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移動互聯網成了新興媒體發展的載體,每一個普通人不但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傳播者,這就給有價值信息分揀和再度深層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人們注意力的分散,想要在短時間內吸引讀者,并保持穩定的受眾群體,媒體人在淺閱讀里要不停挖掘新深度。
關鍵詞:速讀時代;傳統媒體變革;編輯方向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227-02
現代傳媒業競爭日益激烈,傳統媒體各自為政的江湖格局被互聯網,更準確地說已經被移動互聯網撕開一個大口。每個人都能成為新聞事件第一時間的參與者和報道者,每個人也都能成為第一時間的閱讀者。無線網絡環境最大限度地把閱讀方式做了一次全新整合。作為昔日媒體的主流介質,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無不向智能手機靠攏,擺弄在我們手中方寸之間的手機已經大規模地開始代替了電腦的作用。因為更便捷,更直接,人們已經習慣了在智能手機里進行淺閱讀。蘋果手機的興起,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最致命的對手很可能埋伏在行業之外。若干年前,我們的手里還是諾基亞、摩托羅拉,手機的功能僅止步于打電話、發短信、發彩信,當手機報出現的時候并沒有引起傳統媒體的注意,認為那只不過是報紙的精編形式,對傳統媒體無法構成威脅。而當智能手機出現,猛然打破了手機、電腦、媒體之間井水不犯河水的規則,來勢洶洶。智能手機迅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里面每天帶來的信息量是龐大的,幾乎包容了各個層面,讓人對它形成依賴,進而捆綁住了人們的視線。
把手機當電腦設計的人贏了,改變了全世界;做復印機起家的佳能把柯達逼上了破產的道路。這些都說明,不能小看外行,因為它一旦進攻就是要顛覆你的。對于傳統媒體也一樣,不能小看任何一種新媒介的崛起,只有順應它,積極改善自己的攻守策略才能在這樣一場混戰中保存自己的實力和疆土。
傳統媒體組建了自己的網上突擊隊,讓所有編輯記者齊上陣,注冊官方賬號,在第一時間發布自己版面的新聞,保持和微信微博的讀者互動,甚至把自己日常生活也穿插發布其中,讓讀者對新聞人有親切感,形成一種親切的、熟悉的、朋友般的閱讀。每一條信息里盡量多地增加新聞含量,啟用長微博和長微信。
因為區別于普通的報紙版面,網絡的微博頁面一定要活化版式,用有視覺沖擊力的圖片,當然,圖片本身就已經具有一定的新聞語言。隨著淺閱讀的到來,一定要順應讀者的閱讀習慣,圖片在一篇文章里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大小不同照片在一個新聞事件里的影響力是不一樣的,安排是否妥當用途是否準確對新聞事件的解讀都有直接作用。
在文字的運用上,簡捷的寫作,符合快餐式、跳躍式、碎片化的特征,人們有時候追求的是一種暫時的心理取悅和短期的信息攝取。誰能使讀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量,誰能夠在統一發聲的時候有自己鮮明的觀點和特色的文字表達,誰就是贏家。所以,編輯要根據不用新聞題材的內容對稿件進行編輯,把精彩的提要單獨列出來,能讓閱讀的人在第一時間看到,知道你要表達什么,同時要對新聞事件整合整理,進行更細致的拆分、組合,盡可能地方便閱讀。很有可能以后更多成長起來的“90后”、“00后”只拿iPad或者手機看報紙。
淺閱讀里面其實也能做出新深度。網絡上對于某一新聞事件的發布快,但對文字的編輯、排版、制作后期加工的時間等于零。對于專業新聞記者這方面的職業素養可以讓他們在第一時間對很多重大突發事件做出專業分析和發布,比如在2011年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中,一位職業攝影師在現場開始發布微博報道。2012年7月的北京大雨,北京各級官方網站同時對于路況、救援情況多及時播報發布,所有人都參與其中的微博直播極大地提高了突發事件傳播速度,成為公眾快速了解信息的首選平臺。將新聞事件跟進全面報道,是新聞媒體的責任,淺閱讀新深度,媒體可以最直接地把自己鮮明觀點傳遞出來,貼近民生關注民情。媒體之間的強強聯手也可以全面迅速對新聞事件的解讀,對專家學者的微訪談,對熱點新聞的微評論,對重大事件的微直播,多維度報道不漏掉任何一個細節,在另一個區別于傳統媒體的新江湖上,把媒體的力量發揮極致,以展現事件的全貌。
淺閱讀是立體化傳播格局里的主要表現形式,淺閱讀的讀者范疇也在逐漸擴大。有統計資料顯示,年輕人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是18個月,他們會把手機轉給自己父母,而若干年后,隨著硬件價格的下降,網絡資費更低,老年人也將進入大屏智能手機時代,淺閱讀或成為一種全民獲取新聞的方式。
傳統媒體正在搭建矩陣模式,在新媒體環境下改變傳播模式。話語的多元化,給受眾信息分揀帶來了一些麻煩,公信力較高的網絡名人和意見領袖是受關注比較多的群體,他們的轉發和評論是讓信息擴散的動力,在新媒體時代,他們的話語權似乎贏得了比傳統媒體更廣泛的關注度,也更容易成為熱點新聞事件總的發聲主體。他們的聲音和觀點引領著受眾的視線,但最近出現的微博“大V”伙同一些事件炮制者在網上制造假新聞推波助瀾吸引公眾視線的報道讓我們重新審視網絡輿論環境。這樣的事件再次說明,傳統媒體新聞從業者介入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重要性,對于新聞采寫的職業素養保證了事件真實性和報道角度和尺度。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寫作必須告別以往陳舊的寫作模式,更需要在網絡上贏得自己的一片陣地,在固有的寫作方式下推陳出新,讓淺閱讀也具有新深度,為新聞報道營造一個新方式,這也是新聞人在新時代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要求。
在我們面對更多APP,更多網絡新聞客戶端的時候,傳統媒體面對的是一直在變化的新媒體生態環境,除了積極參與其中,把淺閱讀做好新深度是一把利劍,護衛著自己的江湖地位。
[責任編輯 王曉燕]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簡介:王晨輝(1972-),女,天津人,編輯,從事新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