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施工企業進行內控體系建設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的重要舉措。結合施工企業內控體系建設實際情況,從內部審計與內控體系的關系入手,對內部審計在施工企業內控體系建設中的作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內控體系;作用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3-0187-02
一、施工企業當前內控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1.企業管理層認識不足,缺乏主動性。內控體系來自西方發達國家,這對習慣上傳下達、靠領導意志管理的中國企業來說,確實有些水土不服。部分企業領導對內控體系建設工作持消極態度,總認為這是對他們權力的束縛,因而缺乏主動性,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被動開展內控體系建設工作。由于內控體系建設需要梳理管理制度、建立流程圖,并接受外部會計師事務所的內控審計,企業管理層片面認為這會暴露企業機密、觸動自身利益,因而像其他審計風險一樣盡量回避。
2.內審機構在內控體系建設中發揮作用有限。由于過去計劃經濟的影響,國有大中型施工企業對內部審計機構設置較晚,且投入的人力較少,對其職能的定位僅僅是經濟效益審計和資產審計,其本質是對財務工作的復核與檢查。內部審計部門不受重視,常常被管理層忽視,加之日常審計工作繁重,這就使得施工企業在推進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只是被動應付,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并不能真正將豐富的審計材料轉化為內控體系建設的寶貴資源。
3.內部審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審計觀念陳舊。當前,施工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存在知識結構單一,審計手段落后,審計觀念陳舊等問題,對內控體系建設和內控審計缺乏深入了解。這使得他們在開展內部審計時,過多強調以利潤為核心的經濟效益審計,重視會計核算資料,而忽視企業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沒有對企業管控中的風險進行識別、預警,難以發揮內部審計在內控體系建設中的促進作用。
二、內部審計與內控體系的關系
1.區別。(1)內部審計促進內控體系建設。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和工作質量的提高必然會增強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能力,進而促進企業各項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有效,為內控體系建設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礎。(2)內部審計必須依托內控體系建設完善自身。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要素之一,表明其在內控體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施工企業進行內控體系建設,梳理管理流程,識別和評估經營風險,必然會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3)內控體系建設是內部審計的基礎。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強調的是抽樣審計,不可能對企業的所有經濟業務進行詳細的審計。抽樣審計其實是建立在完善的內控體系之上的,它是對內控體系有效性進行的測試。因此,開展內部審計就必然要先對企業內控體系情況進行了解、評價,看各項控制目標是否實現,然后才能在具體審計時做到有的放矢。
2.聯系。無論是內部審計,還是內控體系,其兩者本質上都是一種企業控制活動。內部審計是內控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以及審計人員的相關建議,內控體系就得不到發展和完善,其有效性也難以發揮。反過來而言,內控體系框架的內容涵蓋了企業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及內部監督五大方面,范圍要大于內部審計,它需要內部審計對內控體系的設計是否合理、執行是否有效等方面進行檢查、反饋,從而實現自身的不斷完善和提高。
三、內部審計在施工企業內控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1.內部審計人員是推動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施工企業在內控體系建設中,需要對企業管理制度進行梳理,編寫流程圖,涉及到內部審計的流程有,年度審計計劃的制訂、審計項目方案的制定、審計項目實施、審計報告編制、后續審計。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在長期的審計工作中具備了豐富的審計經驗,他們對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比較熟悉,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問題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且內部審計機構有權利就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進行整理匯總、分析缺陷的性質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議,采取適當的形式和程序及時向管理層報告,提議管理層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另一方面,施工企業內控體系有自己的特色,它需要內部審計人員提出在制度梳理、編寫流程圖、風險識別和評估等方面提出中肯的意見,以便使企業的內控體系建設一開始就能步入正軌,最大限度發揮其有效性。內控體系建設通過內部審計人員事前提供咨詢,事中實施監控,事后找出薄弱環節、提出改進建議等方式,幫助施工企業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內控體系。
2.內部審計能對內控體系進行有效風險識別和評估。風險識別和評估是內控體系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施工企業風險通常分為戰略風險、經營風險、報告風險、合規性風險及資產安全風險,一般常見的運營風險有:施工安全與質量風險、工程項目管理風險、人才儲備風險、企業聲譽風險、應收賬款風險、外部勞務使用風險、市場供求風險和物資采購及管理風險等。由于施工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不參與企業的經濟活動,通常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很容易和內控負責人員聯合起來對企業風險進行識別、篩選和評估調查,共同建立起企業層面重大風險庫。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從整體上分析企業的重要經營風險和重大經營事項,分析其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影響,對企業存在的監督不力,授權不明確,利益分配不均等情況進行專業判斷,找準關鍵風險控制點,并對風險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檢查,確認有無舞弊行為發生,為施工企業實現全面風險管理、建立相互制約的內控體系發揮作用。另外,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以內控體系建設工作為契機,突出風險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內控體系對內部審計的促進作用,從根本上增強全員風險意識和企業抗風險能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穩定的發展。
3.內部審計能通過內控評價工作提升內控體系建設成效。施工企業目前出現的各種風險都是因為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督而造成的,而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內控體系框架——內部監督的職能部門,這就迫切需要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在開展內部審計活動時,應當定期監督、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對于大型施工企業來說,內審人員首要關注的就是企業的內控制度建設,只有先從制度上規范一切經營活動,才能從根本上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實現企業各項既定目標。由于內控制度是內控體系的重要基石,因此對內控制度進行評價和評估就成為內部審計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基本情況的了解,分析所了解的信息,以確定內控體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通過歸納所發現的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內部審計人員及時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促使企業以合理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達到改善企業內部經營狀況的目的。在確定內控體系健全性方面,內部審計人員主要是通過訪問相關管理人員或者查閱企業內部有關的制度規定及其他資料,判斷內部控制制度的外在環境是否理想,關鍵控制點和控制措施是否健全。在確定內控體系有效性方面,內部審計人員要進行有效性測試,這主要是為了了解內部控制系統功能如何,是否發揮作用,效果如何等問題。有效性的測試評價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活動是否能順利達到預期目標。要正確評價內控體系的有效性,內部審計人員除了在財務領域對會計報表、賬本、憑證及相關資料予以查證監督外,還要更多關注企業的管理和經營領域。通過內審部門對內部控制實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內部監督,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為企業進一步提升企業基礎管理、加強內控體系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
4.內部審計能督促內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施工企業由于在建項目比較分散、管理跨度大等原因,基礎管理水平一直比較薄弱。內部審計人員在對基層項目部進行審計時,通過查閱會計資料、檢查內業資料,一般都會發現一些管理漏洞。審計工作結束后,審計人員通常會下發審計建議,督促項目部盡快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基礎管理。比如,企業財務制度要求項目部財務人員要對財務專用章與法人印鑒章分開管理。但部分項目部為圖省事,基本由出納一人管理。審計人員發現后,下發審計建議,要求其嚴格執行企業財務制度,分開管理預留印鑒。這樣,就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督促了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在對審計建議落實情況進行跟蹤中,內審部門一方面應要求被審計項目部將落實整改情況以書面形式進行反饋,另一方面也應深入基層進行了解核實,對整改不到位的問題進一步進行督查。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企業的內控體系建設工作逐步深入、不斷完善。
5.內部審計人員在配合外部內控審計方面優勢明顯。為適應這種新形勢的要求,施工企業應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通過各類專業期刊了解內部審計工作動態,鼓勵他們考取諸如注冊會計師等含金量較高的執業證書,以考試促進學習,提高審計、內控理論水平。同時,企業還應補充內部審計人員,吸收高素質人才,特別是精審計、懂內控的復合型人才,以改善人才專業結構,在協助外部內控審計方面發揮作用。一旦內部審計人員熟悉并掌握內控審計流程,就可以在平時對企業內控體系進行預審,對會計師事務所提出的建議進行落實和整改,并提出完善內控體系的具體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內控審計風險。
四、結束語
施工企業內控體系建設涉及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對現有管理體系的完善與升華,為搭建更高層次的經營管理平臺做準備。內部審計在促進施工企業內控體系建設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使其制度化、規范化,并逐步向管理審計延伸,才能使內控體系的建設和運行更為有效,進而實現施工企業的各項控制目標,真正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王進.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問題及改進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10,(11):110-111.
[2] 趙晨.關于對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的認識[J].現代商業,2008,(11):217-218.
[責任編輯 王曉燕]