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管理“目標論”、“過程控制論”和“發展論”的角度,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和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進行評價,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目標管理和績效評價進行管理,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有效定性和量化,對企業內部審計的評價考核體系、評價內容和評價模板進行設計,努力克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實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的難點。
關鍵詞: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183-02
一、內部審計部門績效評價管理的必要性和難點
(一)必要性分析
1.國有企業普遍推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內部審計部門作為國有企業內部部門,需要實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與國有企業管理保持同步運作,實現整體效能的提高,內部審計部門不應把審計業務開展的相對獨立性推理為不被考核和評價。
2.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需要實行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以進一步落實內部審計部門職能。
3.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需要通過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落實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的責任,進一步提高職能和工作質量,提高監察人員的工作素質。
4.與任何一項管理工作或部門工作一樣,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質量只有經過質疑、評價,才能體現出其工作價值。
5.內部審計部門是企業的職能部門,把部門的目標融入企業的目標,把內部審計工作融入企業管理工作,以更有效地支持企業目標的實現。
(二)難點分析
針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目標,迫切需要一套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來客觀地評價內部審計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對組織價值的增值作用。由于內部審計的特殊性,對內部審計的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需要考慮的因素:
1.內部審計的產品是內部審計報告、內部審計建議書、決定書、內部審計匯總報告和管理建議書,它對企業目標的實現、風險控制都是間接發揮作用,較難準確量化內部審計工作在“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和“降低風險水平”中發揮的作用。況且內部審計質量的高低關鍵取決于企業的內部控制架構和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其次是業務部門是否采取內部審計建議并整改落實。
2.不能簡單設置考核指標,考核面也需與內部審計工作相適應。評價指標的選擇上,企業一般會簡單地使用內部審計項目計劃完成情況、內部審計的及時性、時效性等指標。
3.目標體體系缺乏應變性,不能及時反映內部審計在不同時期,因企業戰略目標、經營策略的調整而適時轉換工作重心。
4.考核關系不夠合理。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實際上是一種面向企業內部提供的監督和管理服務,對于服務質量的認定缺乏統一的方法和一致的標準,如采取360度打分原則,被審計部門作為質量評價主體,易影響到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5.許多內部審計項目內容具有不確定性,而不同的內部審計內容、內部審計對象和內部審計目的等,都決定了每次內部審計有不同的特征,及時性、時效性等指標就缺乏涵蓋度。且內部審計的貢獻一般都具有長期性,而績效考核一般是以不超過一年的時間段為周期,考核時很難兼顧各周期之間的聯系,無法全面評估長期性業績。
二、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管理的理論依據
如何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進行評價,首先要解決的是從什么角度來進行評價。本文從“目標論”、“過程控制論”和“發展論”對內部審計目標的實現程度、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過程控制和促進企業效能發展三個方面來評價內部審計工作。
(一)目標論
“目標論”包括了三方面的目標:一是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對內部審計的目標;二是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對內部審計的目標;三是審計對象對內部審計的認可程度目標。
對具體的被審計單位和內部審計項目的目標管理工作,內部審計相關方的評價既有不同的目標要求,也有重合的目標要求。
(二)“過程控制”論
“過程控制”論也包含著三方面的過程控制,一是內部審計機構和部門制定的過程控制管理制度;二是內部審計人員對過程管理控制制度的執行質量;三是被審計單位和個人對內部審計過程管理控制的質量感知。
采用過程管理控制保證企業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是企業加強管理最主要的管理辦法,是對目標管理的完善,也是目標管理的措施,但目標管理和過程控制管理還是有著顯著區別。一是制定過程控制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二是內部審計人員對過程管理控制制度的執行質量。
(三)“發展論”
“發展論”也包含著三方面內容,一是被審計單位對內部審計建議在多大程度上進行了整改;二是被審計單位在多大程度上,以內部審計建議為動力,舉一反三地、全面地對其企業管理制度和活動進行反思和整改;三是國有企業管理層在多大程度上,認可內部審計工作,以內部審計結果為基礎信息,對全公司企業管理進行規范和提高,并提升了全公司的企業管理效能。一是被審計單位對內部審計建議在多大程度上進行了整改;二是內部審計部門在企業管理活動中的角色。對內部審計部門來說,在企業管理活動中,應該既是“規則專家”,也是“效能專家”;既要加強制度管理,也不能迷信制度管理;三是國有企業管理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可程度。
以內部審計結果為基礎信息,對全公司企業管理進行規范和提高,并提升了全公司的企業管理效能,是內部審計機構、部門和人員共同追求的工作目標。
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績效評價管理的途徑
(一)工作標準模板和評價模板設計
就工作內容來說,內部審計工作機關工作一般有事務管理、專業行政管理工作和專業業務管理工作,都可制作規范的工作標準模板,對工作目標進行細化和分解,既要求體現出完成目標的工作步驟,也能反映出對工作目標的認識理解水平,還能反映出實現目標的過程。
1.制訂事務管理工作標準模板,明確工作范圍、內容、量化指標、責任人和落實途徑。
2.制訂專業行政管理工作專項工作標準模板,在制訂績效目標、績效要點、完成時間、責任分工等內容時,清晰地反映出可評價的內容。
3.制訂非專業工作的專項工作標準模板,從組織工作、學習情況和后勤保障三方面設計工作標準模板,分別落實責任部門和責任人。
(二)內部審計全面績效考評內容體系設計
績效考核內容設計一般要回答六個問題:考核什么和誰來考核、何時考核、為何考核、怎么考核和何地考核。按這六大主題來設計業績考評體系。
(三)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
內部審計部門一般承擔以下幾類工作:一是專業工作;二是行政組織工作;三是機關事務管理。明確各類工作績效目標和要點,設立目標值,并依據年度計劃,進行月度分解,保證內部審計工作職能的發揮。
按照內部審計年度工作績效管理分布表確定的工作類型、內容、績效目標、目標值、分數權重和考評分。
(四)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量化的主要方法
一般采用工作分析法、刻度值法、瑕疵法等對內部審計部門工作進行量化。
(五)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管理
1.“三書”(崗位責任書、年度計劃書、月度任務書)目標管理。(1)崗位責任書。崗位是組織為完成某項任務而確立的,由工種、職務、職稱和等級內容組成。職責是職務與責任的統一,由授權范圍和相應的責任兩部分組成。一般按處長、項目組組長、項目組成員制訂;崗位責任書是進行目標分解和落實個人績效考核的依據。(2)年度計劃書和月度計劃書。年度計劃書與年初公司工作安排基本相同,月度計劃書基本上是按年度計劃書進行月度分解。
2.“三表”(個人自評表、單位自評表和組織評價表)績效考核管理。個人自評表按月度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存在問題分析、改進措施為主要內容,由內部審計部門組織進行層次考核。
單位自評表按年度計劃、月度任務、月度安排、臨時任務、工作標準為主要內容。
公司管理層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績效評價組、被審計單位,都是對內部審計部門工作實施考核評價的主體。公司管理層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對內部審計部門目標管理工作中的職業履行情況考核評價;績效評價組對目標管理工作中的非專業部分進行考核評價;被審計單位對內部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履行職業道德和執行職業紀律的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公司管理層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被審計單位采用刻度值法或瑕疵法進行考核評價,得出滿意度;績效評價組采用權重法對內部審計部門目標管理中的非專業部分進行考核評價。[責任編輯 安世友]
收稿日期:2013-08-02
作者簡介:張愛民(1969-),男,山東德州人,經濟師,從事市場經濟、企業經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