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企業要在適應生產經營環境變化中實現自身永續發展視角,探討培育人力資源競爭力,促進民營企業持續發展問題。
關鍵詞:人力資源;民營企業;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080-02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本文僅就培育人力資源競爭力,促進民營企業持續發展問題作粗淺分析。
一、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的研究視角
對于企業持續發展的研究,有兩個視角:一是從世界環境問題引發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引申出來的。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通過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提出:“可持續發展”是“在不犧牲后代人滿足其需要能力的情況下滿足當代人需要的發展”,強調經濟、社會發展要節制資源開發和加強環境保護。從這個角度研究企業持續發展,就是要研究企業發展與環境的互動,并謀求企業的永續經營。二是從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引申出來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將企業作為一個生命體來看待,通過創造價值實現其生命的意義并獲得存在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企業持續發展是指企業在已選擇和未來發展領域中,根據企業環境的變化,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全面加強企業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有效解決企業在生命周期的各個發展階段所面臨的非持續發展問題,實現企業的蛻變過程并不斷走向成熟,獲得新的生命和成長的發展。前者強調企業要在節制自然資源開發和加強環境保護中實現自身的永續發展,后者強調企業要在適應生產經營環境變化中實現自身的永續發展。本文所說的民營企業持續發展,是基于后者的角度來說的,主要包括:(1)持續性,即企業生存的時間比較長。(2)成長性,即企業能夠不斷發展。(3)穩定性,即企業不因環境的變化而產生劇烈的變化。
二、促進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首先,中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要求。當前,中國民營企業已經占全國企業法人的90%以上,民間的資本已經占全國企業資本的60%以上,民間投資已經占全國投資的60%以上,民營經濟已經占全國稅收的60%以上。如果民營企業不能持續發展,勢必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其次,維護社會穩定的要求。當前,在中國城鎮就業當中,民營企業已經占了70%多,加上農村的非農就業則已超過了85%。民營企業持續發展,能夠吸納更多的就業人口,增加職工收入,推動全面小康建設及其實現。如果民營企業不能持續發展,破產倒閉企業增多,勢必造成大量職工失業,影響職工生活,危及社會穩定。
最后,民營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對于任何一個生命體來說,都是有生就有死,有活就有亡,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但是,企業本身不是一個生命體,它是人們為了某種目標而人為組成的組織,這種組織跟生命體的區別在于它的目的性、自主選擇性和適應性。當外部環境變化時,企業可以通過戰略調整主動適應環境。企業的死亡是由于其不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身結構所造成的。在現實生活中,也確有一些企業能夠百年不衰。如列居全球五百強或與之相當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在40~50歲之間。有203家企業的壽命超過了100年,44家企業超過了150年,8家企業超過了200年。瑞典的Stura公司則超過了700年。而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6.5~7歲,而民營企業的壽命只有2.9歲。北京中關村的5 000家民營企業中,生存時間超過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業已不復存在,生存時間超過8年的企業僅占總數的3%。這表明增強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持續發展能力已刻不容緩。
三、人力資源競爭力對于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的意義
所謂人力資源競爭力,指的是基于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管理而形成的特有競爭能力。人力資源競爭力體現在:組織內部的學習能力;組織的再造與技術的創新能力;把握顧客潛在需求的能力;快速應變能力;活用公司以外資源的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策劃、決策領導能力。人力資源競爭力對于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的意義在于:
1.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對企業而言,最基本的資源是人力資源和資金資源,它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兩個必要條件,但在不同發展階段,企業對它們的趨向性是不同的。在資本原始積累階段,資金比人力重要,而在完成資本原始積累之后,人力則更加重要。這是由人力資源的雙重特性所決定的。人力資源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統一體,是企業唯一具有能動性的資源,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
2.人力資源競爭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所謂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組織內部一系列互補的技能和知識的結合,它具有使一項或多項業務達到競爭領域一流水平的能力。而技能與知識的結合,則體現在企業的人力資源中,人力資源是形成企業核心能力的基礎。而且,企業只有不斷發掘自己的人力資源優勢,才能不斷增強新的核心能力而持續發展。
3.人力資源競爭力是企業唯一持續競爭力。企業的持續快速成長和永續經營,是每一位企業領導者的期望。但是,當代企業的競爭已轉向知識和科技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知識與科技的“承載者”——人才的競爭。而企業人才競爭,更多地要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的職能和能力,即企業形成的人力資源競爭力,這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唯一持久競爭優勢。因此,企業要想和競爭對手拉開差距,保持持續快速成長,最根本的就是構筑自身的人力資源競爭優勢。
4.培育人力資源競爭力是解決民營企業過早夭折的治本之策。中國民營企業生命力不強,生存時間短,除了社會原因外,主要就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家族裙帶之風造成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弱。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只有更新人力資源觀念,順應人力資源管理發展趨勢,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培育人力資源競爭力,實現人力資源的持續發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四、民營企業培育人力資源競爭力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樹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民營企業培育人力資源競爭力,首先要轉變傳統觀念,樹立現代人力資源的管理理念:
1.不斷提高企業主或管理者自身素質。只有具有深謀遠慮、遠見卓識的企業主和管理者的企業才能夠持續發展。因此,企業主和管理者只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人力資源問題,實現持續發展。
2.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為本,尊重人性”是現代企業管理最重要的理念。民營企業要深刻認識人力資源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要以人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吸收先進的管理思想,轉變自身觀念,強化人才意識,不斷增強“人”與“事”的協調統一,真正實現人才與企業發展的雙贏。
3.充分認識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重要性。企業所有者必須充分認識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重要作用,要設立專門的人力資源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使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所制定的人力資源規劃與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保持一致,為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4.樹立“員工是資源” 的觀念。在知識經濟時代,民營企業應認識人力是能夠創造出更多價值的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企業對人力資源的投資是回報率最大的投資。要重視如何開發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不斷挖掘人的潛能,使人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更大的效益。
(二)構建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選人、育人、用人、留人等工作,要加強和完善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全方位構建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1.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招聘制度,健全人才選拔和公平競爭機制。根據企業業務發展需要和企業現有人力資源狀況,確定清晰的招聘計劃與流程。要注意人力資源的合理搭配,使各種人才在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性別結構等方面形成優勢互補,并使其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相適應,要“任人唯賢,切勿任人唯親”,從而提高人力資源的整體效率。
2.建立科學的組織及崗位設計。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進行職務分析,明確所有員工各自的崗位職責,設計清晰的職責目標。
3.建立科學的人員配置機制。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定崗系統,健全提升、淘汰等相互影響機制。
4.建立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考核體系的設計要將崗位職責、績效考核與工資分配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公正、合理、科學、競爭的原則,強調個人努力與團結協作的統一性,工作報酬和工作獎懲的統一性,員工個人命運與公司命運的統一性,使定量評價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業績考核與工資待遇、獎懲相對應。
5.設計有效的激勵機制。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企業需要建立一種多樣化,滿足各種深層次需求的激勵機制,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自覺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6.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培訓開發規劃。培訓、教育既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也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及企業不斷創新的原動力。企業要設身處地地幫助員工設計職業生涯規劃,執行培訓規劃,使員工在為企業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目標,達到企業與個人的雙贏。
(三)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主流理念和主流行為方式的總和。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靈魂。中國民營企業家族文化氛圍濃厚,員工對企業沒有歸屬感,往往把自己置身于企業之外,不能和企業家同舟共濟,這也是民營企業壽命不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民營企業急需創建一種適合自身的現代企業文化,創建一個寬松、民主、充滿人情味的工作環境,使員工的個人價值與企業目標統一起來,實現共同成長。基本途徑是:(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2)錘煉卓越的企業精神;(3)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參考文獻:
[1] 劉幫成,姜太平.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J].決策借鑒,2000,(4).
[2] [美]伊查克·愛迪斯.企業生命周期[M].趙睿,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3] 梁玉芬.企業生命周期與持續發展的應對策略[J].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2,(4).
[4] 陳永杰.中國民營經濟所占比重不斷上升[EB/OL].騰訊財經,2012-05-16.
[責任編輯 陳麗敏]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簡介:尹偉(1972-),女,四川成都人,經濟師,從事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