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之所以從以前落后的封建國家發展到現在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不能忽視的就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導。馬克思主義指引著我們向前發展,但是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馬克思主義要想得到全面的發展,就必須在全民中進行理論的普及,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因此,必須要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行研究。首先,提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含義;其次,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來了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最后,對如何發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行研究,目的是更好地利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世界。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初探
中圖分類號:A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9-0248-02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給中國的發展帶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它的任務不是以一種剝削制度代替另外一種剝削制度,一個剝削階級代替另一個剝削階級,而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下,通過各種關系的相互作用,達到改善全人類生活條件的目的,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眾化,就成為人們掌握這一理論的重要手段。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概念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內容
1.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石——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不是一些人想象中那樣很難理解的理論,也不是子虛烏有的空談。正如研究學者說,“宣傳馬克思主義必須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由理論走向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有利于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應該將馬克思主義與實際相結合,通過這種方法向全社會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和與時俱進的,讓廣大人民群眾知道馬克思主義才是改造世界的真正方法,只有人民群眾掌握了這一思想理論武器,才能自覺利用馬克思主義思想來解決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特性
1.實踐性
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起來的科學理論,它不僅從實踐出發科學地解釋世界,更強調革命地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如果失去了實踐意義,就成為了沒有方向的空曠理論。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注定為廣大無產階級服務,成為他們改造世界的方法論武器。
2.民族性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得到廣泛發展,主要原因是它能夠找出各個國家在政治、經濟與文化方面的特點,并且融入到每個民族當中去。通過辯證和繼承的方式,使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更好地結合到一起。在中國馬克思主義要得到發展,就必須與中國的國情結合起來,聯系中國發展的實際,幫助中國解決實際問題。
3.時代性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得以長遠發展的重要特點,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和理論體系是科學的和與時俱進的,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在發展中必須把握時代發展的動向,充分體現時代發展的特征,表現其時代精神。馬克思主義對時代課題的回答,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脫離本國發展的實際和時代的要求來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錯誤的。
二、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挫折中艱難地行進
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我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和大躍進。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現了全民學哲學和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運動,伴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高漲,出現在斗爭中運用毛澤東思想,當時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出現了滯后,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首先,當時毛澤東對社會主義階段階級斗爭的錯誤認識,阻礙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其次,林彪、“四人幫”憑借他們取得的權利,打著“最革命”的口號,在思想領域,歪曲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推行極“左”思潮。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開拓創新
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到2007年十七大前,馬克思主義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地走上了大眾化的道路。通過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一系列的理論成果,在我國最具代表意義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成果。將理論學習應用到社會實踐當中,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帶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選擇路徑初探
(一)掌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
1.保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情況相聯系
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情況相聯系,主要應該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與中國傳統的文化相結合,二是要與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只有實現這兩方面的結合,才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轉化為我們自己的東西,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也只有實現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才能使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我國得到更好地發展。
2.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認可
使得廣大人民群眾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實際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目的,實現這一理論,首先必須做到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和認同馬克思主義,只有徹底地認同這個理論才能做到利用這一理論來解決現實問題。就像馬克思主義熱愛者總結的那樣,“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可,主要是使群眾相信馬克思主義、擁護馬克思主義;使廣大人民群眾喜歡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對馬克思主義產生深厚的情感。”
(二) 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兩個步驟
1.“理論駕馭群眾”
從本質上講,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和為人民的。這就表示,馬克思主義如果要想駕馭群眾,就必須做到使群眾信服。要使群眾信服,就必須發揮其強大的作用,在群眾中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在社會各階級做出使人信服的解說,以民族形式呈現給廣大群眾。
2.“群眾駕馭理論”
運用一定手段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宣傳,使其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理論,使廣大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堅信不疑。在這一基礎上,群眾駕馭理論不僅僅是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群眾所掌握;更為重要的是使這一理論內化為適合我們自己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不是外在的、教條的馬克思主義。
(三)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選擇路徑初探
1.宣傳主體的分步和思想理論的通俗
(1)對宣傳主體的“因材施教”
毛澤東同志指出作為人民群眾主體的勞動任命,“是指一切體力勞動者(如工人、農民、手工業者等)以及和體力勞動相近似的、不剝削人而又受人剝削的腦力勞動者”。人民群眾是發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對象,但是人民群眾由于范圍很大,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組成群眾的人民有著不同的文化程度、信仰、民族習慣、心里結構、思維方式、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就如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一樣“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2)盡量使宣傳理論具有通俗性的特點
發揚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在對宣傳對象“因材施教”的基礎上,做到對每個群體都要了解,了解每個群體的語言特征、生活習慣和思想動向,運用適當的方法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通俗化,讓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深入人心。要讓每個人民群眾都知道、明白馬克思主義,才能使其持續的發展,才能實現其大眾化。
2 宣教平臺的立體化和宣傳載體的多樣化
(1)搭建立體化的教育平面
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得到發展,是一個全面系統的過程。我們大家的生活范圍主要有家庭、學校和社會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繼續教育就必須建立起以家庭、學校、社會為主體的立體式的教育平臺。將家庭作為馬克思主義建設的平臺,建設一支面向家庭的理論宣教隊伍;在學校培養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的教育人才,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在全社會會普及馬克思主義,依靠社會各界的力量,開發社會教育人力資源,建設公共服務平臺。
(2)充分利用多樣化傳播載體
使得一個理論能夠快速地被人們接納,主要就是靠傳播載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需要更好地利用各種不同的傳播載體,通過多種傳播載體拓展前進的步伐。能夠當做傳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媒介很多,首先,我們要利用好報刊、雜志和書籍等最傳統的傳播載體;其次,利用廣播和電視等圖文并茂的傳播模式;最后,利用好互聯網這個現代化傳播工具。
參考文獻:
[1]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6冊[M].北京:中國文獻出版社,1993.
[2] 王國炎,劉芝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3] 馮剛.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報告(2009)[R].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4] 高乃云.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及其路徑選擇[J].理論導刊,2009,(7).
[5] 徐崇溫.堅持不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時代化、大眾化[J].學習論壇,2010,(4).
[6] 邱栢生.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和過程[J].思想理論教育,2008,(5).
[7] 胡凱,徐良春.建國以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述評[J].社會科學家,2010,(2).
[8] 唐順利,譚吉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述評標準探討[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0,(2).
[9] 孫璐璐.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淺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6).
[10] 馬維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綜述[J].烏蒙論壇,2011,(2).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