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聊城市東昌府區鄭家鎮的軸承保持器產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該鎮的軸承保持器產業先后經歷了從地下到地上、從家庭作坊到現代化企業、從集市到訂單的發展歷程,直到20世紀90年代,軸承保持器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形成集群之勢。目前產業集群的發展愈發表現出產品同質性高、競爭手段單一、企業創新能力弱化等問題,通過結合市場、企業、政府、協會四個維度探析突破瓶頸效應的路徑,明確產業集群的未來定位。
關鍵詞:軸承保持器產業集群;瓶頸效應;未來定位
中圖分類號:F2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066-02
聊城市東昌府區鄭家鎮的軸承保持器產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軸承保持器產業現擁有一般納稅人企業147家,帶動全鎮2 800多家加工業戶從事軸承保持器生產,年銷量達90億付,銷售額30億元,浪形保持器占全國同行業總產銷量的80%以上[2]。實現了產業集群的第一次規模升級,現已發展為全國最大的軸承保持器生產基地。該鎮先后被譽為“中國軸承保持器第一鎮”、“中國軸承保持器之鄉”、“山東省特色產業鎮”、“山東省軸承保持器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其發展過程中愈發表現出產品同質性高、競爭手段單一、企業創新能力弱化等問題,成為制約產業集群第二次科技創新升級的瓶頸。
通過結合市場、企業、政府、協會四個維度探析如何突破制約產業集群二次升級的瓶頸效應,明確軸承保持器產業集群的未來定位。
一、國內外軸承市場需求是企業清晰自身定位的風向標
根據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2年度中國軸承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20億元,產量30億套,出口創匯11.4億美元,滿足國內所需產品品種的70%以上,滿足所需數量90%以上,出口量也以較高的比例遞增,中國軸承工業銷售收入已躍居世界第三位,進入世界軸承大國行列,軸承行業現已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
《全國軸承行業“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國內外市場對中國軸承的需求,其數量已不是主要矛盾。需求重點是增加軸承品種;擴大高精度、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及專用軸承的生產能力;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可靠度和使用壽命。把替代進口作為行業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同時也要提高“三高產品”的出口比重[1]。
因此,鄭家鎮軸承保持器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在認清市場需求的宏觀經濟態勢下,加之目前土地、勞動、資金成本呈上漲趨勢,對于常規產品的生產規模不應盲目擴張,否則只能是通過慘烈的價格競爭為龐大的普通品謀求狹小的市場空間。
二、企業必須認識到科技創新是產業集群二次升級的引擎
企業的自主創新包括科技、管理、人才,乃至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而科技創新是自主創新的核心。軸承保持器產業集群內多數企業的競爭力比較弱,主要原因就在于保持器產品質量差、技術含量低、新產品開發慢,而這又根源于企業的技術創新滯后。
目前該集群以聊城市金帝保持器廠為載體,建立了“山東省保持器檢測研發中心”,該企業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類軸承保持器生產企業,現為山東省軸承行業“十二五”規劃重點骨干企業、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龍頭骨干企業,建有山東省軸承保持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國內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產業研合作關系。目前企業已獲得國家專利42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承擔省部級課題6項。通過聊城市金帝保持器廠的帶動引領作用,產業集群內的企業重心逐漸向人才引進、科技研發、產業研合作傾斜,已在國內率先研制出“自動穿釘機”、“重型車輛剎車系統”等新產品、新技術。
三、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產業集群二次升級保駕護航
20世紀后期,“全球風險社會”的來臨不僅挑戰了既有的社會治理模式,也提出了政府轉型和政府職能模式創新的要求。在這種情形下,中國政府率先邁出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步伐,創造性地選擇了引導型政府職能模式。作為一個新的概念,引導型政府職能模式的提出源于對如何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思考[3]。
在鄭家鎮軸承保持器產業集群崛起的過程中,省市區鎮四級政府發揮了引導、服務和管理的作用。該鎮保持器企業原來多在自家庭院里,資金也是滾動式發展,發展緩慢。針對這種局面,當地政府一方面建立民營企業創業基地,投資上千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離家進園;另一方面通過政銀企合作,解決企業資金融資困難的問題。實行縣級領導幫包責任制,由工業領導小組成員分包企業,為企業解決各種難題;黨委、政府始終遵循“廠內的事情老板做,廠外的事情我們做”和“支持、服務、保障”的原則,要求各職能部門少制約、多支持,少設卡、多鋪路。在所有企業中實現了“行政執法和經濟管理部門進企業檢查、收費、處罰登記、備案”制度,創造了企業發展壯大的良好環境。
四、行業協會是軸承保持器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智囊團
行業協會是介于政府、企業之間,商品生產業與經營者之間,并為其服務、咨詢、溝通、監督、公正、自律、協調的社會中介組織。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中,行業協會承擔和完成了政府和企業在發展市場經濟中的某些社會經濟職能,在幫助政府和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協調企業競爭關系、影響政府經濟政策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有效促進了行業的發展[4]。中國的行業協會在國家政策制定、產品目錄推廣、科研項目評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成立于1988年,聚集了行業內的專家學者,曾申請將軸承列入中國名牌產品評價目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機械行業內容也多是由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參與建議的。2011年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山東省軸承工業協會的專家先后調研考察了鄭家鎮,該鎮的保持器產業集群被載入《全國軸承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山東省軸承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聊城市金帝保持器廠被列入山東省軸承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重點骨干企業。
五、軸承保持器產業集群的未來定位
鄭家鎮的保持器產業集群從作坊式生產到現代化生產的轉變是第一次升級,屬于企業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張,而目前正在進行的是從量的層面向科技創新型質的轉變。軸承保持器產業集群的主體是企業,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龍頭,充分利用好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服務、咨詢等媒介作用,在穩固與山東軸承產業集群配套的基礎上,實現與瓦房店軸承產業集群、洛陽軸承產業集群、哈爾濱軸承產業集群、新昌軸承產業集群,瑞典SKF、日本NSK、美國TIMKEN、德國FAG等國內產業集群,以及跨國公司的高層次銜接,產業集群的未來定位就是世界的軸承保持器看中國、中國的保持器看鄭家。
參考文獻:
[1]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全國軸承行業“十二五”規劃[Z].2011:143.
[2]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鄭家鎮人民政府.鄭家鎮保持器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Z].2012:1-2.
[3] 鄭家昊.論引導型政府職能模式[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3,(2):46.
[4] 郭俊華.經濟轉型時期行業協會功能與政府職能的轉變[J].企業時代,2007,(29):66.[責任編輯 陳麗敏]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簡介:張士濤(1980-),男,山東聊城人,副總經理,中級經濟師,從事產業集群、中小企業轉型與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