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素質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醫學院校只有把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為醫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醫學人才。通過調查醫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現狀,找出影響培養醫學生創新素質的關鍵性因素,并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醫學生;創新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9-0096-02
一、調查統計基本情況
(一)調查及統計
通過文獻資料分析及總結教學管理經驗,設計了20個問題組成的校園文化建設實踐中醫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狀況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380份,回收365份,有效問卷率為96%。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共選取新疆醫科大學在校本科生380名,采取分年級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了不同年級的學生,其中,大一84名,大二98名,大三94名,大四89名。
二、醫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現狀分析
(一)醫學生對創新素質的崇尚意識與參與行為之間存在很大的反差
在“您認為醫學生創新素質培養重要嗎?”的問題上,選擇“很重要”的學生有237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64.93%;選擇“重要”的學生有102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27.94%;選擇“似乎覺得重要”的學生有14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3.84%;選擇“不重要”的學生有10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2.74%。在“您認為大學生從事發明創造是件有意義的事情嗎?”的問題上,選擇“很有意義”的學生有168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46.03%;選擇“比較有意義”的學生有175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47.95%;選擇“沒有意義”的學生只有22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6.03%。
在“您經常閱讀所學專業的學術期刊嗎?”的問題上,選擇“經常閱讀”的學生只有40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10.96%;選擇“偶爾閱讀”的學生有244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66.85%;選擇“從不閱讀”的學生有81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22.19%。在“您會主動思索迄今尚未解決的醫學難題嗎?”的問題上,選擇“經常思索”的學生有47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12.88%;選擇“偶爾思索”的學生有256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70.14%;選擇“從不思索”的學生有62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16.99%。在“學校的學術活動(比如講座、競賽)你是否經常參加?”的問題上,選擇“經常參加”的學生有95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26.03%;選擇“偶爾參加”的學生有213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58.36%;選擇“沒參加過”的學生有57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15.62%。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醫學生都能意識到創新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但卻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不能投身實踐,缺乏具體的行動。
(二)教師積極開展創新性教育,但還不夠深入、全面
在“上課時老師經常留出時間讓學生參與談論嗎?”的問題上,選擇“經常”的學生有111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30.14%;選擇“偶爾”的學生有230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55.62%;選擇“從來沒有”的學生有51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13.97%。在“上課時老師會介紹本專業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嗎?”的問題上,選擇“經常介紹”的學生有142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38.90%;選擇“偶爾介紹”的學生有189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51.78%;選擇“從不介紹”的學生有34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9.32%。在“上課時老師有沒有引導您們從創新思路解決問題?”的問題上,選擇“有,老師有引導”的學生有139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38.08%;選擇“有,但引導不夠”的學生有191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52.33%;選擇“沒有”的學生有35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9.59%。
這表明,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意識到創新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并且積極開展創新教育,在課堂上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但是由于創新性教育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所以目前的創新性教育無論在量上還是質上都還很欠缺。
(三)學校積極營造創新氛圍,但具體操作不甚合理
在“您所在的學校有經常舉辦學術活動或者是相關的知識講座嗎?”的問題上,選擇“經常舉辦”的學生有227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62.19%;選擇“很少舉辦”的學生有126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34.52%;選擇“沒舉辦過”的學生只有12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3.29%。在“每學期學校都有定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嗎?”的問題上,選擇“有”的學生有277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75.89%;選擇“沒有”的學生只有88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24.11%。在“目前學校舉辦的各種學術活動中較突出的問題是?”的問題上,選擇“專業性太強,聽不懂也沒興趣”的學生有114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19.32%;選擇“層次、水平不高”的學生有107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18.14%;選擇“.知名度低,沒有吸引力”的學生有76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12.88%;選擇“時間安排不合理,不方便參加”的學生有182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30.85%;選擇“缺乏總體規劃”的學生有70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11.86%;選擇“其他”的學生有41人,占答題學生總數的6.95%。
由此可以看出,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積極營造創新氛圍,為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素質提供各種途徑。事實上,該校除了經常舉辦學術、科技類活動外,還定期、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學生,如舉辦各種晚會、每年定期持續一個月的5.25心理活動月活動、道德講堂等。雖然活動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但是由于總體缺乏規劃、導致某些具體活動與學生學習相沖突,安排不甚合理。
三、影響醫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關鍵性因素分析
(一)應試教育與傳統學習觀念對學生的影響根深蒂固
一直以來接受的應試教育與傳統學習觀念是影響醫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應試教育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醫學生還存在學習只是為了考試、對知識死記硬背的現象,對問題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創新。醫學生是創新素質培養的主體,如果主體缺乏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即使外部提供的條件再好,也不可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創新素質也不可能培養出來。另一方面,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學習觀念也深深根植于學生心中。由于深受傳統學習觀念的影響,許多醫學生把學習等同于讀書、積累知識,學習目的主要就是為了應付課堂的聽課、考試,即使是做實驗,也往往以結論符合書本、老師講授為目的,草草應付了事,實驗報告也是隨便填寫,甚至抄襲別人的數據。對于學校開設的實踐課,更是應付了事,更加不愿意參加社會實踐,缺乏必要的實踐鍛煉。而實踐恰恰才是創新素質產生的源泉,忽視實踐,使創新素質的培養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二)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仍占據著教學主渠道
該校教師已經開始重視創新性教育改革,并在教學活動中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等,有的教師還讓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活動。目前我校教師全部采用多媒體教學,這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根據調查結果顯示,74.79%的學生認為,教師目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培養創新素質起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課時的限制和教育觀念轉變的力度不夠,現行的醫學教育仍受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的束縛,教師對創新教育的實施開展相對不足。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重視對學生知識掌握和技能的模仿學習,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令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服從的學習地位,雖可以使學生知識豐富,但卻缺乏一種求異思維的習慣,不善于想象、創造,更加不善于懷疑和求證,這樣的教學自然不容易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素質。
(三)管理手段不靈活、流程的不科學導致執行過程缺乏協調性
學校是醫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場所,為培養創新性醫學人才,該校在管理工作方面,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并提供了應有的支持相應的配套資金,努力營造創新氛圍。但在規章制度執行的過程中,由于管理手段不夠靈活,管理流程不夠科學影響了醫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調查結果顯示,30.85%的學生認為學校舉辦各種活動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時間安排不合理,不方便參加,11.86%的學生認為學校舉辦活動缺乏總體規劃。這充分說明了在規章制度的執行過程中,隨時都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管理者和執行者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應變,針對不同場合、不同對象做出相應的變化。而不是不看對象、不分主次、不從實際出發,對所有問題都一刀切,那種看似嚴格照章辦事,實則是缺乏靈活性,不能夠科學統籌安排,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就無法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
四、培養醫學生創新素質的對策
(一)引導醫學生改變學習觀念,鼓勵醫學生參加實踐訓練
學習活動不是教師—學生之間的單向活動,而是教師—學生—實踐—建構的雙向活動。在學習中,不能僅僅把應考作為最終目的,更不能將死記硬背當做學習的唯一方法。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樹立新的創新學習觀,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過程是一種創新性的認識過程,只有主動積極、實事求是地把所學的知識進行選擇、質疑、求證,而不是消極被動的接收,才能建構自己的理解,完善知識結構,最終培養出創新素質。實踐是創新素質的源泉。醫學不但是一門經驗性很強的學科,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醫學生不但要重視繼承前人的經驗與成果,而且更要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善于發現、樂于創造;還應鼓勵醫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如科技活動、臨床試驗、科研活動、社會實踐等。這樣,才能有助于全方位地培養其科學研究和創新的能力。
(二)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性教師
要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醫學人才,就必須建立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不僅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能熟練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在教育活動中,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變被動地單向灌輸為主動地雙向互動,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改變學生讀死書的狀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嘗試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加強以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方法的推廣,結合以病例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通過這些教學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探索未知、追求創新的習慣,加強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
(三)加強學校創新氛圍的營造,實施科學化管理
學校創新環境的建設是培養醫學生創新素質的首要條件,學校應把創新環境的建設作為一項中心工作常抓不懈。那么,在具體工作中,科學化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關鍵,因為在管理過程中,隨時隨地都會出現新的情況、涌現新的問題,使得管理活動不可能一成不變。管理活動要主動適應學校、學院、學生的新變化、新動向及時準確的做出反映,實施科學化管理,如,整合有限的資源建立有效的學院集成管理模式、利用信息網絡的便利建立學生自律管理模式等。
參考文獻:
[1] 高長梅,吳玉紅.校園文化建設全書[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
[2] 涂師平,林章雅,楊立勇.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及對策分析[J].醫學教育探索,2008,(7).
[3] 陳瑤.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J].中國實用醫藥,2007,(7).
[4] 張鵬,于蘭,劉助柏.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05,(3).
[5] 孫紅.試論高校教師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和提高[J].高等理科教育,2002,(1).[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