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羊或誰是西爾維婭?》:一個悲劇定義的注解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著名劇作家愛德華·阿爾比的劇作。劇作中荒誕不經的語言、驚世駭俗的情節以及其揭示的深刻社會問題讓這部劇作獲得了美國戲劇界的最高榮譽獎——托尼獎。本文主要以列維納斯的理論為依托,解讀這部作品。把男主人公和山羊的關系放到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關系這個更廣的角度之下進行探討。
關鍵詞:列維納斯;荒誕;西爾維婭;人類與非人類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302-02
一
愛德華·阿爾比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文壇上最活躍的劇作家,其一生創作戲劇無數,并且多次獲得得獎項。其中,在《山羊或誰是西爾維婭?》(下文簡稱《山羊》)之前,他憑借《誰哈怕弗吉尼亞伍爾夫》就獲得了托尼獎最佳戲劇獎。直到今天阿爾比還在創作,他曾先后三次獲得過普利策戲劇獎,并兩次獲得該項目提名。在2005年,評委會授予阿爾比托尼獎終身成就獎。在《山羊》的題目中,阿爾比像讀者提問誰是西爾維婭,實質上是想讓讀者通過劇中所描寫的人獸戀思考出到底我們自己是誰的問題。
伊曼紐爾·列維納斯是猶太裔法國當代哲學家,他認為以往的哲學家都是從認識論、本體論等角度解釋存在者,即使是海德格爾也沒有認識到我與他者的臉對臉的相遇才是本質問題。
二
《山羊》是一個短篇的三幕喜劇,無幕間休息,全劇以馬丁和斯蒂薇的激烈爭吵與對峙為核心。馬丁處在事業的巔峰,看似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然而,這些名譽、地位以及一切的外部瘋狂的物質文明,都讓人不堪重負、日趨異化。馬丁作為丈夫無法和妻子很好的溝通,作為父親也不能和兒子傾心交流。圍繞馬丁的就只有無邊的孤寂與迷茫。這讓馬丁不得不痛恨自己在公眾面前所帶的面具,并且陶醉于尋找內心的桃花源。在鄉間,美麗的大自然讓他流連忘返,忘卻憂愁,最終他在一只動物身上得到了慰藉。他愛上了一只山羊,并與其發成性交。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審視馬丁,他的想法另類變態、行為令人不齒;但是站在人的本性角度上來看,馬丁的行為可以看做是人性在長期壓抑的環境下異化的釋放,馬丁向妻子承認是山羊的眼神和田園的自然風光喚醒了他內心蟄伏的欲望,當他第一次接觸山羊的目光時,感受到在妻子與家人那里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情感,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與感動,覺得自己仿佛融化在山羊的眼神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眼神,如此清澈,如此讓人信賴,如此天真,如此誠懇。”①盡管馬丁的選擇看起來驚世駭俗,但阿爾比讓所有讀者都感受到了馬丁的愛是圣潔的、超脫一切物質的愛。約翰·伯杰在“為什么看動物”一文中指出:“除了人類,沒有一類物種能從動物的目光中生發出親近感,人類能從動物的目光中認識自己”。②這說明,人類和動物在天性中的某一面是共通的,一旦這一部分被激發出來,人類做出的類似于動物的舉動就可以被解釋了。因此,馬丁選擇和山羊進行性交的行為就可以被視為人類天性的爆發,是人類在利用極端、變異的方式回歸自然。
三
阿爾比在《山羊》中提出一個關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人、對待自己的問題。而列維納斯的無條件的歡迎他者的倫理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解答這一問題。阿爾比在劇中強調的道德理論元素和列維納斯的理論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共鳴,也就是說,我們自己真正是誰,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取決于“愛”。馬丁對山羊的癡情悲劇預示著文化的陣痛,是整個社會變化導致的結果。山羊所代表的“臉”是現今社會的一個縮影,特別是在認識論和文化水平上。沒有山羊這個他者的存在,自我就不是自我。和其他非人類建立一種互相尊重的關系對于人類以及物種的延續都是很重要的,同時也是人類真正進行自我理解、對自我認識的最佳方式。天堂與地獄的長勺子故事也從一方面闡釋了我與他者之間的關系。故事中,勺子的手柄很長,如果人人都只顧著自己,那他永遠都得不到事物,相反,如果大家懂得如何互相喂食,那么他們就身處天堂了。正如我們能經常看到的,當今社會暴力滋生暴力,貪婪滋養浪費和墮落,所以,列維納斯認為,道德是當今社會的第一哲學,只有愛和智慧是才是經久不衰的供應。
參考文獻:
[1] Billington,Michael.“The Goat or Who is Sylvia?”Guardian.co.uk. 4 Feb.,2004.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2010.Web.
15 Sept.,2009.
[2] Gold,Tanya.“A Goat’s Eyes Are So Beautiful.”New Statesman. N. pag. 133:4688 (May 17,2004). Web. 20 Oct.,2009.
[3] Lévinas,Emmanuel(1996).Martin Heidegger and Ontology.Diacritics,26(1):11-32.
[4] Singer,Peter.AnimalLiberation. Trans. Zu Shuxian. Qingdao: Qingdao PublishingHouse,2004.
[5] 李公昭.20 世紀美國文學導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6] 張福玲,朱進東.愛洛斯: 與他者關系的原型——萊維納斯愛欲概念初探[J].南京社會科學,2005,(12):12-16.
《The Goat or,Who Is Sylvia?》from Levinasian Perspective
Zhang jing
(Faculty Wester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0)
Abstract:The Goat or,Who Is Sylvia?: Notes toward a Definition of Tragedy is a play written by Edward Albee,one of the most distinguished playwrights in the 1960s in United States. The absurd language and astonishing plots and the profound social problems it revealed let this play won the American theater’s highest honor——Tony Award. This paper mainly relying on the theory of Levina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ro and the goat under a broader perspective of the human and non-human relationships.
Key words:Levinas;absurd;Sylvi;human and non-human
[責任編輯 陳 鶴]
① Albee,Edward. “TheGoat.” TheCollectedPlays of Edward Albee. Vo. l 3. New York: Overlook Duckworth,Peter Mayer Publishers,Inc.,2005. 535-622.0(AlbeeVo.l 3: 597).
②Bottoms,Stephen,ed. The Campanion to Edward Albe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資助項目(JGXM_HLJ_2013065)
作者簡介:張靜(1988-),女,黑龍江海倫人,碩士研究生,從事美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