益,能夠有力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而科技創新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引擎,在其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中國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要把一切可能的技術成果都盡快地體現其中,實現技術成果的轉化,提高文化產業的技術含量。因此,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探索科技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實現路徑,是加快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
由于文化產業的內涵過于廣泛,目前學術界對于技術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研究并沒有徹底的系統表述。目前學術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領域:
1.科技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研究。胡惠林的《文化產業學》[1],歸納了文化產業運動的特殊規律,其中提到了文化產業發展的“科技前導規律”,認為生產技術與傳播技術是推動文化產業革命的主導力量。解學芳在《論科技創新主導的文化產業演化規律》[2]中指出文化產業演化周期隨著科技創新周期的縮短而縮短,文化產業與科技創新協同循環發展。尤芬、胡惠林的《論技術長波理論與文化產業成長周期》[3]比較具體地分析了熊彼特等人提出的技術長波理論與文化產業成長周期的關系,認為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突破決定著文化產業的歷史進程。徐俊、丁烈云在《依靠科技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發展》[4]中提到科技創新在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翱萍紕撔率峭苿游幕萍紭I發展的原動力。”羅娟《科技創新引領文化產業發展》[5]中則進一步深化,涉及到了文化產業的內容,認為科技創新有利于加速新興文化內容的興起與發展??萍紕撔聦τ谕苿游幕a業發展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凸顯出來。
2.文化科技融合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研究。洪霽在《文化科技融合的自主創新 協同發展》一文中指出,加強文化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這個建設要以先進技術的自主研發為重點,以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為載體,充分利用高新技術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的裝備技術水平和制造技術水平[6]。王志剛在《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加強文化與科技融合》一文中提到科技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應當積極實施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加強文化與科技融合[7]。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賈旭東研究員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用高科技成果來提升傳統的文化產業;二是推動文化內容和科學技術的融合,創造新的文化業態。中央相關的文件里,也就文化與科技融合提出了具體要求?!秶摇笆晃濉睍r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積極推進文化與經濟、科技融合發展,大力提高中國文化自主創新能力。要加快科技創新,加快文化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究,創新文化傳播方式和手段,推動文化業態更新。2009 年頒布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出,堅持以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提升文化創新能力。
3.科技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實現方式研究。方卿在《加快文化科技創新 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一文中提到,文化科技創新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文化科技創新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主要表現為三種方式:通過催生文化新業態,拓展文化產業邊界;通過促進文化產品或服務創新,提升文化吸引力;通過拓展傳播路徑,增強文化輻射力[8]。徐俊、丁烈云在《依靠科技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一文中提道,“要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必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開展戰略研究,進行頂層設計,明確文化產業科技發展的目標、優先要解決的關鍵技術、重點發展領域及保障措施。”常莉在《基于技術創新視角的文化產業發展研究》[9]中提道,加強對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的研究;提高文化生產主體的技術吸收能力;提高文化產業生產鏈條的科技化含量;促使文化產業增長與技術創新周期的融合,這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戰略。
4.關于科技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政府作為的研究。國內相關理論經過了不斷的變遷與創新,產生了一部分很有意義的研究成果。中共中央歷來十分注重對科技創新與政府行為的研究和決策,江澤民同志在《科學在中國:意義與承諾》[10]中宣布:“中國將致力于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推進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提高全社會創新意識和國家創新能力,這是中國實現跨世紀發展的必由之路?!焙\濤在全國科技大會的開幕式講話中定義了“自主創新”,并對“創新型國家”的標準進行了描述: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要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從科技創新中政府職能角度分析,鄭傳鋒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的政府職能定位》[11]中從政府的職能作用角度考察科技創新,并對中國科技創新中的政府職能進行了重新定位?!墩摽萍紕撔屡c政府服務功能的完善》[12]一文中,劉江翔提出,政府應是科技創新的“掌舵者”、“助推者”“護航者”,“市場”的“補位者”。從基于科技創新的政府行為對策探討的角度,劉興遠認為科技創新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因此要從政府角度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并在政策扶持、宏觀環境、創新產學研一體化機制、金融支持、風險投資機制、人才激勵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建議。章新華指出科技創新政策對增長方式轉變具有外在的集約性作用、內在的倍加性和關鍵性作用。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顧江表示:“政策推動過程中存在著不平衡、效率低下和制度缺失等問題,這就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痹趪姨岢隽颂岣咦灾鲃撔履芰?,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后,有更多的學者對科技創新與政府行為進行了研究。
5.關于企業在科技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發揮主體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應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從而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顧江表示,企業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設計以需求為導向的商業模式再加上企業戰略資源來發展文化科技。傳統文化產業應該關注科技創新的發展,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和科技水平,促進文化產業升級。但是當前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概括來看主要有:對于科技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下的政府政策研究多是從具體的角度出發,從區域或行業的角度進行研究,缺乏宏觀和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國外經驗與當前中國的國情結合不足。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見底,并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諸多影響,但困難和挑戰中蘊含著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文化具有反向調節功能,面對經濟下滑,文化產業有逆勢而上的特點,這為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帶來了契機。把握科技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文化核心競爭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胡惠林.文化產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解學芳.論科技創新主導的文化產業演化規律[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
[3] 尤芬,胡惠林.論技術長波理論與文化產業成長周期[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
[4] 徐俊,丁烈云.依靠科技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發展[J].中國科技論壇,2006,(3):17-21.
[5] 羅娟.科技創新引領文化產業發展[J].藝術科技,2009,(4):33-35.
[6] 洪霽.文化科技融合的自主創新 協同發展[N].中國文化報,2013-01-01(007).
[7] 王志剛.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加強文化與科技融合[J].求是,2012,(2):54-56.
[8] 方卿.加快文化科技創新 推動文化產業發展[J].出版科學,2012,(4):9-12.
[9] 常莉.基于技術創新視角的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0,(4):25-28.
[10] 江澤民主席為美國《科學》雜志撰寫社論——科學在中國:意義與承諾[J].中國青年科技,2000,(7):5-7.
[11] 鄭傳鋒.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的政府職能定位[J].經濟師,2003,(5):12-13.
[12] 劉江翔.論科技創新與政府服務功能的完善[J].閩江學院學報,2009,(1):5-10.[責任編輯 陳麗敏]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簡介:張珂鳴(1988-),女,山東淄博人,碩士,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