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立醫院經歷了外部擴展的發展道路后,青年人才培養的內涵建設也提上了議程。做好青年員工的培養,可從做好培訓,創建成長平臺;依托科室,搭建人才梯隊;注重落實,抓好住院醫生的培養;優化環境,提高培養效能;公平考核,健全人才激勵措施等途徑實施。
關鍵詞:公立醫院;青年;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215-02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醫保體制的全面鋪開,人們健康需求的日趨多元,中國的公立醫院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這樣背景下,許多公立醫院都選擇了“做大做強”的資源投入式的發展模式。然而在這種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帶來醫院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凸顯了醫院人才隊伍建設的迫切。以A醫院近五年的發展為例做剖析。
一、現狀調查
(一)醫院的擴張
基本情況:
(二)2012年青年職工的狀況
1.人數
2.年齡狀況
3.工作年限
4.人員的流失
二、 數據分析
(一)公立醫院的擴張
公立醫院的擴張主要表現在硬件設施的擴張上,表現為床位數、設備資產值、醫院固定資產總值的快速增長。醫院硬件的擴張也帶來了醫院人員的擴張,表現為人員數量的增加,新鮮血液的注入整體提高了醫院職工的學歷層次,也改善了管理、專業技術、工勤技能三類崗位的比例。但是軟件的提升滯后于硬件的提升,反映為新進人員職稱偏低,動手適應能力有待提高。
(二)青年職工的狀況
1.培養的迫切性。從青年職工的人數來看,青年職工占到全院職工總人數的半壁江山。青年職工已成為醫院的生力軍,他們的醫療水平、服務態度直接影響著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關涉到醫院的聲譽和品牌。并且25~35歲是醫療人員成長成熟的黃金期,是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的實戰期,也是他們豐富經驗、養成習慣、培養態度的生成期。
2.高層次青年人才的缺乏。學歷高低,反映的是所受教育的系統性和層次性,反映的是理論功底扎實與否;因為臨床醫療既是創新性的工作,又是經驗性的工作。職稱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臨床操作能力的高低。從醫院現有情況來看,醫院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醫生不多,藥類技類博士研究生缺乏,護理類博士研究生更是鳳毛麟角。
3.臨床經驗急需提升。從職稱上看,具有中初級職稱的青年職工占醫院人數的多數。從工齡上看,相當一部分青年職工在現有崗位上工作不到三年,近半數的青年職工工作不到五年。臨床醫療是一門經驗醫學,這也意味著醫院青年職工的臨床經驗急需豐富。
4.人文關懷的呼喚。從2012年醫院職工離職的情況看,共離職4人,其中3人屬青年職工。人才的流動屬正?,F象,但是通過訪談,得知青年職工離職的原因主要是個人發展、家庭原因、人際關系。結合離職的青年員工的去向,較為多數的為了個人發展而離職的員工的新去向,并不比現有醫院強。也就是說,這部分離職的青年員工放棄了綜合實力較好的但是可能個人發展空間狹小的醫院,而選擇了綜合實力較弱的醫院謀求空間。如果現有醫院改善人際環境,早用事業留人、情感留人,可能一些優秀員工可以留下創業。
三、相關建議
1.做好培訓,創建成長平臺。(1)專項技能培訓。醫院的品牌創建依靠特色科室,拔尖人才;醫院的業務量的提升依靠醫技人員整體的技術水平,因此對于青年職工的培養應遵循重點培養和全面培養結合的原則。從培訓的方式來看,可以立足于院內培訓,重視進修培養。就院內培訓而言,可以將相關培訓定期化、制度化。入職培訓應側重于工作流程的熟悉,業務操作的規范化,醫院文化的熏染。臨床病例討論會可以科室為單位,以專家領頭,鼓勵青年醫生發言,建議形成個人心得本。臨床大查房可由醫務部、教學科研部牽頭,以個案或病種為主線,用病歷摘要、診治討論、專家點評的方式開展,擴大青年醫務工作者的視野、拓展臨床思維。科研論文、新技術的宣講會應側重于經驗的介紹與推廣,起到聽到、見到、悟到、用到、再創新的作用。派出進修是提升青年職工業務能力的良好途徑。對于派出者的選定,要綜合考慮科室發展的短板和遠期規劃,要考慮培養者的知識結構和潛在能力。對于派出人員派出期間的學習情況要定期反饋,歸來后,須在科室進行派出匯報和經驗推介。此外,除了“派出去”,還需“請進來”??山Y合醫院實際,邀請專家來院講座。(2)職業精神的培養。對于一個優秀醫務人員,精湛的技藝與良好的醫德,如鳥之雙翼,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現今醫患關系惡化、醫療糾紛不斷,醫療服務功利化的背景下,加強青年職工道德培養尤為重要。要培養每一個醫院的工作者良好的職業道德,包括專業技術上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作風上的一絲不茍的態度,道德人倫上的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職業精神的培養方式多樣:可通過座談會了解民情,通過表彰會張揚新風,通過主題競賽弘揚主流價值觀,通過戶外拓展培養人文精神等。
2.依托科室,搭建人才梯隊。從人才成長的規律來看,18~25歲是醫學人才的成長期,25~35歲是醫學人才的成熟期,35~45歲是醫學人才的成名期。優秀人才的成長固然有著濃厚的自我成才的色彩,但分析中國眾多的醫療學科團隊情況,可發現首先是零星的拔尖人才顯露,然后是學科團隊的組建,最后是批量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的涌現。一個科學的人才梯隊的搭建,可采取“學科總帶頭人+次級學科帶頭人+梯隊成員”的形式,不同層次間保持適當的年齡梯度、職稱梯度,以減少內耗。在人才梯隊中可采取導師負責制,讓青年職工與有一定資質的前輩結成師徒對子,用“傳幫帶”的方式幫助青年職工的成長。
3.注重落實,抓好住院醫生的培養。嚴格規范的住院醫師的培養,對于提高青年醫務工作者的業務能力非常重要。首先要建立完善《臨床住院醫生培養的實施細則》,對臨床住院醫師的培訓要求、時間、方式、內容、考核等細化,制定相關制度。然后關鍵是執行和落實。加強住院醫師的管理。定期召開住院醫生座談會,檢查住院醫生輪轉手冊,對青年職工輪轉科室的時間、病種數、病例數、手術數、科研論文、醫德醫風進行考核評價。如果指標不能到達要求,建議延長培訓。其次是加強住院醫生的考核。住院醫師的考核可以常態化,采取出科考核、年度考核以及階段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專業理論考試堅持與臨床結合,采取從嚴、從難、大題量、覆蓋廣的出題思路。臨床技能考試可用面試和操作的方式進行,著重考察青年醫務工作者的臨床思維。
4.優化環境,提高培養效能。自古就有“同行是冤家”的說法,經過對醫院青年職工的訪談,結合分析青年職工的離職情況,青年職工(尤其是新入職)成長的人際環境還可優化。要建立尊重、信任、寬容的人際工作環境,摒棄懷疑、排斥、詆毀的人際工作環境。對于青年職工既要放手給予鍛煉的機會,又要加強側旁指導的意識。同輩之間業務上的交流與學習是必須的。要倡導一種健康、良性的人際工作環境,不遺余力地批評相互輕視、相互詆毀、保守封閉的陳規陋習,可對科室的人際環境進行相關的民意測評或調查反饋,并納入科室考評和個人年終考核中。
5.公平考核,健全人才激勵措施。醫務人員的工作幸福感不僅來源于豐厚的經濟收入,更來源于公平的績效考核,社會與單位的認同。青年職工的培養,離不開有效的激勵機制??稍谫Y金傾斜上:啟動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開展多項主題的相關競賽,鼓勵青年職工進行科技研究、技術創新。在職稱評聘上,評聘指標全面化,不唯年齡不唯資歷,加大業績考核的力度,嘗試高職低聘、低職高聘。在干部任免上,善做“伯樂”,給予青年職工更多鍛煉的機會,可先讓青年職工做好助手、副手,在條件成熟時,再委以重任。[責任編輯 王曉燕]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簡介:梁蓉蓉(1977-),女,湖南衡陽人,政工師,碩士,從事醫院管理、醫學倫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