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境外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股市和房價上漲。從各個方面闡述中國面臨的熱錢形勢,分析了熱錢流入中國的原因、渠道,研究熱錢流動對中國的影響等,提出一系列監管熱錢應該采取的相應措施,進一步解決要擺脫國際熱錢大規模流動帶來的包括人民幣升值壓力在內的一系列困擾,必須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國際資本;金融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150-02
一、境外熱錢流入的原因
1.人民幣升值預期以及美元貶值的影響。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境外熱錢對人民幣的進一步升值預期不僅直接驅使境外熱錢入境,還使得境內外資企業和外籍人士近年來的結匯量快速增加,轉化成人民幣投向境內市場。隨著美元逐步貶值、中國貿易順差擴大、外匯儲備猛增等,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沒有得到真實反映、長期被低估,使得大量熱錢流入中國以期獲取匯率調整后的收益。
2.良好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在證券監管方面的強力推進下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結束了上市公司兩類股份、兩種價格長期并存的歷史,為實現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在各種綜合性因素的影響下,大批境外熱錢源源不斷涌入中國,主要目標是賭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股市的升值。
3.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表現和預期。2000年以來,中國GDP始終保持8%以上的良好增長態勢,未來預計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高增速,維持良好的市場預期。
4.中國的高利率及存貸款之間的高額利差。熱錢跨境流動的根本原因是賺取利潤,獲得的收益要大于付出的成本。對于實體經濟中的熱錢來說,其跨境流動的收益包括人民幣匯率升值收益以及投資收益,成本則主要是跨境流動的機會成本。(1)人民幣的持續升值為實體經濟中熱錢的跨境流動提供了無風險的套利機會。自從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累計升值約26%。以2013年5月8日為例,人民幣一年期NDF匯率一度下探至6.1800,表示海外市場預期人民幣兌美元一年后的升值幅度約為3%。(2)中美利差倒掛給熱錢流入中國帶來套利機會。(3)資產價格不斷上漲。2013年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10.7%,上漲勢頭已持續9個月;從2009年的證券市場來看,上證綜指在政策刺激和巨額信貸投放影響下全年上漲超過75,各類資產價格的不斷膨脹刺激了大量熱錢借道實體經濟流入境內謀取暴利。
5.資產價格的膨脹。中國資產價格的潛在增值空間和溢價效應。隨著刺激經濟一攬子計劃與政策的逐一落實,中國經濟逐步探底回暖,市場流動性逐步寬松,帶動了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的大幅上漲,各類資產價格也不斷攀升。特別是,房價、地價止跌回升后迅速超越上次的價格高點,部分城市、部分地區的房地產市場甚至出現了更大范圍、更大程度的泡沫。
二、國際熱錢流入中國的途徑
1.虛報進出口商品價格,通過貿易渠道進入中國。進出口外經貿公司可以通過“高報出口商品價格,低報進口商品價格”這種轉移定價的方式增多出口外匯收入、減少進口外匯支出,以便于可以在進出口貿易中,把境外熱錢大批量引進境內,使境外資產流入國內;通過預收貨款和延遲付匯套利預收貨款和延遲付匯是近年來進出口貿易中重要的融資手段,越來越多地為進出口商所使用在當前中國本外幣正向利差且人民幣匯率預期持續升值的背景下,即便是正常的進出口企業也不愿持匯購匯而更愿收匯和結匯,從而在出口時更多采用預收貨款方式,在進口時更多使用延期付匯方式,以爭取享受利率和匯率的雙重好處;通過在中國開辦名義上的企業,將注冊資金迅速到位,并不斷采用追加投資的方式將更多的外幣調進來。
2.外商投資企業的虛假出資。過去由于外匯牌價和黑市交易價相差比較大,長期以來很多外商投資企業大都沒有從正規的外商投資渠道出足投資額,現在很多境外熱錢就以“按投資協議”重新補繳出資額的方式轉到內地。(1)通過外商直接投資(FDI)進入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投資的優惠政策使中國成為外商直接投資的首選目的地之一,外商直接投資也為熱錢的流入提供了方便。(2)外商投資企業虛報虧損。即外商投資企業通過以“低報盈利甚至虛報虧本”為借口,把應匯出境的利潤部分留在國內的方式來轉化為境內熱錢。(3)通過香港市場進入中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港元與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使之成為國際熱錢繞道而行的橋梁和賭人民幣升值的集中地。
3.通過間接投資渠道。(1)QFII。中國在資本項目上已經實行了QFII制度,它使得外國資本具有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合法渠道,熱錢也可以通過該渠道流入國內。(2)投注差。中國并不要求外商投資企業的注冊資本等于投資總額,規定不足部分可以用外債補足。這種“投注差”形成的外債逐漸成為熱錢流入的通道。(3)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債。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債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國外銀行貸款;二是在華外資銀行貸款;三是國外出口商、國外企業和私人的貸款。第三種是其最主要的外債來源。而且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債沒有擔保限制,加上對國際商業貸款的指標控制不嚴,熱錢可以通過外債形式流入國內。
4.改頭換面涉足房市。熱錢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往往通過貿易、外資、銀行、個人等多個渠道,既有企業行為,也有個人行為。有的是集團公司內部關聯企業套匯運作,也有個別銀行向境外個人發放了中長期房屋抵押外匯貸款,且房貸結匯后用于購買境內房產。(1)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或者并購境內企業后進行投資,大量外匯資金通過直接投資流入境內。(2)利用關聯公司之間縱橫交錯的架構,以支付關聯公司相關費用為名,將外匯資本金快速結匯成人民幣,結匯人民幣資金最終流入房地產行業。
5.地下錢莊。地下錢莊是2012年以來熱錢活動比較猖獗的一種新興形式和渠道。這種模式是先將外匯打入地下錢莊境外賬戶,地下錢莊再將等值人民幣扣除費用后,打入境外投資者的中國境內賬戶,根本就不需有外幣進來。港澳地區的財務金融公司是具有代表性的地下錢莊,它們非常熟悉國際貿易管理和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運作將境外熱錢轉化為表面合法的投資資金,實現熱錢的流入。
三、熱錢流入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熱錢涌進吹大金融泡沫。熱錢進入對中國國內經濟造成推波助瀾的虛假繁榮國際熱錢的沖擊,會導致投資過度膨脹,形成房地產和股市的泡沫經濟,增加金融風險。同時由于熱錢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和投機性,在獲取利潤后會迅速撤離,如果政府對此無防范,甚至會導致該國的金融崩潰。
2.造成惡化流動性過剩局面。熱錢的流入推動通貨膨脹的產生雖然中國政府致力于壓抑過熱的經濟,但由于存在過剩的流動性,加大了銀行非理性信貸行為,以及投資人非理性貸款和投資行為。面對大量國際熱錢的不斷流入,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避免過快升值,央行不得不大量發行人民幣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外匯,從而增加了,購買外匯市場上溢出的外匯占款和基礎貨幣供應量,推動了通貨膨脹的產生。
3.干擾國家宏觀政策的實施。大量熱錢的進出會嚴重干擾國家宏觀政策的實施,制約了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增加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因為熱錢大量涌入,會迫使央行被動地增加貨幣投放,從而減小相關貨幣政策的效果。
四、如何解決熱錢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1.提高在與國際接軌中維護金融安全的話語權。時刻防范國際金融風險的沖擊,設置必要的防火墻,維護金融主權,使人民幣國際化。
2.要采取具體有力的防范化解措施。資本流入是一把“雙刃劍”,需要辨證分析其積極意義和不良影響。(1)加強人民幣匯率的調控和機制建設。加快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逐步過渡到人民幣的獨立浮動,靠市場機制自動調節實現均衡匯率是中國匯率改革的必然選擇。(2)適當擴大QDII規模。對于三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適當擴大QDII的規模,緩解外匯儲備過高的壓力。(3)加強金融監管。阻擊熱錢投機要靠加強金融監管,監管的重點是銀行。大額熱錢的跨境流動必須通過銀行乃至依靠銀行的幫助,對境內沒有非金融交易業務往來的內外資企業間的異常資金往來,必須加強監管。(4)制定國際收支總體平衡的政策目標。重視出口的同時,要考慮適當增加進口,做到進出口總體平衡。引進外資要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注重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延長產業鏈的企業;同時促進國內企業增加對外投資,超越貿易壁壘,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際資源。(5)保證對資本流入的有效控制。審慎對待資本賬戶的開放,保證對資本流入的有效控制。加強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組織互相共享有關國際“熱錢”活動的情報信息,同時建立完善的國際熱錢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分析研究,以防患于未然。(6)加強和改進外匯管理。1)為防止熱錢通過貿易渠道流入,外管局應加強與海關的合作與數據共享,通過建立市場價格信息庫,加強貿易外匯真實性審核,用公平價格來判斷是否存在轉移定價的情況。2)地方政府和外管局應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未分配利潤和對外負債的資金使用與流向的監管,防止熱錢通過FDI渠道流入中國資本市場。3)提高銀行識別可疑地下錢莊交易的能力,對于出現可疑特點資金轉移,要求銀行使用數量模擬方法加以識別,對可疑的客戶進行重點調查,并及時匯報給有關監管機構。4)外管局除應按照月度對外公布外匯儲備數據外,還應及時公布外匯儲備資產的損益變動、銀行結售匯數據、預收付、延期收付等,以便利全社會共享數據資源,共同參與分析國內涉外經濟和金融形勢。
參考文獻:
[1] 黃宇.控制“熱錢”流動的幾點思考[J].問題與參考,2010,(8).
[2] 王軍.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的影響與防范[J].宏觀經濟原理,2010,(12).
[3] 林天溫,楊鑫.熱錢流入的路徑、影響及防治[J].金融經濟,2010,(6).
[責任編輯 吳明宇]
收稿日期:2013-07-03
作者簡介:劉鐵錘(1964-),男,河南鄭州人,講師,碩士,從事金融市場學與金融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